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2013-03-16

美國網路戰司令部司令亞歷山大2010年宣誓就任。(資料圖片)
話題1
美國網路戰司令部司令亞歷山大日前在國會宣布,將新增多達40支網路部隊,其中13支將用來發動網路進攻。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12日在國會作證時則表示,將網路襲擊威脅視作最重要的威脅之一。
在美國國內,從民間到政府,連日來不斷炒作網路威脅,並將矛頭指向中國。
趙海建:在宣布將新增40支網路部隊之前,美國先採取了一系列的動作,渲染美國所遭受的網路安全威脅,這些都是為美國此次大量新增網路部隊提供「合法依據」。而且,在這40支網路部隊中,有13支是用來進攻的,這可能是美國的一個新動向。
黨建軍:美國之前一系列渲染他國網路威脅的舉動不僅是為其擴編網路部隊造聲勢,而且是在為其後續的一系列動作製造輿論氛圍,美國試圖將自己塑造成網路世界的「受害者」,從而使其擴編網路部隊和對他國發動網路戰都變成一種「正當的防守和反擊」。
美國嘗到網路戰甜頭
趙海建:還有一個大背景是美國國防預算目前面臨削減。在這一背景下,通過樹立假想敵,渲染他國網路威脅,為擴編網路部隊獲取民意支持,也使得這一塊蛋糕可以免受削減。
陳周:補充一個事實,美國一直都非常重視網路安全,而且早就把網路空間上升為一個戰場。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組建網路部隊的國家,是黑客國家化的首創者,其安全部門招募了一大批黑客為其效力,而且曾對多國發動過多次網路進攻,在這方面也是最有經驗的。現在美國所做的就是要加強和鞏固其在網路空間的優勢地位。
黨建軍:還有一個背景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曾承認對伊朗核設施電腦系統發動過「震網」病毒攻擊。眾所周知,「震網」給伊朗核設施造成了重大破壞,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伊朗核計劃,可說是一次成功的網路進攻。這次網路攻擊的「低成本、高收益」無疑讓美國嘗到了甜頭,現在,美國擴編網路部隊,極有可能準備在必要的情況下,繼續對某些國家展開類似「震網」的攻擊。
陳周:世界上不少國家都越來越重視網路安全的重要性,紛紛採取行動加強本國的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和進攻力量,這反過來加強了美國的不安全感。
美國開闢新戰場
趙海建:作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軍事實力也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大規模擴編網路部隊,意味著其開闢了一個新的戰場和一種新的作戰形態,因此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黨建軍:從美國所製造的輿論氛圍上看,美國在網路世界里處於被動的防守的態勢,但實際上,美國處於主動的、先發制人的態勢,美國擴編網路部隊就是如此,此舉無疑給其他國家增加了新的壓力,而鑒於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強大力量,這種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趙海建:美國不僅擁有強大的網路戰力量,而且控制著全世界網路的根伺服器,這樣一個國家老是扮演網路世界的受害者,實在有點虛偽。
陳周:自己扮演受害者,就要找一個國家扮演壞人,中國就成了這個壞人,因為,在美國炒作中國威脅論由來已久,也頗有市場。
黨建軍:從這個問題上也可以看出,美國非常重視輿論戰,在發動和操縱輿論戰方面非常老練。
趙海建:美國哪一次在發動戰爭前不是先操縱輿論的?從上世紀60年代擴大越南戰爭,到本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美國的多次輿論戰都是弄虛作假,騙取民眾支持的。
黨建軍: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遭受過很多網路攻擊,但將這種網路攻擊上升到網路戰的層級有些誇大其詞,當然,美國本身可能故意誇大其詞,以渲染威脅。只是,仍需要明確何種攻擊構成網路戰,也就是說要明確網路戰的門檻,而不是將一般的網路攻擊和網路戰混為一談。
陳周:很多網路攻擊行為都是民間黑客所為,並無國家和政府背景,但為了製造和誇大假想敵的威脅,美國有意強調和渲染了國家在網路攻擊中的作用。
黨建軍:考慮到美國強大的網路戰力量和其他軍事力量,其他國家對美國發動網路攻擊,勝算很少,遭到嚴厲報復的可能性則很大,可說是得不償失,極不明智,因此,很難想象其他國家會主動對美國發動網路攻擊。
趙海建:美國只是強調自己遭受的網路攻擊,實際上,中國遭遇的網路攻擊也很嚴重,其中相當一部分攻擊就源自美國。只是,中國沒有像美國那樣,把自己塑造成網路世界的「受害者」。
陳周:網路戰還沒開始,先來了一場輿論戰。
黨建軍:中國雖然是網際網路大國,但並非網際網路強國,備受網路攻擊之苦,這一基本事實本應之前就向世界明確宣示,而不是等到美國向我們「潑污水」之後才做出回應。我們應該定期推出中國的網路安全形勢報告,以盡量化解美國對中國的「妖魔化」。
避免重蹈伊朗覆轍
趙海建:美國的做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攻勢不斷。而且,美國十分借重民間結構的作用,在這方面,中國應該向美國學習。
黨建軍:美國擴編網路部隊的舉動也是對其他國家的一個警示,提醒他們有必要加強自身的網路防護能力和應對網路進攻的能力,要不然,一旦遭遇美國專業的網路部隊發動的進攻,就只能任人宰割,就像遭受過「震網」進攻的伊朗那樣,無力對美國發動還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