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黨校教授稱財產公示已不能拖 不贊成特赦貪官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3-3-27 16: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網
2013-3-27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

  官員財產公示是大勢所趨

  [ 實行大部制后,還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梳理政府權力。要建立真正的服務型政府,單純部門的合併或撤銷解決不了問題。要確定政府和社會、政府和市場的各自邊界,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退出一些政府不應干預的領域 ]

  黨的「十八大」之後,啟動新一輪改革的呼聲再次高漲,政府機構改革被認為是新一屆政府推動改革的切入點。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日前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他認為財產公示制度的推進非常迫切,不能一拖再拖。

  對於大部制改革,王長江認為,大部制改革是對現有權力的重新組合調整,後續還需進一步明確政府職能,梳理政府、社會和市場間的權力邊界,深入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切實提高政府權威。

  他還建議,應該設立中央改革委員會,作為諮詢機構直接為中央服務,提出未來的改革方向,真的做到頂層設計。

  官員財產公示不能拖

  第一財經日報:以往中央曾有很多文件約束幹部子女腐敗等,為什麼難以遏制腐敗嚴重的趨勢?

  王長江:黨組織內部用自己的規範控制腐敗,可以治一時,但不是長久之計。長遠看還是要靠制度。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里,我覺得這表達了一種很好的理念。

  我認為,這個理念有兩點值得推廣。首先是所有事情從管住權力入手,而不是僅僅依靠教育和道德說教。

  第二是真正把權力管住,就要設計一個制度的籠子。以往沒有制度,從領導幹部作風、個人表現角度去要求,腐敗就不斷反覆,難以有效遏制。

  日報:新一屆高層到位后,你覺得會大範圍推動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嗎?怎麼推?

  王長江:官員財產公示是大勢所趨,早已是西方國家的既成事實,要當官就必須公示。我們也必須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政府的權力也是從老百姓那裡來的,用權也必須受到老百姓的約束。

  日報: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會不會越拖越不利於改革?

  王長江:肯定不能拖。財產公示推行有難度,但是一定要推進。目前腐敗現象已經被老百姓痛恨到很深的程度,執政黨應該當機立斷,敢於做出選擇,不能受制於瓶瓶罐罐和個人得失,堅決反腐敗,得到的將是執政黨權威的重新建立。

  要找到一個對執政黨整體風險最小的方式。但我不贊成對腐敗實行大赦,大赦等於將腐敗所得合法化,造成新的不平衡。

  我比較認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你想在政治方面繼續有進步,那好,你首先把財產公示出來。你要是有顧慮,你可以不公布,但你也須安於你的職務。又想陞官,又想不受約束的時代應該讓它一去不復返。

  我認為新領導會逐步推動官員財產公示制度,但推進的速度不好猜測,還要看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情況。

  確定政府、社會、市場各自邊界

  日報:十八屆二中全會討論了政府機構改革的方案,你怎麼評價大部制改革?

  王長江:我認為大部制改革是必要的,但僅是改革中的一步。首先,大部制改革可以提高政府效率,目前部門林立、職責交叉、無人負責、推諉扯皮已經到了讓老百姓深惡痛絕的地步,使政府和黨的信任度降低,非改不可。

  但實行大部制后,還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梳理政府權力。要建立真正的服務型政府,單純部門的合併或撤銷解決不了問題。要確定政府和社會、政府和市場的各自邊界,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退出一些政府不應干預的領域。

  第三步是政治體制改革,對包括政府、執政黨等多元主體在內的整個系統進行調整,從根本上解決政府的低效和權威來源問題。老百姓需要渠道去表達,並對權力形成實質性制約。

  日報:大部制改革也進行了很多次,你認為如何能防止大部制改革后的反覆?

  王長江:大部制改革是改革的一個切入點,但是必須沿著政治體制改革這個方向來梳理。比如說大部制改完了之後,就要開始思考轉變功能的問題,對政府和市場、社會之間的關係進行梳理。這些問題不理清,對市場和社會還是包辦的,那就很可能現在改了,將來某一天又改回去了。

  設立中央改革委員會

  日報:你對改革的前景有什麼看法?

  王長江:我們現在改革思路有問題,存在誤區。我們把改革作為一項常規性的工作,但改革不是常規工作,改革恰恰是要改變常規,因為它要打破既有權力格局。

  改變既有權力配置才叫改革,因為它不合理才要改革。但現實是,我們往往一說改革,就讓下面各部門去落實,提出改革方案。事實上,沒有哪一個部門願意在改革中削弱自己的權力,而只會把心思放在擴張自己的權力上。在這裡我不是說部門有多壞,沒有這個價值判斷。部門就是部門,他們就是要完成自己職責內的事情。但是,如果把改革也像日常工作一樣由部門來主導、落實,改革就必然出現變形。這就是改革思路出了問題。當前特別需要有一個更加超脫部門之上的、統籌改革思路的機構。

  日報:對於這個機構或組織,你有什麼建議?會不會走上體改委、發改委的老路?

  王長江:我希望中央能成立中央改革委員會來統籌改革。要規範這個委員會的職能:第一,它不是體改委,體改委一開始負責經濟體制改革,後來才把政治體制改革也納入其中一併考慮。第二,它不是發改委,政治體制改革要統籌的對象是包括政府、執政黨在內的整個系統,而發改委只是政府的一個部門。

  我設想改革委員會由執政黨來牽頭,由三部分人員組成。一部分是學者,超脫於具體權力和利益之外,從國家、民族的高度思考問題。第二部分是主持過全面領導工作的老同志,有實踐經驗,能比較系統地考慮方方面面的事情,防止委員會成為各個政府部門代表的大拼盤,成為部門利益交易的場地。第三部分是黨外人士,不是現行權力的掌握者,更加超脫。

  這個委員會沒有權力,只是一個諮詢機構。它負責提出多套方案,供最高層領導選擇。決策權在最高領導層。多套方案的模式,可以有效杜絕地方政府或者部門往委員會「塞私貨」的可能。

  這個委員會也不是要設計一個詳盡的、對任何地方任何部門都適用的方案,而是明確目標,確定原則,劃定邊界,為地方政府和黨組織的探索提供平台,降低他們的改革風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1 2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