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國達 八、我是誰?十二、無我的體驗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3-3-1 0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八、我是誰?

師:你現在怎麼用功?
生:我在找「我是誰?」
師:找到了嗎?
生:正在找!
師:正在談話的不就是你嗎?
生:這只是身心活動的假我!包括從出生到現在所有的角色、身份都是假我而已!不是真我!
師:你為什麼要找到「真我」?
生:找不到心就不安!因為活在虛妄的身心世界中,一切都是生滅無常、苦惱不安的,找到真我才能得到究竟安樂!
師:你說的「真我」是什麼?
生:不可思議、妙用無邊、靈智大覺。
師:怎樣才能找到?
生:一念不生全體現,妄心息滅,真心就現前!
師:怎樣息滅妄心?
生:說老實話,起心動念、見聞覺知,這些都是腦細胞和神經系統的電流作用,都還在妄心的範圍內,真心、真我、真如,一點眉目都沒有!那請問你是怎麼修的?

師:沒有假我、真我,妄心、真心,生滅、不生滅,也沒有靈覺與不靈覺,當下就是!

生:就是什麼?
師:當下就是空有不二的實相!純然和全然,沒有知見投射在身心世界中,也沒有割裂對立的認知。

生:既然什麼都沒有,活著還有什麼價值和快樂呢?
師:雖然沒有談話的「我」的主體,但是你所說的「不可思議、妙用無邊」自然展現!它不是什麼「靈智大覺」、「真我、真心」   或神祕的宇宙本體,就在當下,由不同的因緣幻現多彩多姿的身心世界!它也不是絕對不變的實體,當下就是畢竟空中的「虛擬實境」!當我們執意想要把它改變什麼才滿意,就離開「純然」,心有增減;當我們無意中認定它是什 麼、不是什麼,就離開「全然」, 而有所割裂、對立。

生:那麼,我是誰?
師:從早到晚,就在生活工作的語默動靜、感情、思想、見聞、覺知之中,這些都是緣起之用;心不執迷在虛幻的假相中,當下 就是真實和快樂。「我」只是想蘊的作用,它只是世俗假名安立 的方便;心念、名相的虛幻性就是真相、實相。

生:要到達一念不生才能見到實相嗎?
師:那麼佛和阿羅漢有沒有念?
生:無念!
師:無念怎麼說法度眾生?
生:?
師:無念若解說成無思無想,則頂多是禪定;佛和阿羅漢的腦子還是有作用的。禪宗說無念是「於念而離念」,不陷入、黏著在念    頭中,對形相不生執取,也沒有添加主觀見解、期待等等的投射,只是活在純然和全然的當下而已。

生:還有苦和不安嗎?
師:在純然和全然的當下,內心沒有苦和不安;但是當投射和割裂生起時,苦還會現起。

生:不是一悟永悟嗎?
師:我不清楚你說的悟是指什麼,我的意思是般若智慧照見「空有不二」的實相,不等於貪、瞋、我慢所有煩惱完全平息。所謂    「理可頓悟、事須漸修」,認得路,不再迷路,不是到達;雖說還沒有到達,但心中踏實、放心而不再惶惶不安。

生:當境界來的時候怎麼辦?
師:回到純然和全然。譬如說:眼前是寧靜而美麗的夜景,不必另外去分割它、認定、執取它是固定、實體的存在,或添加一些想法上去,希望擁有這片寧靜和美麗。到白天,一片吵鬧、雜亂的交通出現在眼前,明白這是因緣的轉換,就不會拒斥眼前的景像而生煩惱,因為這就是實相。

生:可以有感情、思想、見聞、覺知嗎?
師:當智慧現前,看見真相,所有感情、思想、見聞、覺知都只是幻影,世俗緣起的假名而已。雖畢竟空而可聞可見,雖宛然有而不真實,這就是空有不二的中道實相。


十二、無我的體驗 -

師:你對「無我」有沒有什麼體會?
生:我很專心作事,或聽佛曲,覺得心裡很平靜,是不是「無我」的體驗?
師:不是。
生:有一次我在靜坐的時候,感覺一片空靈,感覺身體消失了,這樣是不是「無我」的體驗?
師:不是!
生:不是「無我」的體驗?那是什麼?
師:接近定境,可以算是「忘我」吧!
生:怎樣才是「無我」的體驗?
師:能所雙泯!
生:什麼是「能所雙泯」?
師:當下能知的身心和所知的境界,是依存的、沒有分割、沒有界限、沒有對立。
生:在專注和禪定的時候,可以見到無我嗎?
師:可以!
生:怎樣見到無我?
師:當你做事或聽音樂時,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或音樂上,那樣會產生局限和黏著,看不見包含內心、身體和外境的整體因緣。要覺察當下的身心和境界。當你發現內外之間,是依存的、沒有分割、沒有界限、沒有對立的,就是「無我」的體驗。
生:可是,除了很專注外境時,會偶而忘了「我」的存在之外,我總直覺有一個能知、能覺、能看、能聽、能想、能做事的「我」。
師:那其實是一種誤認。
生:怎麼說?
師:你現在坐在這裡,你有沒覺得有一個「我」?
生:有,我覺得有一個「我」坐在這裡,跟老師談話。
師:現在請你仔細覺察當下的身心狀態,你感覺到什麼?
生:我感覺我的身體坐在椅子上,嘴巴在說話,心裡在思考。
師:其實你只能感覺到身體坐在椅子上,嘴巴在說話,心裡在思考。而你把這些現象當作「我」。
生:難道不是嗎?
師: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因緣所生法」,是動態的依存關係,「我」的認定是外加的!也就是「緣起無我」,見到身心和合、內外依存,沒有分割、沒有界限、沒有對立的,就是「無我」。
生:我還是不太明白!
師:你可以一面觀察一面分析當下的緣起,通透之後,就能直觀緣起無我。
生:怎樣觀察?
師:當你正在聽音樂的時候,你發現「聽音樂」是一組整體、動態的因緣,音響、音樂、耳朵、聽覺神經、大腦、血液供應、身體和心必須同時發生作用,缺一不可。洞察身心境界的緣起,就會見到沒有能聽的 我,沒有孤立、分割的實體的我,只有「反身代名詞」的假名我。
生:見到無我有什麼作用?
師: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環境之間的對立感消除,「支配」和「防禦」的反應模式跟著消除,衝突和煩惱就不再生起了!
生:會不會變得軟弱、沒有主見、逆來順受、沒進取心?
師:因為回歸當下的因緣,沒有操控也沒有自我保護,轉化為尊重、包容、同理心,以超然、整體的視野看待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環境之間的動態依存關系,展現生命活躍的創造力,欣賞萬事萬物的美妙。堅強 或柔軟、進取或退讓、領導或順從都是由因緣來決定,沒有「我」的既定立場。這和軟弱、沒有主見、逆來順受、沒進取心 是不一樣的!

日知而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0: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