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文人筆下的元宵節:辛棄疾筆下的節日內里憂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2-25 2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2-26 02:00 編輯

2013-02-21 14:19:09     來源:長春晚報   

今人的元宵節,古人又叫上元節,當然,也叫燈節。

千百年來,元宵節曾以各種姿態出現在文人筆下。雖然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整體色調都是明亮的。觀燈,賞月,放焰火,吃元宵,猜燈謎……闔家團圓,盛世華年。

寫元宵的詩詞中,我最喜歡的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 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文筆華麗,層層鋪陳渲染,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夜晚,掛滿花燈的樹像開滿了花,滿天的焰火如星雨,寶馬雕車,月光流轉,鼓樂聲聲,遊人如織。

層層的鋪陳渲染都為最後一句點睛之筆,苦苦尋覓,才發現要找的那個人並不在這流光溢彩的長街上,而是站在燈火寥落的暗影里。

如果不了解這首詞的時代背景,一定會以為這是一個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風香夜暖。而真實真的時代背景卻是,南宋的半壁江山已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在這樣的情景下,竟然能營造出這樣的繁華,讓人嘆為觀止。

辛棄疾筆下的元宵節表層繁華,內里憂傷,只是這憂傷是隱藏在文字之下,需要層層剝開,才能看到。

李清照筆下的元宵節則是傷感和懷舊的,她在《永遇樂·落日熔金》里說: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詩朋酒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的手筆,雖然寫的是元宵節,但通篇卻並不見元宵節的字樣,格調依舊如往昔的婉約、憂傷,只是多了一層懷舊的氛圍。通篇最能打動我的,自然是最後一句: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這一句,有小女兒家的俏皮,也有一個上了年紀的人的淡泊,或許還有無奈,或者說是委屈自己。從前的元宵節和如今的元宵,交替出現,形成對比,繁華不再,感傷前來。

清人曹雪芹筆下的元宵節自然和詩人詞人的不同,《紅縷夢》里的元宵節是小說筆法的鋪排,或濃墨,或輕彩。《紅縷夢》開篇第一回,霍啟抱著英蓮去看社火花燈,結果丟了英蓮。筆墨雖然寥寥,但透過這幾個字卻足以看到元宵節的熱鬧紛繁。第十八回,借元妃省親的視角,看大觀園內是如何過元宵節的。大觀園內張燈結綵,下人和主子一起娛樂,看戲,擊鼓傳花,聽評書,吃酒行令,猜謎,看煙花。在這裡,鐘鳴鼎食之家的節俗描寫得很充分。第五十三回,元宵夜宴,老太太領著眾人喝酒,看戲,賞錢,猜燈謎,吃元宵,雖然也是極盡奢華之能事,卻讓人依稀聞到了某種悲涼的氣息。曹雪芹筆下的元宵節,從平民社火寫到鐘鳴鼎食之家的奢侈,細細道來,正應了那句話:花無百日紅,月無百日圓。

在文人筆下,我們看到了古人過元宵的情與景。元宵節不僅僅是我們的,也是古人的,而且還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編輯:徐丹)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2-25 22: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2-25 22:35 編輯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說歐陽修《生查子 ;元夕》
陳鋒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公此詞,雖平淡無奇,通俗易懂,但在迴環錯綜的語言中,又深得神韻,情思真摯,實在令人贊絕。而非庸手能為之。吾輩宜細細玩味其詞,方能入乎歐詞之境界。

元夕,是正月十五,俗名燈節,開年的第一個月圓的良宵佳節,所以叫做元夕、元夜。在這個夜晚,人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用自己的靈心妙手,將製作出的各種新穎美麗的「花燈」,點綴於街市各處。於時,普天之下,星點如雨,晶瑩明亮,全為一派人間美境。此夜,萬人空巷,傾城出遊,觀燈賞景,歡聚約會,通宵達旦,流連忘返。 詞的上片,直追往事。先勾起去年元夜之景象,「去年元宵時,花市燈如晝。」用一擬喻,周邦彥《解花語•上元》「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與此亦同。此句,極寫去年元宵夜之盛況,渲染氣氛。著一「晝」字,明寫燈,暗寫月。如果沒有了那輪當空皎潔的明月,那麼「晝」字黯然失色,燈火徒明,氛圍減半。這也為下句「月上柳梢頭」的月「上」得有理由、穩當。 然而,這燈,這月,都是為人而設的,接著引出了一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在封建倫理的束縛下,女子一般是不能步出閨閣的,而元夜卻為這些久藏深閨的女子出去觀燈賞景,提供了一個難得機會。說是賞燈,也是為了「看人」。「月上柳梢頭」,明月皎皎,楊柳依依,為佳人相約創造了一個浪漫的環境,醞釀了濃郁的氣氛,情思暗涌。同時也關合「黃昏后」這一時間,針線何等緊密,實為可贊。「人約」點明,佳人早有密約。而相見后,情人如何絲絲蜜語,意亂情迷,卻隻字不提,而是輕輕帶過,留下了無窮的想象和餘味。令人擊節讚歎。此詞為人傳頌千古,醉倒佳人,不是毫無道理的。

過片,筆鋒突轉,主人公從舊事追憶中,旋即醒來。「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好一個「依舊」,把不變的景象,原色原味,全部托出,依舊是燈火燦爛,皎月當空,依舊是熱鬧街市,歡聲笑語。但是「不見去年人」了,只留下了他獨自一人,遊盪在紅衢紫陌,空對一片繁華景象,人已不再。一個「不見」下得何其輕巧,波瀾不驚。但是,「不見」背後隱藏了多少的紅塵舊事——那甜蜜的笑語,那歡樂的玩耍,以及分離時的依戀和痛楚,一齊侵襲而來。誰能體會?辛棄疾《青玉案》的主人公尚能「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找到了他的心上人。而這裡的他,卻欲尋無人,空對孤月了。情感何其跌宕,莫大的失落感,孤獨感,直達心頭。悲矣,痛矣。終於逼出了一句「淚濕春衫袖」。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落筆甚輕,平淡雋永。給讀者一片空白,任其馳騁想象,回味無窮。能於平淡中見出真情,歐公真為高手,亦為聖手也。周汝昌老師也說,「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此詞淡淡著筆,不作態,不弄姿,不塗飾,不雕鏤。——所以藝品甚高。想來是有道理的。

從章法來說,此詞,上片回憶過去盛況,紅塵舊事,下片寫當前冷落,物是人非。在今昔對比、重疊迴環中,形成巨大情感跌宕,最後道出內心中那深沉的悲痛。這確為佳構,妙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2-25 22: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2-25 22:47 編輯

  東方赦  發表於:2013年02月12日 15:30 3

  詠元宵節古詩詞集錦二十五首

  

  1、隋 隋煬帝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2、唐 蘇道味 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唐 崔液 上元夜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4、唐 盧照鄰 十五夜觀燈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唐 張祜 正月十五夜燈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6、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宋 辛棄疾 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8、宋 歐陽修 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9、宋 周必大 元宵煮浮圓子     

  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雲里,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10、宋 王千秋 鷓鴣天·比屋燒燈作好春

  比屋燒燈作好春,先須歌舞賽蠶神。便將簇上如霜樣,來餉尊前似玉人。

  絲餡細,粉肌勻。從它犀箸破花紋。殷勤又作梅羹送,酒力消除笑語新。

  11、宋 張孝祥 憶秦娥    

  元宵節。鳳樓相對鰲山結。鰲山結。香塵隨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簾揭。遊人不放笙歌歇。笙歌歇。曉煙輕散,帝城宮闋。

  12、宋 魏了翁 蝶戀花 和孫蒲江 上元詞

  又見王正班玉瑞。霽月光風,恰與元宵際。橫玉一聲天似水。陽春到處皆生意。

  十載賓士今我里。昔□元非,未信今皆是。風月惺惺人自醉。卻將醉眼看榮悴。

  13、宋 劉辰翁 柳梢青(鐵馬蒙氈)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人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台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14、宋 姜白石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15、宋 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16、元 元好問 京都元夕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17、元 失名 折桂令 元宵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18、明 李夢陽 汴京元夕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19、明 唐寅 元 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20、清 符曾 上元竹枝詞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21、清 董舜民 元夜踏燈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22、清 唐順之 元夕影永冰燈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里看。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23、清 丘逢甲 元夕無月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24、清 李調元 元 宵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25、清 施閏章 元夕詩     

  燕台夜永鼓逢逢,蠟炬金樽爛漫紅。列第侯王燈市裡,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簫唱遍江南曲,火樹能焚塞北風。惟有清光無遠近,他鄉故國此宵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9: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