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口音遭歧視 華裔生被辱「回中國練好英語再來」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3-2-2 0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3-2-2 01:15 編輯

2013-02-01 11:39:55     來源:僑報網    作者:龐克

【僑報網編譯龐克1月31日報道】美國影片《完美音調》(Pitch Perfect)描述了一群特點各異的女生參加全美美聲合唱大賽的故事,這本是一部勵志的影片,但影片對亞裔的描述,引起了亞裔人群的不快,特別是其中的口音問題,讓人無法接受。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類似的影片愈多,美國人對亞裔人士口音及刻板印象的偏見也就愈甚,這毫無疑問會直接影響在美的所有亞裔群體。

據voanews報道,影片《完美音調》中有兩個亞裔女孩,一個說話「聲音小如蚊子」且帶有奇怪的口音,另一個只跟自己國家的同伴交流並且討厭美國餐飲及文化。這樣兩個極端的角色,可謂是美國文化對亞裔人群偏見的集中體現。

多數美國人不了解亞洲人士 電影和流行文化是唯一途徑

長期以來,口音問題以及刻板印象,一直是亞裔移民不能迴避的問題之一,而且簡直成了困擾一代又一代的難題。一位新聞專業的華人學生郭思露(Guo Silu,音譯)在觀看了《完美音調》后,也遭遇了這樣的尷尬,她的美國好友伊曼紐爾(Emanuele)問她,「你覺得影片描述地怎麼樣?」郭思露當然知道好友指的是什麼,回答說「嗯,很形象,很真實。」

這樣的回答實是無奈,但這的確是美國人看待亞洲人的角度和觀念。伊曼紐爾說,一些美國人不喜歡亞洲人,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對方。「很多時候美國人甚至沒見過一個來自亞洲的人士,」 伊曼紐爾說,「他們了解亞洲人的途徑只有電影和其他流行文化。」

身份與口音嚴重被歧視 郭被辱「回中國練好英語再回來」

伊曼紐爾說的事實存在於美國社會的每個角落,郭思露最初來美國時就遭遇過類似經歷。儘管郭抱著學習的心態,試圖和身旁的每個人微笑交流,甚至採訪過眾議員、參議員、原子科學家,但人們的反應卻讓郭心存膽怯,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與一位亞裔人士交流。身為亞裔,如果還帶有口音,那會讓你進入更加艱難的境地。

郭思露清楚地記得一次採訪的經歷。幾個星期前她為密歇根當地一家報紙撰寫有關財產稅問題的文章時,需要實地採訪一個農民。她打電話給對方:「你好,我是思露,某某報紙的記者……」然後對方沒說一句話就掛斷了。

郭以為是電話的原因,就走進辦公室,用辦公電話繼續採訪。「你好,我是思露,某某報紙記者……」對方直接問:「你哪來的?」郭只好回答,「我來自中國。」然後她聽到了自己此生都不會忘記的一句話:「那就回你的中國,練好英語再回來!」然後對方掛斷電話。

這是郭思露在美國遭遇的最惡劣的一次經歷,但卻不是唯一一次。

多交朋友才能化解難題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郭思露就曾經遇到過東蘭辛市(East Lansing)一位認真接待她採訪的市長。

「我在這也遇到了很多不錯的人,」郭思露說,「像伊曼紐爾。」伊曼紐爾和郭思露相識於第一堂課,兩人一起作業,一起逛街,伊曼紐爾還經常邀請郭到家裡做客。郭坦誠,只有多交朋友,才能度過難關。

伊曼紐爾也常和郭思露討論亞裔刻板印象的問題,「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伊曼紐爾說,「我就很喜歡國際學生,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8: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