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女生給我的六個驚詫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3-2-16 0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數字證


去年,孩子高一的時候我們有幸接待了一位美國私立高中的同齡女孩,共同生活了一周。零距離的接觸,讓我從中美兩個同齡女孩子身上看到了很多不同之處,感慨萬千!

來中國遊學的這十幾位孩子都是來自country day(孩子們習慣翻譯為國日中學)學校,據說這個學校全部費用來自於富豪們的捐助,只收符合條件的孩子,是標準的貴族子弟學校。在經過若干個表格的事無 巨細的項目填寫(細緻到父母的宗教信仰、飲食習慣)和層層審核后,我家被確定負責接待其中一位女孩子。

第一次見到這位女孩子,個子比我孩子高出一個頭,瘦削高挑,皮膚白皙,臉上露著真摯的微笑,非常動人。記得第一頓早餐我準備的是揚州的包子和小餛飩,孩子 們吃得很開心,美國孩子也使用筷子,說是為了入鄉隨俗特地學習的。在用餐尾聲時,美國女孩跟我說:「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早餐,非常謝謝您!」這個孩子這 么會讚美別人,我第一次被驚到了。給我孩子做了十幾年的飯菜,也沒聽到啥讚譽的話。被讚美的感覺的確非常美妙,一下子就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不少。

晚餐,我做了最拿手的西紅柿炒雞蛋、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湯,我們邊吃邊聊,非常開心。吃完飯,兩個孩子依舊在聊天,我開始收拾碗筷,美國女孩連忙站起來對我說:「Can I help you?」

我第二次一驚,看著這個孩子真誠的樣子,我連忙說:「不用了,你們聊。」我的孩子看著我忙碌了十幾年都習慣了,基本是熟視無睹。而美國女孩能為對方著想,瞬間做出本能的反應,看來是習慣使然。

第二天以後,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所以一般想問啥就問了。我看到美國女孩子的護照已經很破舊了,就很好奇地問:「你走過了哪些國家?」美國女孩的回答讓我第 三次被驚到了:「這是我的第三本護照,大概走過了30多個國家。」看著我驚詫的表情,她解釋說:「一般假期,我們學校都組織同學出去遊學。這次是第一次到 中國,主要去上海、南京、北京和西安。」這四個城市是家長和老師們精心挑選出去的,基本代表了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時不由得發問:「你們這 樣週遊世界,學習怎麼辦?」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寒暑假幾乎都奔波在各培訓點啊。美國女孩看著我孩子一臉的羨慕說:「我們平時的學習任務很重的,每天回家的作 業量是5小時。」就這個「5小時」把我丫頭給震住了。

在聊到業餘生活時,我了解到美國女孩家庭的基本情況:爸爸在自己的企業工作;媽媽基本是家庭主婦,不上班,但是美國女孩強調她的媽媽很辛苦,要負責家裡的 日常生活、草地、游泳池和直升機的日常養護;哥哥負責洗碗和協助媽媽搞衛生;她則是負責家裡兩條狗和三隻貓的衣食起居。一家人各負其責,井井有條。我們家 是爸爸、媽媽要上班,媽媽還要負責全家的生活,

孩子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只管學習。在對家庭義務和責任方面明顯的我們差距很大。

我第四次被驚到的是聽倆孩子聊天,我孩子問美國女孩子遇到最恐懼的事情是啥?美國女孩子說是有一年的暑假,幾個家庭的父母把幾個10多歲的孩子送到原始森 林里,沒給帶水和食物,沒有床和帳篷,跟孩子們相約一周後來接。那一周是這個孩子最恐懼的,也是最刺激的。她告訴我孩子為了不挨餓,他們生吃過抓來的老 鼠。這樣的活動家長們的出發點是鍛煉孩子們的生存能力。

第五次被驚到的是最後一頓晚飯。快要離開南京了,為了盡地主之誼,給美國女孩嘗嘗最美味的中國菜,我們帶她到了南京最繁華的地段——獅子橋,點了獲國家金 獎的「雞煲翅」,當美國女孩明白是魚翅做的,她非常堅決地拒絕了這道菜:「這道菜我無法接受,動物需要保護。」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甚至是不近人情。我汗 顏之餘,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飯後,幾個孩子相約到附近的電玩城去玩,除了我孩子和美國女孩外,我們還邀請了女兒的兩個好朋友。整個玩的過程我是聽孩子跟我複述的:「媽媽,太可怕了, 美國人太厲害了!一進電玩城,我的兩個好朋友就上去玩了,什麼好玩玩什麼。看得出平時繁重的學習壓力在這一刻被化解了。而美國女孩子則拉著我邊走邊觀察什 么遊戲盈利最大,轉了一圈才鎖定目標,美國女孩子贏了很多遊戲幣,分給我們3個,再去找自己感興趣的遊戲

玩。」我這一次不僅僅是驚了,簡直是被震撼了:小小年紀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處處深思熟慮,確實是太可怕了。我孩子說了一句讓我思考至今的話:「媽媽,我們這樣下去,以後真的只能是給他們打工的啊……」

短暫的一周時間,給了我六個大大的驚詫,我們的孩子未來將要面對的是這樣的對手!而我們是在培養怎樣的孩子?過分的溺愛、頻繁的干預、過度的保護,導致了 我們的孩子無情和無能。目前的複印機式的教育消耗著孩子們的精力,限制了孩子們的追求。眾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殺天性和本性, 就是扼殺成長的活力和動力,如此的教育能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嗎?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不一樣的結果,未來的主宰屬於什麼樣的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而我們則是在 為人家輸送打工仔,再優秀充其量也就是個高級打工仔!

本文推薦者:常州市教育局局長 丁偉

為了孩子,為了民族,為了國家請多傳幾個群。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沙發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3-2-16 02:18 | 只看該作者
這一篇有點太誇大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2-16 06:13 | 只看該作者
"幾個家庭的父母把幾個10多歲的孩子送到原始森 林里,沒給帶水和食物,沒有床和帳篷,跟孩子們相約一周後來接"

這個說法令人懷疑。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43

帖子

62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0
4
蘭馨maggie 發表於 2013-2-17 01:16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基本是事實。很多中國孩子都太過度保護了,以至於對父母的付出都當作天經地義,毫無感激之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43

帖子

62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0
5
蘭馨maggie 發表於 2013-2-17 01:35 | 只看該作者
其實也不是孩子,大人也一樣。有幾個中國丈夫會對操持家務的妻子說聲"謝謝"?更不用提讚美了。有人說美國男人只是嘴巴甜而實際並不象中國男人那樣顧家,完全是狡辯加胡說八道。這是傳統和文化的問題。家庭婦女在西方受到尊重,並且她們的工作象丈夫的工作一樣得到認可,可是在中國,"家庭婦女"是個什麼詞?完全是貶義的,鄙視的,表示沒本事靠丈夫養活的女人。更可怕的是無論她們多麼努力地為家庭付出,無論付出多少,都得不到家庭成員甚至孩子的尊重,而被認為是靠丈夫養活吃白飯的。這裡的關鍵就是平等和尊重。而中國文化中根本就沒有這兩樣水平的關係,有的只是垂直的踩踏和攀爬的關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5

帖子

39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1
6
houstonian 發表於 2013-2-17 02:20 | 只看該作者
野外求生確實是一些美國家庭的樂趣. 中國人是有時候想不通. 我以前跟我的美國朋友出去玩,就聽到他們講讓孩子野外救生訓練. 讓我去了一天就快死了,除了感冒生病就是拉肚子. 我當然學會了怎麼在外邊取暖,用樹枝和水果生火什麼的. 其實這樣訓練很鍛煉人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84

帖子

15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1
7
菜刀與夾克 發表於 2013-2-17 04:29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孩子畢竟是富家小姐,和美國平民家族多少也有點兒區別,不過骨子裡是差不多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536

帖子

27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8
8
ldai 發表於 2013-2-17 14:06 | 只看該作者
東西方文化,文章嘛總有用一些誇張手法,至於是不是屬實,就當聽故事,好的借鑒,不好的改之。
多留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85

帖子

1707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07
9
南冰洋 發表於 2013-2-18 03:26 | 只看該作者
真的倒是真的, 一千萬人裡面有這麼一兩個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0

帖子

60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8
10
倍可親親 發表於 2013-2-18 08:36 | 只看該作者
美國又被代表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9: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