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平凡的世界》曾被指太差

[複製鏈接]

2479

主題

2935

帖子

4913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9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簡單快樂 發表於 2013-3-7 06: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蘇墨

1992年11月17日,路遙去世。這個寫出《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陝西作家或許想不到,20多年後的今天,他和他的作品依舊影響力巨大:根據2012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上公布的數據,在茅盾文學獎作品的讀者接受程度中,《平凡的世界》佔到被調查者的38.6%,位列第一;在「文明中國全民閱讀調查」中,《平凡的世界》甚至超過《紅樓夢》,名列「2012年讀者最想讀的書」第二名;在豆瓣網上,累計超過7萬人次對路遙的作品進行評價,這些讀者有50后、60后、70后,更有80后、90后,甚至00后……

路遙不是一個新潮作家,不走市場化路子,一直恪守現實主義傳統,也不是一個高產作家。他的代表性作品屈指算來,《人生》、《平凡的世界》、《早晨從中午開始》這麼幾部。可就是這樣一個英年早逝的作家,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影響著一代代奮鬥中的青年人,併產生著持久不衰的「路遙熱」現象。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記者專訪路遙生前好友、路遙文學館館長、延安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路遙全集》的特約編輯厚夫,與他一起探尋路遙的文學精神和時代意義。

苦難讓他過早懂事

在厚夫看來,人生中的幾個節點深刻地影響了路遙的人生與創作。

1957年,不滿8歲的路遙被過繼給伯父為子,促使他形成敏感而克己的獨特心理。父親領著他走了兩天到了延川的伯父家后,謊稱要到縣城辦點事,晚上接他回家去。路遙說:「我特別傷心,覺得父母把我出賣了……但我咬著牙忍住了。因為,我想到我已到上學的年齡,而回家后,父親沒法供我上學。儘管淚水刷刷地流下來,但我咬著牙,沒跟父親走……」厚夫說,從這點出發,就不難理解日後他為何能放棄各種誘惑,心無旁騖地進行創作了。「這就是當時他的真實心理與選擇,苦難讓他過早地懂事,並擁有超乎尋常的強大控制力。」

小學老師給他取了正式的名字——王衛國。可小學畢業后,伯父不想讓他上初中。他說:「你哪怕不讓我上,但是我必須參加全縣的小學升初中的考試,我要證明我是經過認真學習的。」結果,在全縣1000多名學生里考了第二名。但是他的伯父不讓他上學,給他砍柴的鋤頭和繩子,他默默流淚,把鋤頭和繩子都扔了。在大隊書記的幫助下,他才進入延川中學上學。他的同學大部分是城裡的幹部和職工子弟,「路遙當時連飯都吃不飽,一個正在拔尖成長的男生,經常餓得發暈,他要跟當時的城裡孩子平起平坐,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閱讀,用知識來戰勝、超越他們。」厚夫說。

陰錯陽差走上文學之路

中學畢業后,路遙考取了西安石油化工學校。但「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斷了他上學的路。他開始喜歡上文學,並且發狂地創作詩歌,隨後,他第一次以路遙這個筆名發表的詩歌——《車過南京橋》。

1973年路遙已經很出名了。當時《人民日報》有一個調查文章,談到延川縣城關公社返鄉知識青年王路遙兩年內創作五六十首詩歌,並作為一個農村的青年典型推出來,也就是在這一年,他進入延安大學學習。這一時期為路遙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厚夫回憶道:「路遙曾親口告訴我,大學期間,他把1949年到1966年左右的文學期刊全部翻過一遍。」另一個契機則是他被借調到陝西文藝雜誌社,接觸到了當時陝西著名作家柳青、杜鵬城,並得到了他們的幫助與指導。

厚夫認為:「路遙的身份是農民子弟,他的生存之根在農村,生存之徑在城市。正因如此,他深刻理解農村孩子奮鬥的艱難。在當時許多人還沉浸在寫傷痕文學,寫反思文學,他已經把筆墨和視野投注在當下農村的現實問題。路遙是中國當代以來第一個關注中國城鄉二元社會對立的一個作家。在新時期相對擁擠的文學環境里,城鄉交叉地帶成為他獨特生命體驗與文學表達趣味之所在。」

路遙是從中國底層一步步地成長起來的「草根」奮鬥者,他雖身在「城籍」,但他卻是「農裔」。在幫助三弟王天樂由農村招工到銅川煤礦的過程中,更是絞盡腦汁。他從自己和兄弟們的現實處境中由己度人,深入思考中國廣大農村有志有為青年人在城鄉二元對立社會中的出路問題,這段經歷也催熟了先後創作三年、三易其稿的中篇小說《人生》,甚至為日後創作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找到了現實靈感。

大部分人讀了路遙的作品,都覺得他身上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但在生活中,路遙卻有著非常浪漫的一面。他喜歡喝咖啡;喜歡唱憂鬱的俄羅斯歌曲,而且唱得很好,他最喜歡的歌是俄羅斯歌曲《草原》;他喜歡有朦朧浪漫感的雨雪天氣……

《平凡的世界》寫到孫少平和田小霞的戀愛,很多人不可思議,一般都是白馬王子和灰姑娘,書里怎麼成了窮小子和公主之間的戀愛?但是路遙把眾多社會底層的渴望變成了現實。而他自己的戀愛經歷卻是波折的。他的初戀的女朋友是一位北京女知青,在經受一次極速的「青春過山車」的大喜大悲后,他短暫的初戀也宣告結束——年輕的路遙把招工指標讓給這位姑娘,姑娘遠走高飛後用「絕交信」斷絕了路遙的全部脆弱的希望,甚至差點把他推到「死亡」的邊緣。1991年,路遙在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輕描淡寫地回敘了當時的情形,說:「後來的一次『死亡』其實不過是戀愛期的一次遊戲罷了。」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愛好文學的北京女知青,他們經過七八年的相戀,最後走進婚姻殿堂。

《平凡的世界》曾被看成失敗之作

1982年,小說《人生》問世后,轟動一時,這一年也被文學界稱為「路遙年」。「我當時深刻地感受到那種文學轟動的效應,人人都在談路遙,人人都在說高加林。甚至許多人把路遙當做精神導師,給他寫信詢問自己的人生道路。」厚夫回憶道。《人生》是路遙找准創作發力點后對自身的一次成功超越。這篇小說在透視社會的深刻和描摹現實的真切上,超越了路遙以前所有的作品;它在表現生活的深度上和人物形象的複雜性上,也超越了同時期作家的思考。《人生》發表后,路遙又接連發表了《在困難的日子裡》、《黃葉在秋風中飄落》、《你怎麼也想不到》等中篇小說,繼續在「城鄉交叉地帶」思考當代青年的命運,抒寫城鄉融合的獨特感受。

隨後,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6年的寫作,3部、6卷、100萬字,反映中國1975年~1985年城鄉社會10年的變化,這是一部史詩性的巨著。

厚夫說:「事實上,路遙當年寫作《平凡的世界》是冒著極大風險的。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並沒有得到當時文學界的認可。文學評論界指責路遙的創作方法過於陳舊。當時,現代主義的文學思潮已經鋪天蓋地、滾滾而來。各種外來的文學思潮和表現方式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作家們唯恐自己不新銳。在由『寫什麼』到『怎麼寫』的風潮轉向中,許多作家開始向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象徵主義、黑色幽默、尋根文學等方向突圍。」路遙擁有同時代許多作家所不具備的冷靜、深刻、清醒與理性,註定他當時的創作是卓然而立的。這種逆風而動的行為,顯然要受到極大的考驗。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后,文學界和批評界的評價不是很高。1986年在北京開研討會的時候,評價幾乎是全面否定,只有兩個老評論家持肯定態度。甚至有人說,不相信寫出《人生》的路遙會創作《平凡的世界》這麼差的作品。

讀者讓路遙作品成為經典

然而讀者是不會埋沒好作品的。1988年,《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后引起了強烈反響,每天中午,許多年輕人都守在收音機旁,收聽《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先後播過三次,是讀者把《平凡的世界》推向了茅盾文學獎的領獎台,而不是評論家,讀者也讓評論家改變了他們的策略,至少注意到了讀者的反應。 厚夫理解:「《平凡的世界》比起《人生》而言,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難轉化成一種前進的精神動力。中國當代作家裡面寫苦難的人不乏其人,但是路遙顯然是能把苦難轉化為精神動力的高手。作品在展示普通小人物境遇的同時,更在展示他們克服困難的美好心靈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平凡的世界》鼓勵人向上和向善,充滿正能量,這種小人物的奮鬥具有燈塔效應。雖然有挫折,但是自強不息;出身卑微,但是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這就構成中國社會的精神食糧,這也是至今許多人仍喜歡《平凡的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厚夫認為路遙作品能夠擁有龐大的讀者群是因為其中傳遞著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就《平凡的世界》而言,它不僅展示小人物不甘於屈從命運的不懈奮鬥,更在於傳達一種溫暖的情懷。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處處展現溫暖的親情與友情。作品中的愛情也寫得很美,完全超越了世俗與肉慾,被賦予無比美好的內涵和想象空間。」

奮鬥者喜歡路遙,成功人士也喜歡路遙。潘石屹曾專門到路遙墓上祭掃路遙,他在路遙文學館留言:「走出黃土地,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是讀您的書。您的書給了我勇氣,給了我力量。」據說,莫言在《人生》出版以後,也曾給路遙寫過3000多字的長信,專門談他對《人生》中高加林的理解。陝西省作家協會的一位評論家曾見過這封信。1987年,莫言還去拜訪過路遙。而如今,各類路遙作品已經累計銷售數百萬冊,閱讀人群跨越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時代的經典。
沙發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3-3-7 10:29 | 只看該作者
好的作品源於生活的體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83

帖子

2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1
3
綠葉清蓮 發表於 2013-3-9 21:43 | 只看該作者
我廷喜歡平凡的世界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8

主題

1282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4
明媚水滴 發表於 2013-3-9 21:46 | 只看該作者
好的東西往往經受得住時間的沉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22: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