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2年各國三大產業GDP排名,想不到中國排名最恐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2-17 2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時下要在中國選擇一個用得最多的統計指標的話,那就非GDP莫屬了。因為它常常見諸報端,出現在大小官員的政績報告中。在中國社會GDP崇拜、官場GDP政績標桿的背景下,十八大以後習總書記提出了「沒有水分的GDP」概念,給全社會帶來了新的思考。

GDP究竟是什麼?所謂GDP在中國很多人的概念中就是一組數據,而這GDP裡面的內涵又有什麼別有洞天的地方呢?筆者試圖通過本文,再次深入探討GDP在數據之外的內涵,拋磚引玉讓大家能夠更深入地理解GDP。GDP由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構成。2012年度,世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數據排名如下,數據來自世界銀行。

根據CIA給出的2012年經濟排名及維基百科的產業排名,購買力平價后的產業排名那更恐怖了:



GDP(ppp)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世界: 808300 47689。7 (5。9%) 246531。5 (30。5%) 514078。8 (63。6%)

歐盟: 157000 8321 (5。3%) 35953 (22。9%) 112726 (71。8%)

美國: 156700 1880。4 (1。2%) 29929。7 (19。1%) 124889。9 (79。7%)

中國: 123800 12008。6 (9。7%) 57690。8 (46。6) 54100 (43。7)

印度: 47350 8049。5 (17%) 8523 (18%) 30777。5 (65%)

日本: 46170 544。4 (1。2%) 12696。75(27。5%) 32965。38(71。4%)

德國: 31940 255。52 (0。8%) 8975。14 (28。1%) 22709。34(71。1%)

俄羅斯: 25090 1103。96 (4。4%) 9433。84 (37。6%) 14552。2 (58%)

巴西: 23620 1275。48 (5。4%) 6471。18 (27。4%) 15872。64(67。2%)

英國: 23230 162。61 (0。7%) 4901 (21。1%) 18165。86 (78。2%)

法國: 22530 428。07 (1。9%) 4122。99(18。3%) 17978。04(79。8%)

義大利: 18340 366。8 (2%) 4383。26 (23。9%) 13589。94(74。1%)

歐盟採用的百分比為2011年CIA的數據,世界GDP為假設2011年的789400億美元乘以世行預測的2。4%全球增長率得來,世界GDP的百分比則為維基百科的數據。

通過以上數據比較,得出以下結果:(未統計的國家不參與排名)

第一產業排名:

1。中國 12008。6 佔全球25。2%

-歐盟 8321 佔全球17。5%

2。印度 8049 佔全球16。9%

3。美國 1880。4 佔全球4%

4。巴西 1275。48 佔全球2。7%

5。俄羅斯 1103。96 佔全球2。3%

第二產業排名:

1。中國 57690。8 佔全球23。4%

—歐盟 35953 佔全球14。6%

2。美國 29929。7 佔全球12。2%

3。日本 12696。75 佔全球5。1%

4。俄羅斯 9433。84 佔全球3。8%

5。德國 8975。14 佔全球3。64%

6。印度 8523 佔全球3。45%

7。巴西 6471。18 佔全球2。6%

第三產業排名:514078。8

1。美國 124889。9 佔全球24。3%

—歐盟 112726 佔全球22%

2。中國 54100 佔全球10。46%

3。日本 32965。38 佔全球6。4%

4。印度 30777。5 佔全球5。9%

5。德國 22709。34 佔全球4。41%

6。英國 18165。86 佔全球3。5%

7。法國 22530 佔全球4。38%

8。巴西 23620 佔全球3。08%

9。俄羅斯 14552。2 佔全球2。83%

10。義大利 13589。94 佔全球2。64%

根據西方經濟學理論,第三產業在全世界早已突破60%,按理說世界已經進入發達世界狀態。可現實是這個世界太過追求三產,第一產業比重僅5。9%,忽視了這個基礎,害得我們有十幾億人吃不飽,有時候感覺西方經濟學真是害人,底層吃不飽飯,中層和高層則拚命玩文藝娛樂,拉高三產,這和古代奴隸社會有點類似。

阿三的第一產業規模竟然和歐萌差不多,但在現實的各類農業物資生產排名上,沒幾個排得上號的。它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排名都不錯,但在現實的國際貿易中,卻沒多大份額,奇特的三哥。

我覺得現在印度的體制剛好就是一個生死輪迴劫,國大黨上台致力於搞經濟發展,由於經濟的資金來自幾大財閥,所以黨不得不偏袒財閥,搞收益率高的三產,搞了三產,贏得發展,肥了財閥,但大多數人民木有實惠,議會大選時國大黨就被趕下台。然後人民黨上台執政,人民黨想讓大多數人民得到經濟發展的實惠,但缺乏資金,資金被財閥壟斷,而人民黨的想法是不可能得到高收益率的,財閥不會支持,人民黨木有資金,發展成為空口號,又被趕下台,然後國大黨上台。。。。。這來回折騰N次后,人民始終沒有多少實惠,而印度幾大財閥在世界財富榜上的排名有多高。所以,我根本不相信國際組織測算出來的印度基尼係數竟然是0。33!借用某JY的說法:「童話故事也不能這麼編啊!」

上述第一產業排名並非全世界排名,有幾個農業大國未計算在內,印尼,泰國,墨西哥,奈及利亞,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都是農業大國,都應該超過英法德國家。

日本已經非常吃力了,估計以後想提高增長率只能依靠三產的增長了。為了日本的未來,得勞煩各位老師們多接點愛情動作片了。

中國農業份額下降,總感覺不是什麼好事,我個人覺得現在三個產業間的比率算合理了,可以保證我們未來的穩健發展,投資與消費的比率在45%~55%之間就OK了。當然,個人胡話,請別當真。

中國基本上只從美國進口小麥和大豆,農業可不止這兩樣東西喔,除了糧食外還有各種肉類海鮮魚類各類蔬菜各類水果等,這些產品美國的產量不是每樣都高,中國每樣東西的產量都超級驚人。看下我的轉載吧:

光榮屬於中國農民!----誰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

中國可沒有拿西方國家多少投資中國長年的外資佔二產的比例是10%到20%(包括港澳台),撐死不會超過20%。我記得加入WTO之後的十年,中 國引進的FDI不過7600億美元而已。占這十年GDP的1%多 一點。外資佔中國固定資產形成的比例也只有4%,比發達國家平均 25%和發展中國家的13%低得多。所以中國基本上是靠自己積累 發展起來的國家。

第二產業是最關鍵的。第二產業是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現代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基礎。一個國家有了強大的製造業才能創造剩餘價值投資研發,升級第二產業,以至於形成一個經濟和技術的良性循環。第三產業的重要性在於他對第二產業的支持和吸收由於第二產業技術升級所產生的剩餘勞動力,但它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不肯能成為大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

我們的目標是第一產業要想方設法保持增長,增長率跟上全國經濟的增長率,產量的同步增加有利於保持較低的通貨膨脹,即使無法同步增加,也要保持這個比率,讓我們能吃得好飯。 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要同時保持基本一樣的增長,第二產業管生產,第三產業管分配,兩個產業的同步增長有利於人民生活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與公平分配,不能偏袒一個產業而放任另一個產業的增長,這樣會導致經濟失衡。我國如果一直保持著這樣注重實物財富的道路,共產主義的雛形近在眼前。

房地產業算進GDP。中國的演演算法是一套房子售出后,就按照這套房子的成本價減去相應的買地成本及土地清理成本得出該套房的GDP。但轉手生意不算進GDP,無論你轉手賺了100萬還是1億都不算進去。

美國的房地產業有點坑爹,你買進一套房子后每年要按照國稅局對該套房產當年價值的評估收相當於當年房產價值2%到3%的房產稅,進而計算出該房屋一年能收多少租金,即使你不租出去給自己住,也算成是自己租自己房屋的租金支出,進而產生全國的房產業與住房租憑業產值。說白了,就是中國只有首次賣出時減去成本后算進GDP,後面理你怎樣折騰都不算進GDP。而美國是除了建房當年算100萬GDP,以後每年還按房租價值,年年都算GDP,即使這套房子是你自己住,一樣要算。所以,為什麼美國會出現次貸危機,因為一幫低收入人群買房子后,該房屋價值上漲,國稅局就要收更多的房產稅,低收入人群交不起這個稅和月供,就違約破產,進而造成企業大面積收不了錢,進而大量破產的情況。

GDP崇拜引發了社會的反感,於是就有人編「段子」、講故事,我們深入認識GDP,就從這個廣泛流傳的段子開始。

段子說是兩個經濟學家泡吧,就毒奶的三聚氰胺毒性大小進行了辯論,經濟學家甲指著一杯三聚氰胺對經濟學家乙說:「你把它喝了,我就給你100萬元。」乙在誘惑之下喝了。相談甚歡之餘,又見一杯三聚氰胺,乙對甲說:「你把它喝了,我也給你100萬元。」甲亦不能抗拒誘惑吃下了三聚氰胺。吃完了兩個人害怕身體受損趕緊去洗胃。其一經濟學家忽然想到:「咱倆什麼也沒得到!還要洗胃!」但另外經濟學家再一轉念恍然大悟:「咱們為GDP創造了200萬元。」

這個段子隱喻的是GDP的數據雖然產生了但沒有實際價值。相反,病人吃藥吃掉的藥品價值是GDP,比如速效救心丸,20多塊錢一盒,20多塊的葯救了命,這20多塊錢的GDP價值怎麼衡量呢?吃藥的意義肯定要遠遠大於GDP的!

看了上面的段子,很多人會覺得「經濟學家」弱智,實際情況卻不那麼簡單,因為還要注意到這個世界上還存在合作博弈,合作博弈產生的功效是一加一大於二,因為合作肯定要比單幹產生更大的利益。吃藥的意義大於GDP就是因為合作博弈是一個不斷增值的過程,但如果醫院為了自身利益給病人濫用藥品,GDP雖然增加了,但傷害了患者身體,就是非合作博弈了。因此可以認為,雖然吃三聚氰胺和吃藥體現在GDP統計當中是一樣的,但合作博弈的價值在GDP之外有更大附加值。戰爭是人類非合作博弈的極端方式,戰爭消耗大量的軍火可以帶動GDP,但這樣的GDP卻產生了屠殺!

每一個體在合作博弈中通過競爭追求利益最大化,即社會最佳的狀態和利益最大化,但是在非合作的博弈下就做不到。市場經濟下的惡性競爭、非合作博弈的發生概率大大高於合作博弈,和諧地競爭達到共贏的情況比較罕見。

在西方經濟學的GDP計算方式當中,合作所產生的更大的收益被忽視了。例如蓋房子需要挖坑,挖出來的土可以修路,那麼本來修路需要挖土的費用,需要買土的費用都沒有了,而挖出來的土方的堆放費用也沒有了。在通常的建設行為中,這些費用都會發生,發生了就都成為了GDP。顯然,合作會降低費用,也會使統計學上的GDP數字降低。對於一個經濟體系,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到底有多少難以量化統計,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非合作博弈的減損不計入,合作博弈的增益也不計入。

市場經濟存在競爭,但不要簡單地認為企業越多、競爭越激烈全社會就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中國在鐵礦石上為什麼越競爭越糟糕?房地產市場的競爭又怎樣炒高了房價?本來一個寬頻運營商就可以提供的網路服務,我們建設了3個網路三家競爭,競爭能夠使得效率達到原來的3倍嗎?在GDP的背後,在GDP水分的背後,合作博弈就變得至關重要,合作的和諧與否,直接關係到GDP帶來的價值和效率。

要超前建設還是重複建設

在飛速發展的城市化過程中,重複建設屢見不鮮,其中產生的勞務費用和消耗的材料價值,都會統計為GDP,事實上卻有可能浪費社會財富,甚至把財富變成垃圾。

對於重複建設,還要和超前建設結合起來看。以青島的下水道設施為例,這些設施當中很多是德國在100多年前租借膠州灣的時候修建的,當年青島還是不到1萬人的小鎮,現在這些設施負擔著幾百萬人的污水排放,在青島的大街,還可以時常看到德國當年留下的下水井蓋,德國人的眼光得到了世人的交口稱讚。但是回到當年,在當時不到1萬人的小鎮建設足夠幾百萬人使用的市政設施,通常我們會怎樣評價呢?我們的評價大概會是:好大喜功、政績工程、巨大浪費的超前建設,這樣的「超前建設」實際上在我們的社會裡面也是不少的!所有不重複建設的工程,必然要超前建設,打好提前量,只不過是超前建設多少的問題!

因此要認識到重複建設和超前建設實際上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如果要在未來不進行重複建設,那麼必然要進行能夠滿足未來需求的超前建設;反過來如果不超前建設,則當下的建設滿足不了未來的需求,必然是進行重複建設!

區分超前建設和重複建設的關鍵點到底在哪裡?筆者認為關鍵點就在於發展的速度和資金的情況,如果資金非常寬裕且資金利率很低,則超前建設肯定是非常合算的;但如果是發展速度很快,資金緊缺、利率高漲,超前建設的冗餘就不合算了,此時就要考慮先滿足發展需要,以後即使是重複建設,重複建設的成本相對於資金和發展而言也是合算的!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GDP從不到1萬億元發展到了50萬億元,在這樣的增速中,資金成本很高,社會資金的利率更高,如果把資金投入在高速發展的建設中,大多數時候獲利會高於超前建設;西方國家是資金多而利息低,美國連續印鈔,美聯儲利率低至0。25%,這樣的資金冗餘和低成本,當然是超前建設合算。這就是為什麼西方進行超前建設的時候,中國有那麼多的重複建設。

再回到GDP層面,重複建設、反覆拆建讓很多GDP帶有水分,而超前建設似乎所有建設的GDP都留下了,都沉澱為社會的財富了,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超前建設的預期經常是錯誤的,錯誤的預期一樣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很多超前建設的工程由於市場、經濟和社會的變化,成為廢棄工程的情況一點也不少,還有大量的超前建設由於達不到預期的使用率出現隱形的浪費,這些超前建設一樣產生了大量的GDP數字!

是否可以做到重複建設和超前建設達到比較和諧的狀態?筆者認為這種情況只存在於理想中!如果什麼都能計劃好,那麼完全的計劃經濟就一定能夠成功了,市場經濟還有什麼必要?如果一切放任市場進行自我調節放棄計劃,則非合作惡性博弈的結果一定是建設滯后,最後在市場的逼迫下不斷地重複建設。有計劃的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要合理調整超前建設和重複建設的關係,使GDP的水分最少。

美國GDP是紙老虎

說起前面GDP的段子,還要注意到經濟學家對吃三聚氰胺的要價是100萬元,結果創造了200萬元的GDP,如果他們要價10萬元會如何?顯然同一個經濟行為產生的GDP的數字大大不一樣了。

美國工資水平是中國的數倍,有些相同工種的薪酬差別達到上百倍。美國汽車工人和美國農民的年平均工資超過大學教授,可以達到十多萬美元,也就是百萬人民幣左右。而中國大量的農民人均年收入也就是1萬元人民幣左右。因此可以看出,美國的GDP大量依靠人工勞動和第三產業帶來,雖然與中國人從事第三產業等工作在內容上基本沒有差別,但產生的GDP數字高得多。如果同樣的勞動和同樣的產品統計的GDP數字是一樣的話,美國和中國相比GDP優勢就要縮水很多了,這樣的衡量方式在經濟學上叫做購買力平價。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5: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