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孩子富養,是推手還是殺手?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3-3-7 0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指尖溫存


    錢多是好,錢少不一定不好。沒有一定的數量,就沒有一足的質量。錢多應被肯定,但沒有質量的數量則越害人。很多人有錢,希望通過富養而籌高一等,富養不當,會適得其反。    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植物與人一樣,需要足夠的陽光和雨水,需要一定的營養補充,但要適度,過濃過多的肥料要肥死,或只長個子不長果子。當一個人的需求被過度滿足時,他的快樂也會隨時被奪走。僅靠富養,過早講享樂,易給孩子一個失真的環境,到頭來無法適應社會。因此,培育孩子,金錢與物質適度最重要。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短缺的東西,反容易更珍惜更能滿足,過剩反容易不不當數更不滿足。孩子教育需要錢的支撐,而光靠富養,不一定培養出孩子的健康人格和獲取真正久長的幸福。其實,酸甜苦辣皆是營養,專吃大魚大肉肯定會導致營養不良。讓孩子經歷普通人生活,和普通孩子學習,交流也是必要的營養吸取,取長補短,更有利於人生的發展。如果過度地以錢遷就孩子,或任其隨意擺布,則是顛倒了主次,從而失去拼勁,失去上進,失去理性,父母美好的願望也將失去,富養的初衷也成為泡影。

    「富不過三代」成為名言。對此理解許多人有偏頗。這不是經濟周期律,應是失敗教育的總結。有的人從此感悟,想從富不過三代的漩渦中掙脫出來,片面理解是以最好的條件提供給孩子學知識便是。其實未過三代的根本原因不是知識匱乏,而是品德未同時提升,平時缺少培養孩子如何對社會作貢獻。一些有錢者抱守積累是為了下一代少勞祿,少吃苦,留下巨大的財富供其享用,下一代何必要苦苦創業與守業,富不過三代的周期律又得到應驗。錯了應當反省,我們所有的錯誤都比我們藉以掩蓋這些錯誤的方法更值得原諒。

    簡樸而後知足,知足而後常樂。初學開車時,許多車友對破舊不堪的教練車大為不滿。而我則不然。吾以為,先開低檔次的車,再開高檔點的車才更能感受駕駛的樂趣:而先開豪華高檔車再來開低檔次的車,則會更失落更痛苦。孩子的人生歷程亦如此:先苦才知后甜。

    寫到最後,突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的忠告悠然在我耳邊響起:

    不要讓孩子做人上人,也不要做人外人,而要做人中人!
沙發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7 16:01 | 只看該作者
太貧瘠當然不利植物生長。施肥到一定程度再施就沒有什麼效果了 (reach a point of diminishing returns)。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