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部制改革」動作過小,不過癮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3-11 2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令人們翹首以盼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終於出爐。按照此前官方的構想,此輪「大部制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設置政府部門時,把職能相近、業務趨同的事項集中起來。交給一個部門統一處理,以避免政府職能交叉、多頭管理,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但從該方案內容看,此次「大部制改革」動作一如前幾次,依然是過於緩慢。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大部制改革」30多年的歷程:
1981年,國務院工作部門總數達到100個,為建國以來的最高峰。次年,在「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勢在必行」的改革思路下,大刀闊斧將國務院工作部門縮減至61個。這次機構改革的兩大亮點,一是提倡「幹部年輕化」,廢除了領導幹部終身制;二是機構縮減的同時,人員也由原先的5.1萬人大幅度縮減為3萬人,可以說是「既撤廟、又減和尚」的改革。毫無疑問,這次改革對於中國的行政體制改革,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1988年,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目的的機構改革,撤銷了幾乎所有的工業專業經濟部門,使國務院組成部門由40個減少到29個。2003年,國務院組成部門再次縮減,變成了28個。

2008年.首次明確提出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制體制」,經過增增減減,最終確定國務院組成部門為27個。此次再次減少2個部門,使國務院組成部門變成25個,應該僅算是朝「大部制改革」目標邁出了「一小步」。

此次改革的最大亮點,應該是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依照「政企分開」的原則,撤銷鐵道部。將鐵道部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划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不再保留鐵道部。應該說,這是為落實「政企分開」走出的積極一步。讓這個原本擁有公、檢、法的「獨立王國」,回歸其鐵路經營者的原始功能,也有利於中國的法制建設。二是依照「一件事一家管」的原則,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將食品安全辦的職責、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職責、質檢總局的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工商總局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部門間的爭利和扯皮。

而該方案的最大弱點,就是過於謹慎,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諸多職能相近、業務趨同的業務,並未實現由一個部門統一處理。最為典型,也是涉及面最為廣泛的國、地稅業務,並未合併,令此次「大部制改革」變得名不副實。同樣應該合併的如民委和民政部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業務的整合,也是絲毫沒有提及;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事登記、查處傳銷職能依然把持;商標管理也沒有交由知識產權局管理;雖然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合併了,但卻沒有包括文化部;農業部和水利部依然相互獨立,等等。二是沒有實現「黨政聯動」。比如宣傳部門和文化部門的合併;統戰部門和台辦、港澳辦、僑聯、民族事務委員會等機構的合併。三是沒有強調精簡副職的問題。按照《國務院組織法》第九條規定:「各部設部長一人,副部長二至四人。各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委員五至十人。」那麼,如發改委這樣「大部制改革」具體承辦單位,在怎樣的期限內,必須將目前的「一正十副」變成法定的「一正四副」?對於其他副職超編的部門,也沒有規定消化多餘副職的最後期限。四是沒有真正解決官員「到點退休」的問題。現在一些已到退休年齡的正部級官員,去人大、政協里又可以多干幾年,還有一些官員退休后,去原先自己管轄的社會機構擔任職務,這都使原本就已「官滿為患」的中國官場雪上加霜。

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進行「大部制改革」,要想真正實現「大部制」的既定目標,估計還要等10到20年的時間。因此,此輪「大部制改革」方案,實在是讓大家感到「不過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7: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