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輿論場:跪地留官VS 貪官出獄

[複製鏈接]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skhg 發表於 2013-2-19 0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中小2013-02-18 01:38:25轉發TwitterFacebook列印投稿電子報
【多維新聞】近日,兩位官員迅速躥紅。其一是大同市長耿彥波,其二是剛剛出獄的前山西省委副書記侯伍傑。前者因民眾下跪挽留而名噪一時,後者則因當地官員和富商巨賈的列隊迎接而令公眾瞠目結舌。一送一迎之間,道出了怎樣的官場生態?民眾跪地挽留耿彥波所求為何?貪官出獄又怎奈會有鮮花簇擁?各種討論,盛囂於各個輿論場,也讓兩位官員成為新年長假后當之無愧的「明星」。

市民跪地挽留市長所求為何?

春節期間,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些市民一度聚集在市區東城牆廣場、紅旗廣場等地,以簽名、舉橫幅、下跪等方式表達對市長耿彥波的感激與挽留。簽名活動的照片被迅速傳到貼吧、微博平台,旋即引起輿論關注熱潮,更有市民在網路空間發文吟詩表達心中不舍。

此消息最初發佈於2月13日,因為正值春節放假之際,所以發布后並未得到大同市官方的任何回應,網友的討論也未能形成強力衝擊波。新華社官微新華視點以微評形式引領話語權,「大同市長耿彥波離任,讓古城為之沸騰。從呂日周、仇和到耿彥波,這些個性鮮明的官員,是中國官場的另類。有人批評他們『專斷』、『人治』,有人讚揚他們勇於任事。其實,批評與讚揚都是正常的,我們應思考的是,如何通過民意的制度化表達,讓更多官員能盡職盡責,揚長避短。」

同樣代表中央意旨的人民日報官微,13日也借「一位市長的告別」發問:眾多大同市民得知后十分不舍,許多人流淚送別,不少市民還聯合簽名希望他留下。「耿黃牛」,「造城市長」,無論如何,各級官員是否都應從這樣的場景中悟到什麼?

官員能悟到什麼還是個未知數,不過民眾緣何跪地挽留已經有了答案,即擔心「人走政息」。據悉,大同古城復建規模宏大,至今只進展到一年半,還未完工。耿彥波履新后,工程會不會爛尾,房屋被徵收戶能否得到妥善安置等等,令一些市民心裡沒底。對此,大同市主要負責人給出的說法是,政府工作是連續的,新官要理舊賬,並承諾做到「五個凡是」。

官方在竭力給民眾吃定心丸,主流輿論場的聲音也開始不斷冒出。《新京報》將大同市民挽留耿彥波所求為何的原因,歸於「既是對其工作的感激和肯定,也可以視作對不幹實事、庸碌無為的官場習氣的否定」。此外,也有出於自身利益保全的考量。同一天,《南方都市報》以來論形式,道出了跪地市民心裡的不安,內容不外乎擔心政策連續性,以及民眾一句力透紙背的發問——「為啥調走我們的市長,我們一點知情權都沒有呢?」比照而言,重慶市委宣傳部官辦網站華龍網的態度則更為直接,盛讚「市民挽留大同市長是為官一任最高的褒獎」。

對耿彥波的褒獎還不限於此。北京大學教授@吳必虎直言,耿彥波以重新雕刻古城、調整城市產業結構的努力,已經深得當地居民贊同認可。與一些地方政府頑固不化只會走高污染工業化道路相比,耿彥波們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不過,也有聲音認為,民眾下跪實則在為自己的利益而跪,與耿彥波的政績如何並非百分百地正相關。

貪官出獄列隊歡迎荒唐多

耿彥波的政績如何、是否稱得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包青天」,單從目前公開的消息很難一錘定音。不過,2006年因貪污受賄被判入獄11年的前山西省委副書記侯伍傑,該不該在出獄時得到堪比英雄凱旋般的禮炮迎接,則是一目了然的。

該消息最初通過微博平台曝光,2月6日12時59分,有網友爆料稱「一前副省出獄,省委一副秘書長親自捧鮮花去機場迎接,未如願,悵然返。后聞該副省早被煤老闆捷足先登」,隨後又在媒體記者的追問下稱此官員為侯伍傑。此微博受到眾多網友的強烈關注。掀起了相關輿情熱度的第一次快速升溫。此後兩天,輿論熱度快速升溫。然由於春節假期的影響,微博平台上的關注度出現了暫時回落。不過,這一頹勢很快在14日後得到了彌補。截至多維新聞發稿前,具體細節已經得到證實。一個貪官出獄,居然能得到列隊歡迎,鮮花簇擁,甚至禮炮迎接,回家后更是門庭若市,不得不讓人大跌眼鏡。

網曝之初,新華社即通過官微發表措辭強硬的評論。「我們可以指責這些人沒有起碼是非觀,但其實值得反思東西非常多。官員落馬,民間多謂之『出事了』——背後的含義是,他們落馬不過是因為『點背』。進一步強化反腐制度建設,盡量不放過一個壞人,才能讓大家對反腐心服口服。」次日,就在各路媒體紛紛將目光鎖定於此之際,新華微評再來一論,提出此事存兩點疑問:一、侯當初因貪污受賄被判11年,何原因減刑至幾乎原刑期一半?是否存在刑法規定的六種重大立功表現?二、此時歡迎侯之人,應為當年重要利益往來者,他們中是否有侯案中漏網之魚?

另據人民網18日輿情解讀顯示,該事件是輿情熱度榜首位,熱度最高的單條網路新聞是搜狐新聞:「新華微評:貪官違犯黨紀國法 理應受到全民唾棄」。截至18日上午11時,相關話題位居今日輿情熱點排行第一位,已有至少39萬網友參與討論和超過4萬條網友評論。

網路輿論在關注,紙質媒體也不甘落後。《長江日報》刊發的評論《貪官出獄成榮歸背離社會人心》指出,「各色人群迎接這樣一位出獄的官員,背後的官場生態可能更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同時,該文也藉機督促山西方面及時調查並回應網民質疑。因為,這樣的信息傳遞的不是什麼正能量,而是對權力系統負面的甚至是破壞性的能量。華龍網則頗為俏皮地質問,「貪官出獄似凱旋,樹倒猢猻咋不散?」並以習近平此前提出的「老虎蒼蠅一起打」作為基點,以免樹倒了而猢猻卻不散。

兩位官員同時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一個傳遞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正能量,一個將官場潛規則的暗流傾巢而倒出。不過,從形式上來看,跪地送別卻要比列隊歡迎更為悲情。此兩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實有很多內在的關聯。比如在中國特有的官場文化中,應該當什麼樣的官?是為民做主的官,還是受到富商巨賈愛戴的官?此外,官員升遷制度的頑疾也再次成為眾矢之的。在耿彥波調離問題上,民眾的知情權沒有得到保障,以至於消息如晴天霹靂送達民眾時,已經是市長離任之日。在侯伍傑的問題上,「帶病升遷」這一官場病態盡顯。當初查辦案件時,如果相關部門雖然「拔出了蘿蔔」,但並沒有「帶出泥」。「蘿蔔」一人扛了下來,以至於讓那些「泥」對「蘿蔔」感恩戴德,又談何「老虎、蒼蠅一起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2: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