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經四朝不倒 溫家寶毀譽參半聲望急跌

[複製鏈接]

6

主題

12

帖子

2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聲水起 發表於 2013-3-8 2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多維新聞】2013年3月5日上午,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開幕會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在將近2小時的報告結束后,溫家寶在會場轉身三鞠躬,象徵性告別了自己十年總理生涯。
溫家寶自從1982年進入中共中央至今,在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胡錦濤四任中共總書記任內,分別擔任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主任、國務院副總理直至國務院總理,達到了自己仕途的頂峰。

在前三任中共總書記任內擔任「大秘」的溫家寶,其秘書生涯可謂如魚得水,被稱為「政壇不倒翁」。可惜,在胡錦濤執政期內擔任國務院十年總理的溫家寶,做的更多的是對中共中央政策的執行,並未有「開天闢地」的創舉。雖屢提政改,但未見有實,給人印象深刻的是其頻秀「詩才」和激情的淚花。溫家寶任中國總理的10年,外界對其評價則毀譽參半,充滿爭議。謹小慎微的為政風格更是註定他難有大成,而他十年如一日經營的「溫情」形象,在他政治生涯的末期也遭遇滑鐵盧,聲望驟然下挫,就連原本他的鐵桿支持者也開始覺得他「太過了」。
機運逢時獲賞識 崛起於大西北
溫家寶是天津人,與中共原總書記胡錦濤同齡,都是1942年生,但溫家寶的生日還比胡錦濤大了幾個月。不知是偶然還是巧合,相互搭檔、領導中國十年的溫家寶和胡錦濤,兩人的發展軌跡有諸多交集:兩人都是「文革」前在北京上大學,胡錦濤1964年入黨,溫家寶1965年入黨。後來趕上「文革」,溫家寶和胡錦濤都在1968年下到甘肅。胡錦濤到了水電部劉家峽工程局,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構造專業的溫家寶則到了甘肅地質局地質力學隊,從事野外勘探11年。上述經歷即是溫家寶後來在記者會上引以為傲地稱「從事地質工作」,「大部分是在非常艱苦和惡劣的條件中度過的」,因此他「深知人生的艱辛。」
上世紀70年代後期,由於派系鬥爭,力學隊許多科級幹部靠邊站,需要補充幹部,地質技術員溫家寶因而改行調到場部當政治幹事,開始了他的從政生涯。
而溫家寶能從一個偏遠地區的基層地質官員,實現從甘肅到中央的跨越,則是因為得到當時地質部部長孫大光的賞識。有消息稱,當時,溫家寶是甘肅地質局副局長,地質部部長孫大光到甘肅考察工作,局長和黨委書記不了解情況,叫副局長溫家寶接待部長。溫在孫面前滔滔而言,博得部長高度讚賞,當面稱讚溫家寶簡直就是一幅「甘肅活地圖」。當時,孫大光就認為時年38歲的溫家寶符合幹部「四化(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標準,就有了提拔他的想法。
此後,溫家寶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列入省部級後備幹部名單。1982年,溫家寶被調任中共地質礦產部黨組成員、地質礦產部政策法規研究室主任,告別生活了整整14年的甘肅,完成了從地方到中央的環境轉變。
謹小慎微不過不失 歷經「六四」而不倒
1985年中共籌備召開中共十三大,由於孫大光的極力推薦,溫家寶得以進入中共權力中心——中央辦公廳,擔任副主任。1986年春,在中央辦公廳工作剛剛一年的溫家寶順利接替王兆國,成為繼楊尚昆、汪東興、姚依林、胡啟立、喬石、王兆國之後的第七位中共「大內主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溫家寶》一書曾經指出,20世紀80年代中共政壇屢屢變動,溫家寶卻憑圓融溫和的個性,歷經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三任總書記而成為政治「不倒翁」,依舊穩坐中央辦公廳主任位子,是因為他「敬業盡職到難以讓任何人挑剔的地步」,他每天工作十多小時,幾乎沒有節假日,對上下級都尊敬謙虛,對人處事不過不失,火候掌握恰到好處。面對任何一位總書記在中辦兼職副主任的秘書,他不卑不亢,只公幹不私交,而且絕不搶他們的風頭,屬於典型的「在其位謀其政」的理想中人。
1989年「六四」事件前後,溫家寶還兼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直機關工委書記。「六四」事件高潮之際,溫家寶曾陪同趙紫陽到廣場探望絕食學生,被視為「趙紫陽人馬」;但當「六四」之後,他也是中共中央穩定局面的核心幹部。當趙紫陽下台、江澤民從上海到北京履新,是溫家寶到機場迎接,也是溫家寶帶著江澤民去拜會中共元老。有觀點認為,溫家寶是中國政治的異數,也是中國傳統圓融風格的實踐者。
中共十四大,溫家寶進入政治局,擔任候補委員。五年後,在中共十五大上又成為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十六大,溫家寶作為籌備組成員,成為政治局常委名單中的新增補者,后成為中共國務院總理。據中共一位高層智囊說,「沒有幫派,作風低調」是溫家寶得以晉陞中共核心領導層的秘訣。他的成功在於不與任何派係為伍,謹慎而不犯錯,踏實而多幹事。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這種謹小慎微讓他走向權力頂峰,但也註定了他難有「開天闢地」的創舉。
十年總理頻飆淚 毀譽參半聲望急跌
2003年3月18日中國新任總理溫家寶首次召開實況轉播記者會,這位長期沒有聲音的政治家張開了金口:「大家普遍認為我是溫和的人,但我又是一個有信念、有主見、敢負責的人。」溫家寶在開場白中,一反以往中共領導人的傳統,先從自己的家世講起,說自己平民出身,祖父父母都是教師。這種感性的訴說很能打動中國老百姓的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一位學者說,中國百姓了解溫家寶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電視新聞。他常常「受總書記和黨中央委託」,奔波在貧困山區和災區。溫家寶在公開場合笑過哭過,但公眾對他的眼淚印象更深。2003年非典(SARS)疫情肆虐時,溫家寶居然在歡迎法國總理的儀式上流下了眼淚,顯示他當時的壓力之大;在看望礦難等事故的遇難者家屬時,溫家寶曾和家屬們一起流淚;最讓溫家寶「淚奔」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在災民面前常常眼含熱淚,語帶哽咽。儘管有人將溫家寶的眼淚譏為「作秀」,但大多數底層民眾還是認為這是他的真情流露,認為他是中國的「平民總理」。
但與此同時,溫家寶因為說得多、做得少而讓外界尤其是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失望。2010年,中國異見作家余傑出版《中國影帝溫家寶》,向「那些對溫家寶抱有幻想的海內外人士當頭棒喝」。中國資深記者、自由撰稿人高瑜認為溫家寶是一個口頭空談改革的人物,她還說溫家寶當政時期,物價居高不下,房價更是成倍上漲,受國家控制的糧價卻基本保持不變,農業部經管司副司長黃延信直言這樣的價格不合理,這對農民不公平。
在溫家寶2013年3月5日發表其最後一次工作報告后,《中國時報》評價稱,溫家寶近年不斷倡議體制改革、政治改革,並警告若不改革,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果都會流失。但在龐雜的統治階層,溫家寶的改革呼聲卻常被漠視,在中共高層權力較量過程中,溫自己更成為「被改革」目標。
2012年5月執筆陳希同的回憶錄名為《陳希同親述:眾口鑠金難鑠真》的姚監復,2010年發表的《溫家寶——不可能大有作為的悲劇性人物》的文章披露,因「六四」事件被軟禁的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在2004年與其談話中指出,溫家寶和胡錦濤都是好人,但不可能有大的作為,姚監復問趙紫陽原因何在,趙紫陽回答說,因為他們都是我們(黨)培養出來的人。
文章評論稱,溫家寶是60年代的大學生黨員,他的思想被《聯共黨史》、《毛澤東選集》和語錄、詩詞和鄧小平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四個凡是」的思想牢籠緊緊框死了。「我們培養」出來的聽組織話、聽領袖最高指示的好人、好黨員,怎麼可能大膽改革、大有作為呢?姚監復給出的結論是,溫家寶一定會在最後兩年說儘可能多的好話,但是,沒有具體措施,落實不了,一定會成為正確的廢話、好聽的空話,最多是說了好多句好話,卻成不了大事,不可能大有作為。
時光荏苒,十年匆匆而過,那個跟在總書記趙紫陽身後看望絕食學生的溫家寶、那個與河南上蔡縣與艾滋病患者遺孤一起過除夕的溫家寶,那個在地震災區鼓勵災民勇敢活下去的溫家寶,那個被網民稱為「寶寶」、被反對者稱為「影帝」的溫家寶,即將走入歷史,功過任人評說。然而,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人們對於他數十年如一日所表現出的「溫情」,已產生懷疑和排斥,甚至包括那些曾經為之感動和支持他的人。正所謂過猶不及,凡事不能做過頭,據多維新聞觀察,本次兩會期間,很多代表、委員對於溫家寶的傾情「演出」已經不太「感冒」,甚至產生了反感情緒。


(王新 撰稿)

448

主題

928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名譽教授

Rank: 6Rank: 6

積分
50476
沙發
前兆 發表於 2013-3-10 10:24 | 只看該作者
令人最失望的是他對地震預報的所作所為!非常贊同以下這段話:「溫家寶一定會在最後兩年說儘可能多的好話,但是,沒有具體措施,落實不了,一定會成為正確的廢話、好聽的空話,最多是說了好多句好話,卻成不了大事,不可能大有作為。」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句話一點也沒錯!科學技術上就得留一手。不對,應該留好幾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5: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