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難道這就是中國要支持制裁朝鮮的真正原因

[複製鏈接]

1198

主題

2123

帖子

224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禾苗 發表於 2013-3-8 17: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3月8日電(記者黃蔚編譯報道)聯合國安理會於本月5日召開會議,就美國希望對朝鮮第三次核試驗施加新制裁措施進行磋商。該次會議是應安理會輪值主席國的呼籲而召開的。

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曾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對朝方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再次進行核試,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雖然安理會5日並不會對朝鮮核試驗問題進行投票表決,但在中國的支持下,向朝鮮施加制裁的決議極有可能會通過。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6日刊登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貝爾福爾中心高級研究員張輝的分析文章稱,北京必須謹慎處理朝鮮核問題。朝鮮核試再次動搖了地區穩定局勢,並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利益,而中國在2020年之前重點發展國民經濟的戰略方針,決定其必然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周邊環境更是如此。

文章指出, 北京擔心一個擁有核武器的朝鮮或許會致使韓國開始研發核武,或導致美國重新在韓國部署戰略武器,日本也有可能在朝鮮的威脅下開發核武;此外,北京還擔心朝鮮核武威脅擴大之後,美國會藉機提升其在東北亞地區的導彈防禦體系、加強軍事存在並增進與該區盟國之間的關係,這些舉措不僅會減弱中國的核威懾力,還會加深中國認為自己「被包圍」的疑心。

文章表示,朝鮮第三次核試深深激怒了中國民眾,這些憤怒民眾中的很多人認為中國並不應該一味縱容朝鮮,他們希望中國領導人對朝施加嚴厲制裁以挫敗其核武野心,此外有不少中國民眾擔心,朝鮮核試或將對中國造成嚴重的放射性物質污染,還有中國民眾認為,朝鮮類似舉動將損害中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不得不提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認為,把朝鮮視作唇亡齒寒「緩衝地帶」的觀點已經不再符合當下形勢。

雖然中國民眾對朝鮮核試頗有微詞,但中國的領導人卻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困局。文章稱,隨著中國與鄰國的領海糾紛持續升溫,中國對華盛頓在亞太地區長遠的戰略意圖頗為懷疑,尤其在美國針對亞太推出「再平衡」政策之後。中國擔心,如果不受朝鮮核問題的牽制,美國或許會將矛頭轉而對準中國。

此外,從中國視角來看,朝鮮核試背後的誘因更多與華盛頓相關。朝鮮並不太可能放棄核武,直到它從華盛頓那裡得到想要的東西:可靠的安全保障。這意味著美國最好放棄更迭金氏政權的企圖。如果華府放不下這一點,那麼朝鮮必將繼續升級核危機。安理會任何一項旨在終止朝鮮半島核僵局的決議,都無法跨過朝鮮所面對的安全問題。

文章認為,北京對朝鮮的態度不太可能在近期發生巨大變化。北京的底線是,不可接受朝鮮半島爆發戰爭以及金氏政權的忽然瓦解——這或將導致朝鮮難民大規模湧入中國,以及美國軍隊駐紮中國邊境。即使中國對朝態度發生變化,也會是謹慎、漸進式的。中國或許會支持對朝的制裁,但中國並不會向美日韓那樣嚴厲制裁朝鮮。

文章最後說,北京應該向平壤清晰傳達一個聲音:中國將繼續堅持其在朝鮮問題上的立場——支持朝鮮半島無核化、支持朝鮮半島穩定、反對朝鮮核武器及技術擴散,並將對朝的政治援助及石油供應與平壤合作的態度掛鉤。同時,北京也應明確告訴美國,中國可以支持國際社會向朝鮮揮舞更大的棒子,但解決朝鮮核問題必然需要更大的胡蘿蔔。只懲罰不獎勵的方法不會符合任何一國的利益。

這就是中國支持要制裁朝鮮的原因

北朝鮮其實只是一隻紙老虎、虛張聲勢而已,東北亞的情勢依舊會維持現狀。

台灣面對東北亞局勢變化該有何作為?胡慶山表示,台灣當然完全沒有影響力,但必需要強調價值同盟,即民主、自由、人權,所以得更靠近美日,所以要贊成聯合國、美日韓製裁北朝鮮。但在釣魚台問題上,馬英九又不能與中共撕破臉,所以必需保持好距離,維護「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

胡慶山表示,北朝鮮很早就向世界宣布要進行第三次核試驗,所以引發美韓聯合軍演的契機,如果北朝鮮真的要報復,根本不必撕毀停戰協定,直接開戰報復就可以了,但沒有這麼做是因為北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清楚了解開啟戰端必敗無疑,可是為了維持政權上的利益,於是說要廢止停戰協定這麼一個大動作,其實完全是一種紙老虎、虛張聲勢的恫嚇而已。

他指出,現在最想突破東北亞現狀的只有兩個國家,一是北朝鮮,另一個是中共,可是中共這次沒有站在北朝鮮這一邊,反而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制裁。因為中共與北朝鮮的國家利益相差太遠,如果北朝鮮讓東北亞局勢產生變化,必定影響到釣魚台的現況,但中共也清楚知道此時面對美日軍事同盟並無勝算,所以只能等待時機繼續壯大自己。若中共的軍力確定大於美日軍力時,就會愈來愈強硬。

他說,不管是釣魚台或北朝鮮搞核武,目的都在維持政權穩固,所以一定要反對資本主義者,但又不敢輕啟戰端,可是面對內部民間的壓力,又不得不有所作為,所以採取的手段都會是虛張聲勢,尤其朝鮮一定要採取更激烈、更能讓人引人矚目、恐怖份子的手段,否則鋒頭都讓中共搶走了,但北朝鮮開啟戰端,必將面臨美日韓軍事同盟的聯合體系。

他表示,另一個角度來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美國,目的也是要強化美日共同防衛機制,所以希望修改相關規章,強化美日安保條約,美軍調度雖然現在有些難度,但一定會支持日本。可是雙方也不會開端戰端,因為中共也希望緩和釣魚台的局勢,所以在北朝鮮問題上支持聯合國制裁,這樣才不致於在釣魚台問題上與美日撕破臉;如果北朝鮮態度轉緩,日後也一定會聽中共的話,而不會聽美日韓等國的話。

中國堅持半島無核化,一向堅決反對朝鮮進行核試驗。朝鮮既然做錯了就不應受到鼓勵,而應付出相應代價。中國因此支持適度制裁朝鮮。但單靠制裁阻止不了朝鮮擁核,美韓日應放棄通過制裁壓服平壤的幻想,它們應當為緩解朝鮮的戰略不安全感做努力,這才是實現半島持久穩定的正途。

平壤應理性看待安理會的新決議,避免用不理智行動促使對抗的新一輪升級。過去幾年的情況已經表明,朝鮮的力量即使加上核因素,也不足以在與美韓日的對抗中佔據上風,它的一些極端做法做不到為本國開闢戰略新局面,擁核並未給其帶來戰略改善,反而加劇了其困境。

對於中國投贊成票,平壤尤其應予理解。反對其擁核是中國社會的普遍態度,而且我們有平壤在核問題上過於無視中國利益、給中國外交和安全都出難題的感受。希望與這張贊成票對應的中國人真實情感不再被朝方漠視。

東北亞地緣政治的當前形勢也要求中國投這張贊成票。半島問題不是朝鮮的獨角戲,而是有著大量變數的互動過程。中國要對全局穩定承擔責任,在各方態度之間盡量尋求最大公約數。

中國對朝鮮的友好態度從來沒有變,不僅外交層面如此,民間也是一樣。維護中朝友好和堅決反對平壤的核政策,在中國人這裡尚沒有對立得無法調和。希望平壤以積極行動回應中國民意的這種複雜,爭取中國民間對朝的更多好感,維護兩國關係大局。

中朝關係「友好」的含義,應由中朝共同來定。它顯然不能由著平壤的性子來定。這個原則中國一定要堅持,平壤即使有意見,它時間長了也一定能習慣和接受。

美韓輿論近日紛紛預測,新決議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於中國「是否配合」。中國是朝鮮的最大貿易夥伴,是否認真配合決議的落實的確很重要。但制裁決議的作用本身就是有限的,它要想發揮更大的戰略性作用,更關鍵的配合應來自美韓日,它們是否能考慮朝鮮的安全訴求,根本上改變對朝政策,是否能推動半島的停戰機制朝著和平機制轉變,這是朝鮮能否改變安全觀、進而放棄核研究的決定性外因。

中國在朝鮮和美韓日之間周旋,盡量維持局勢的脆弱穩定,常常費力不討好。但中國也沒必要刻意討誰的好。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獨特角色來自於半個多世紀的塑造,它對中國有利有弊,但顯然沒有壞到中國必須立刻拋棄它。在各方中,中國的戰略迴旋空間仍算是相對大的,在最壞的情況下,東北亞第一個跌倒的肯定不是中國。

正因如此,各方應珍惜中國的調停,理解中國「夾在中間」的種種難處。中國的半島政策細節或許無法讓任何一方滿意,但中國的調停大方向卻與各方利益都能對得上。這已經夠了。

中國對朝政策或戰術性調整

【《日本經濟新聞》3月7日報道】旨在對北朝鮮實施進一步制裁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案已經擬定。美國堅持要對北朝鮮施加進一步的壓力,中國面對國內的批評似乎也作出了一定讓步。不過,追加制裁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北朝鮮的挑釁行為尚難斷定。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提高制裁效果以及中國的態度。

在以往對決議案進行商討的過程中,通常是由美國擬定草案,然後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各理事國協商。然而,從上次北朝鮮發射導彈開始,美國改變了做法,先是與中國進行雙邊協商,在達成一致后再將草案交給其他理事國。美國率先與中國協商,目的是突出在制裁問題上態度謹慎的中國,從而使其承受國際社會輿論的壓力。

北朝鮮在經濟方面對中國的依賴正在加劇,中國是否會嚴格執行追加制裁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制裁的實際效果。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3月6日報道】題:中國同意制裁朝鮮,但會走多遠?

越來越失去耐心以及被朝鮮違抗其意願而激怒的中國7日將與美國一道在聯合國投票制裁平壤,作為對朝鮮上月的核試驗的懲罰。但是北京並沒有表現出準備接受可能危及朝鮮政權生存的制裁措施的任何跡象。

南加州大學朝鮮問題專家康燦雄說:「北京把朝鮮視為一個必須要處理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必須被清除的問題。」他預言,聯合國新決議對朝鮮行為產生影響的可能性是零,「壓力對朝鮮起不了作用」。

不過接近談判的人士說,中國作了很大努力來弱化美國提出的嚴厲得多的制裁方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周三稱北京主張作出「必要、適度反應」。但是中國政府的憤怒並不是假裝的,平壤去年12月進行的導彈發射以及上個月的核試驗,明目張膽地違抗了北京要求其停止核試驗的勸告。

中國將如何嚴格地實施這些新制裁還有待觀察。北京沒有準備好支持採取更加公開的敵對措施。

華盛頓亞洲基金會美韓政策中心主任斯科特·斯奈德說,中國的新領導層也許會就北京對於其麻煩鄰國所採取的立場作出一些「戰術性調整」。

1198

主題

2123

帖子

224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47
沙發
 樓主| 禾苗 發表於 2013-3-8 17:56 | 只看該作者
【美國《洛杉磯時報》3月6日文章】題:中國在朝鮮問題上左右為難

朝鮮的核試驗再次動搖了地區穩定並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2020年前的戰略計劃側重於經濟發展,這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尤其是涉及鄰國的周邊環境。

北京擔心持有核武器的朝鮮可能會促使韓國也開始研發自己的核武器或誘使美國重新在韓國部署核武器。日本可能也會謀求獨立的核力量。北京還擔心朝鮮擁有核武器會為美國在東亞加倍努力推行反導計劃(可能會削弱中國的核威懾力),增強在該地區的軍力以及鞏固與地區盟友的關係(加劇中國的被包圍感)提供借口。

不過中國決策者面臨左右為難的局面。在因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有爭議島嶼而與其他國家緊張關係加劇之際,他們對華盛頓在該地區的長期戰略意圖,尤其是其面向亞太的再平衡戰略表示懷疑。他們擔心,如果從朝鮮核危機中脫身,華盛頓將改變關注重點轉而開始遏制中國。

此外,中國領導人認為他們對平壤的戰略影響力是有限的。從中國的角度看,推動這場危機的是華盛頓和平壤。在從美國那兒得到最覬覦的東西前朝鮮不太可能放棄其核野心,而這樣東西就是可靠的安全保證。

北京對平壤的態度近期不太可能出現大幅轉變。如果北京做出任何改變,這些改變將是慎重和漸進的。據報道,與回應此前的核試驗的行動一樣,北京支持最新的制裁建議,但它多半做不到美國、日本和韓國希望的那種程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9 21: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