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人口狀況的發展變化及其影響(下)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3-2-10 2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四、人口結構變化對美國的深遠影響


  美國人口結構變化主要體現為移民人口和移民出生率的增加及與之相應的美國白人人口的減少。移民對美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有多方面的影響。但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是,移民是美國近幾十年和未來人口增加的主要來源,而人口的快速增長是美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據美國移民局估計,現在有900萬個沒有合法身份的移民住在美國。【註釋】《美國非法移民納稅積極》,《華盛頓觀察》,2003年4月15日。【注尾】 關於移民問題,美國國內的討論大體有兩種論點:一種是「移民有益論」,另一種是「移民有害論」。「移民有害論」的一個論點是,外來移民增加了美國本地人的經濟負擔。他們無論如何都是靠當地人養活的。移民奪取了當地居民的工作,強迫國家為他們的子女上學支付學費,為老人和不具備勞動能力的人支付退休金等。負責管理外來移民工作的官員的薪金也是由當地納稅者提供的。

  筆者認為,移民對美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難以一概而論。

  首先,外來移民加速了美國種族的多元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來自歐洲的移民的減少和來自亞洲、拉美的移民增加,美國有色族裔的人口增長速度一直比較快,其佔美國總人口的比例一直在上升,而白人所佔比例持續下降。外來移民人口的持續增加,以及移民來源地的日益多元化,使美國人口的種族格局進一步呈現「多姿多彩」的特點,的確對主要由信仰新教的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構成的主流社會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教授、人口學家約翰·洛根(John Logan)認為這種變化是積極的。他指出,「更多的拉美裔移民和更多的亞裔移民的確是在改變美國社會,這是一個積極的改變。美國曾經是個黑人和白人對立的社會,拉美裔和亞裔人口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黑白兩大族裔的鮮明界限,給美國社會帶來了多樣性。這是一件好事。」【註釋】李焰:《突破三億大關,美國為人口增長拍手稱快》,《華盛頓觀察》,2006年10月25日。【注尾】

  其次,外來移民豐富了美國文化。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大量進入美國,也豐富了美國宗教、語言、音樂、飲食、節日等文化的內涵。在語言方面,由於拉美、亞洲移民的大量湧入,美國居民中講西班牙語或亞太語言的人也越來越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美國居民5歲以上人口中多達4695.2萬人在家講英語以外的語言,佔5歲以上人口的17.9%,其中講西班牙語言給一些學校的教學體系帶來了壓力,但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對非西方文學和藝術的了解。在音樂方面,來自亞洲和拉美的移民也帶來了一些新的音樂文化。

  第三,外來移民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動力。移民進入美國,勢必對美國經濟帶來重大影響。人口的增長刺激了拉美裔企業的發展。從1997年到2001年,拉美裔企業在全美的拓展速度以34%領先於亞裔(32.1%)和其他少數族裔,並高於白人企業的27.4%。

  外來移民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勞動力供應、消費市場、教育及科研等方面。在勞動力供應方面,外來移民一直是美國勞動力大軍的重要來源,而且外來移民佔美國新增勞動人口的比例一直在上升。20世紀70年代外來移民佔美國新增勞動人口的比例為10%,1980年代上升到25%,而1990年代美國新增勞動人口中有一半是外來移民。美國東北大學勞動市場研究中心於2002年12月初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強勁,外來移民功不可沒。該調查報告認為,外來移民不僅彌補了美國若干地區勞動力不足的缺口,也改變了美國勞動人口及若干產業的結構。該中心進行的調查顯示,1990至2001年間,遷居美國的1300萬合法與非法移民中,有800萬人進入勞動市場,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找工作。而馬薩諸塞研究所與公民銀行在馬薩諸塞州聯合進行的一項題為「勞動力的變革:移民和馬薩諸塞州的新經濟」的研究,也證實了外來移民對馬薩諸塞州勞動力增加所起的「意義非凡的作用」。該研究報告顯示,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1997年,外來移民在馬薩諸塞州的民用勞動力增長額中所佔比重高達82%。該報告估計,如果不是移民湧進使得工廠保持活力,新英格蘭現在的從業人數會比1990年少20萬人。到90年代後期,移民已佔據許多藍領行業勞動大軍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對製造業的生產和輸出至關重要的行業。在技術型製造行業,移民被雇傭的機率是出生於美國人的兩倍。作為製造工、裝配工、機器操作員這些維持工廠運轉的工種,外來移民被雇傭的機率是土生土長美國人的3到5倍。該報告認為,「在專業領域,移民也要比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出色。移民成為大學教師的機率比後者高兩倍。移民中超過2%的人擁有這種職位,而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有這些職位的人不到1%。」 【註釋】李焰:《突破三億大關,美國為人口增長拍手稱快》,《華盛頓觀察》,2006年10月25日。【注尾】

  由於近年來美國生育率下降,美國已開始向老齡化社會發展,寬鬆的移民政策將有利於緩解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壓力,促進美國經濟繁榮。

  在消費市場方面,外來移民是一個大的消費群體,他們不但是一般消費品的購買者,更是房地產的重要購買者。2000年1月,美國亞歷克西斯·托克維爾研究所(Alexis de Tocqueville Institution)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移民的到來,促使首都華盛頓及周邊的房地產集中地區的房地產價格上升13.8%,遠遠高於全市2.7%的平均增幅;在弗吉尼亞州北部和馬里蘭州,在外來移民數量增加113%的同時,房地產價格上揚了37.5%;而在外來移民數量很少或者沒有外來移民的地區,房地產價格則出現了下滑。該研究報告顯示,在外來移民數量下降最多的10個居民區,外來移民人口平均下降39%,房地產價格則平均下降了7.6%。【註釋】李焰:《突破三億大關,美國為人口增長拍手稱快》,《華盛頓觀察》,2006年10月25日。【注尾】

  移民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國一些地區的失業率,促進了美國的產業成本的降低。在美國,外來移民比率最高的那些城市顯示出最低的失業率和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些城市包括紐約,其43%的居民出生在國外,還有9.2%的紐約市居民出生在移民家庭。再如洛克—安傑列克,1/10的居民不久前才來到美國。移民潮事實上幫助美國當地居民降低了失業率,外來移民通常情況下願意幹當地人不願做的工作,並情願得到較少的工資。這使當地的生產者降低了生產和服務成本,有利於美國應對全球化條件下的激烈競爭。

  在教育及科研方面,外來移民的貢獻更加突出。一方面,外國學生到美國留學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消費。1976年在美國高校註冊的外國學生僅有17.9萬人,而到1990年和2001年卻分別增加到38.7萬人和54.8萬人,其中讀工程、科學和商學的人佔了近一半。據美國國際教學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報告,2001至2002學年度,在美國高校註冊的外國學生高達58.2996萬人,其中以來自印度和中國大陸的留學生最多,分別為6.6836萬人和6.3211萬人,來自韓國、日本、中國台灣和加拿大的留學生人數緊隨其後。這些外國留學生大都進入收費較高的私立學校。該報告說,外國留學生每年對美國經濟的貢獻是120億美元。同時這些留學生中不少人畢業后都留在了美國,可以說是給美國提供了大量「免費人才」。另一方面,外來移民的受教育程度呈現兩極分化的特點。雖然外來移民中未完成高中學業的人的比例較美國出生人口的相應比例高,但移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比例也明顯較美國出生人口的相應比例高。2002年3月,美國人口普查局進行的調查統計顯示,雖然外來移民中未完成高中學業的人的比例較美國出生人口的相應比例高出18個百分點,但外來移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比例較美國出生人口的相應比例高了6個百分點。【註釋】李焰:《突破三億大關,美國為人口增長拍手稱快》,《華盛頓觀察》,2006年10月25日。【注尾】

  外來移民的受教育程度也直接影響到其所從事的職業。正如美國敦山大學區域經濟研究學院經濟學家巴蘇所說,儘管20世紀90年代到美國的移民中有1/3以上的人屬藍領階層,但是幾乎每4人中就有1人從事科技、管理、製造等專業性工作。亞歷克西斯·托克維爾研究所在1996年的研究中採用了一項著名的技術革新統計指標,即新專利的公布,來衡量外來移民的發明和創新精神。該研究所從美國公布的專利中隨機抽出250個專利進行調查。他們發現,其中有19%的專利權是授予外來移民或外來移民的美國出生者聯手發明的項目。這一比例數是外來移民所佔美國總人口比例的兩倍。該研究發現,其中4位外來移民的發明提供了1600多個工作機會。

  2001年,在從美國大學畢業的碩士生中,非美國居民佔了13%,在博士生中,他們佔到了24%。這個數字在理工科更高。比如,計算機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中,有將近一半是外國人。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顯示,在美國大學取得科學領域博士學位的畢業生中,將近1/3是外國學生;這個比例到了工程領域則更大,有過半的畢業生來自外國。1987年,有49%的外國學生在拿到博士學位后留了下來,而到1999年,這個數目增加到71%。

  第四,外來移民對美國政治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移民問題向來是美國政壇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以拉美裔為例,1951至1998年間進入美國的拉美移民多達1043.99萬人,佔美國外來移民總數的42.99%,結果拉美裔適齡選民人數急劇增加,從1972年的560萬人猛增到2000年的2160萬人,拉美裔的政治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民主測驗專家本迪克森(Sergio Bendixen)認為,「2000年選舉的最大新聞是新移民選民的激增——外國出生者政治影響的上升,200萬來自一個特別的選民集團(拉美裔)的特大選票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註釋】陳奕平:《當代美國外來移民的特徵及影響分析》,《世界民族》,2004年第5期。【注尾】

  在通常情況下,外來移民有激情,具有從事經濟活動的主動性。他們帶來了特殊的知識和技能,這使他們能夠在美國獲得成功。家庭成員至少有一位在亞洲出生的美國家庭年平均收入是4.19萬美元,不僅超過所有其他在外國出生的美國人,甚至超過在美國出生的美國人家庭年均收入的3萬美元。如來自亞洲的移民家庭的平均收入要比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的平均收入高出近10%。

  移民數量的龐大及其種族背景的差異,使得美國人產生了民族認同的危機感。據統計,邁阿密是美國50個州之中拉美裔色彩最濃的大城市。30多年間,在邁阿密說西班牙語的人已經占絕對優勢,從根本上改變了邁阿密的人口種族構成和文化、政治及語言。【註釋】塞繆爾·亨廷頓:《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程克雄譯),第205頁。【注尾】 到2000年,在邁阿密市生活的國外出生的人口中,96%的人來自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其中除了海地人和牙買加人以外,全都說西班牙語。邁阿密2/3的人為拉美裔,半數以上是古巴人及其後裔。2000年,邁阿密居民中有75.2%的人在家裡不說英語(這一比例在洛杉磯為55.7%,在紐約為47.6%)。邁阿密在家裡不說英語的人當中,有89.3%是說西班牙語。2000年,在國外出生的人占邁阿密居民的59.5%(這一比例在洛杉磯為40.9%,在舊金山為36.8%,在紐約為35.9%。其餘大城市中,這一比例均在20%以下)。2000年,自稱英語流利的邁阿密成年人只有31.1%,而這一數字在洛杉磯為39.0%,在舊金山為42.5%,在紐約為46.5%。【註釋】塞繆爾·亨廷頓:《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程克雄譯),第206頁。【注尾】

  這種情況使美國國內持續出現關於民族認同問題的討論。外來移民是否接受美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以及他們對美國主流文化是否會產生影響,成為關注的焦點。悲觀的一方以塞繆爾·亨廷頓的《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為代表。這一派觀點認為,新移民拒絕接受代表美國民族認同和政治文化基石的基本信念,正在挑戰美國的主流文化,只有阻止西班牙文化和移民,美國才能保持文化和政治上的完整。


結論


  總的來說,外來移民和美國少數族裔較高的出生率使美國人口數量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使美國人力資源優勢得以保持,生產、消費得以較快增長,使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最強的發達國家在21世紀初仍呈上升趨勢。同時,外來移民和國內少數族裔人口的較快增長也使美國社會、文化、政治不斷地多元化,美國的面貌在發生根本性的深刻變化。美國越來越成為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國家和社會,白人人口比重在下降,社會結構和社會矛盾變得更加複雜。

  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美國人口質量的重大變化。一方面,持續的較大規模的移民和發達的高等教育使美國繼續吸引相當數量的海外優秀人才,保持了美國在高科技等領域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由於移民和國內的人口增長大多是少數族裔,他們多數受教育程度低,英語水平低,這使美國人口的質量和素質下降,使美國人口和勞動力的總體素質有所下降,並導致美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總體水平呈下降趨勢。近幾十年來,美國在製造業,特別是在汽車、電子、機械等行業的產品競爭力不如德國和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趨勢,很大程度上不是美國科學技術、設計水平和勞工成本的問題,而是美國產品最終製成中的質量問題。儘管其高素質人才的創新和科技水平仍在上升,但近幾十年來生活在美國和熟悉美國的人都明顯感到美國的各行各業,如航空、飯店、電信、銀行、交通、零售、餐飲等行業的服務今不如昔,服務水平和質量的下降不是服務設施硬體水平的下降,而是服務人員素質的下降。這對美國與其他國家力量對比的長期發展趨勢、對美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及影響力的長期走勢將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先進和發達的教育是美國實現崛起和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多年來美國各種調查顯示,在美國的以墨西哥裔為主的拉美移民的教育水平明顯偏低。2000年的調查表明,出生於美國的成年人當中,中學畢業者佔86.6%;在美國之外出生的成年美國人當中,中學畢業者所佔的比例高低不等,歐洲裔有81.3%,亞洲裔有83.8%,非洲裔有94.9%,而拉美裔只有49.6%,其中墨西哥裔最低,只有33.8%。在1990年,墨西哥裔當中的中學畢業比例僅為整個國外出生者的比例的一半。【註釋】塞繆爾·亨廷頓:《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程克雄譯),第193頁。【注尾】

  1998年,全國拉薩協會(美國一個著名的拉美裔人組織)發現,拉美裔中學生退學率為3/10,而黑人退學率為1/8,白人退學率為1/14。2000年18至24歲人口中,中學畢業以上水平的白人為82.4%,黑人為77%,拉美裔人為59.6%。【註釋】塞繆爾·亨廷頓:《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程克雄譯),第194頁。【注尾】

  與墨西哥移民的教育情況相似,2000年在美國國內出生的就業者中有30.9%的人是擔任專業職務和經營管理職務的。其中,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在來自不同地方的移民就業者當中的比例相差懸殊,墨西哥裔人擔任這類職務的比例最小。其中加拿大裔46.3%,亞洲裔38.7%,歐洲裔38.1%,非洲裔36.5%,拉美裔12.1%,墨西哥裔6.3%。【註釋】塞繆爾·亨廷頓:《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程克雄譯),第195頁。【注尾】
  在處於貧困狀態而依靠救濟為生的人當中,墨西哥裔移民占的比例很高。1998年,在7個最大移民群體的貧困率中,墨西哥裔為31%,古巴裔為24%。【註釋】塞繆爾·亨廷頓:《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程克雄譯),第196頁。【注尾】

  可以得出結論認為,雖然移民和國內少數族裔出生率較高使美國人口數量持續相對地快速增長,美國沒有出現大部分發達國家都出現的人口減少趨勢,美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而言也並不嚴重,美國經濟和社會得以維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但是,人口結構和質量的變化也使美國的優勢逐步減弱,使美國的產品和服務在全球的競爭力呈下降趨勢,並從根本上導致美國的實力、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在21世紀上半期及以後呈下降的趨勢。




楚樹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方力維: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沙發
zhousx18 發表於 2013-2-17 13:22 | 只看該作者
從最近選舉的情況看,美國可能走向不可逆轉的趨勢,即白人保守的共和黨將永遠成為在野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3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3-2-17 22:25 | 只看該作者
zhousx18 發表於 2013-2-17 13:22
從最近選舉的情況看,美國可能走向不可逆轉的趨勢,即白人保守的共和黨將永遠成為在野黨。 ...

政治上的偏向,可能導致政策上的失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