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外交學者》:中共改革不會走蘇聯老路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3-2-17 1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年02月17日08:40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2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蘇聯教訓
  《紐約時報》今天在一篇文章中說,習近平雖外表溫和,但實際上是個強硬派。文章稱,習近平去年12月在深圳視察時,在一次對黨內人士的講話中表示,不會重蹈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的覆轍。
  然而,這種看法大錯特錯。我們非常了解中國共產黨如何看待蘇聯:它不是馬克思主義優點的實物展示。相反,過去20年,中國所有的政治思想家不論是強硬派還是自由派都把蘇聯解體視為一記警鐘,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者們也一直在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他們從中得到的教訓是,中國共產黨必須整治腐敗等社會問題,而不能等外力迫使其如此。
  中國分析人士認為,不合時宜的政治改革是戈爾巴喬夫的一個失誤,但更嚴重的問題在於,他所領導的政黨沒能實現經濟增長和良好的政府管理。中國社科院的蘇聯問題專家李靜傑表示,蘇聯解體的原因是它沒能成功改變:「首先瓦解的是蘇聯共產黨。蘇共領導人不懂經濟,他們一直迴避改革,因為他們教條主義地堅持固有模式。蘇共從來沒有進行過革新,也沒有與時俱進。在70多年裡,沒有發展過民主政治。當戈爾巴喬夫開始領導改革時,已經太晚了,而且改革的策略有問題這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
  根據我的經驗,即使是中國的自由派也不敢跟隨俄羅斯的腳步。蘇聯共產黨的垮台並非自由派的勝利,而是民主來得太多太快的警鐘。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印象中,俄羅斯的民主轉型就是喪失大片領土,許多國有資產被新一代寡頭竊取。與之相比,值得借鑒的是韓國和中國台灣,已有的經濟增長和擴大中的中產階層很大程度上為平穩的民主轉型提供動力。
  在此背景下,習近平在對黨內人士的講話中引用蘇聯的例子,是為說明改革勢在必行,同時明確承諾改革計劃不會動搖黨的政權。對中國領導人來說,蘇聯的例子恰好是實施一種漸進式改革的理由,這種改革可以在目前的政治體制下進行:認真遏制腐敗,進一步鼓勵消費,轉變國家支配經濟的趨勢。這不是蘇聯的開放政策,但將帶來進步。(作者大衛科恩,田穎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5: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