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剛經》從現代視角的解讀

[複製鏈接]

91

主題

198

帖子

23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卡車司機 發表於 2013-2-6 09: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長生不老是一個神話,很多人無論如何都難以相信這種神話可以成為事實。
    然而金剛經卻認為人類可以實現永恆生命,亦不必再以現存方式經歷生生死死。
    金剛經不但認為人類可以實現永恆生命,而且還為實現這一目標提示了路徑和方法。
    金剛經認為人類在實現永恆生命之後現有的人生苦難即不復存在,光明、幸福將永遠伴隨人類無盡無止。
在金剛經這一倡導下,兩千多年來,人類對生命真理的探索始終堅持不渝。但是人們更多的感受是探索真理的艱辛。尤其對現代人而言,如何詮釋金剛經真理,以及如何對實現永恆人生的理論加以系統化理解等等問題始終困擾著人們。雖然有許多大師講經論道試圖說明,但是人們始終難以解其宗義。
    是何原因導致這種局面?筆者認為或許是因為我們缺乏以現代思維方式去理解佛學思想,以及缺乏使用現代語言去表述佛學理論。自釋迦牟尼佛傳法后,各種經文、佛典歷經兩千多年來無數大師的精心解析,展現給世人的本應是通俗易懂的大眾化文體,但遺憾的是大師們卻始終沒能擺脫傳統文法的使用習慣。  
    有許多修學佛法者在修學初期都曾感受過佛家語言的艱澀,因而面對「真言」望文興嘆,甚至即便親耳聆聽大師講解,也同樣覺得稀里糊塗。譬如,佛家所說的「空」,朔其原意,「空」的涵義本應是指事物存在的某種形態,而不是「沒有」,但是「空」一詞被解譯后的結果卻給人以另一番意味。譬如心經中所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其本意是要人們正確認識宇宙世界「有形」萬物的生成以及還原過程的基本規律,正確認識「一切事物沒有固定不變」的這一事物本質(見愣伽經「謂一切性自共相空」),不要被眼、耳、鼻、舌、身這些感覺器官給人帶來的色、受、想、行、識等錯覺所迷惑。但是有大師卻解釋為:「五蘊皆空就是身也空,心也空,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一切都空(自南師《般若正觀略講》)」。不能說這個解釋不對,但是當初學佛法者面對這種「一切都空」的解析后,往往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知「空」的涵義究竟應當如何加以理解。
    所以當今時代,要想解除人們在修學佛家思想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茫然,就應當使用現代思想方法解析佛學觀點,使用現代語言表述佛學思想。這樣也許能夠幫助人們破除因時代差異所造成的理解障礙。因此,筆者試圖使用現代語言探討一下佛家思想,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幫我們共同消除修學過程中的惑障。
       一、關於「佛」的定義
    關於「佛」的定義,有些生命科學工作者認為: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認為:佛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宇宙物種存在的一種方式。佛是一個群體,其存在的基本方式為類似場的形態。其特點是:具有(超乎人類想象的)高質量、高能量、高速度、高智能、廣範圍、永久性生命、高強控制力,並能夠根據客觀環境的需要實現瞬間的形態變化等。
    狹義方面認為:人心(覺者)既是佛——人的思想境界達到一定程度即可成為佛。
    在當今佛學界一般比較認同佛的狹義解釋,認為:人心(覺者)既是佛。對於這種解釋有人提出了質疑,認為這種解釋缺乏物理性依據,同時認為人類的出現不過幾十萬年,而佛先於人類存在的時間已經十分久遠,在有人心之前已經有佛,定義中人心存在與佛存在的時間關係是倒置的,因此認為佛的狹義解釋難以令人信服。在這一前提下,有人提出廣義佛的定義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也有人認為佛不是我們這個星球的獨有產物,而是整個宇宙世界的產物,外星球也有生命類物種,那裡存在著先於我們地球人類的「覺者」,所以那裡先有佛。
    雖然對佛的廣義認識可能尚屬幼稚,但是它具有邏輯意義上的合理性,人們不妨沿著這一邏輯思路加以探討,也許會從中有所收穫。
    二、關於佛的量場問題。
    雖然目前還沒有可靠依據能夠直接或間接證明佛以類似「場」的形式存在,但是仍然有人認為佛的量場存在具有可能性,並提出了三個方面的理由。
    其一,金剛經中多處提到「三千大千世界微塵」這一概念,同時說「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該觀點認為,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微塵」是指世界物質的基本形態,並認為世界萬物的構成與微塵密切相關,楞伽經中對「微塵」問題也有更為詳細的分析。應當說現代科學已經初步證明了釋迦牟尼所提出的「微塵」這一觀點。譬如目前人類已經認識到有形物質組成的基本單位是分子,並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原子、電子、質子乃至夸克甚至希哥斯粒子等更加微小的物質。該觀點認為這些微物質就是佛陀所說的微塵,並且根據目前人類所認識到的「場」由粒子構成的原理推想,以及根據佛家思想對佛「身形巨大無處不在,而且無質、無形」等特點加以判斷,因此認為佛的存在形式與場的存在形式相似。
    其二,佛學理論認為宇宙世界中各事物之間及其內部存在著因緣關係,世界萬物的構成是因緣作用導致的。而現代科學也證明了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之間存在著主動互換和還原關係,這兩種認識共同認為事物之間及其內部的關聯活動存在著一種驅動力,這對物質(量場)運動需要有原動力這一前提條件從理論上給予了較強支持。
    其三、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了宇宙世界有電場、磁場及離子量場的存在,也有科學工作者提出存在生物場的觀點。雖然這些現代科學的觀點還不足以證明佛「場」的存在,但是至少可以證明佛「場」存在的可能性。
    應當說明的是,即便是佛的「場」存在,也不應當將佛的量場等同於磁場、離子場等這些普通量場,因為這些普通量場的質量及其運行方式與佛量場的質量及其運行方式完全不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