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食品專家不去監管食品而監審「文字」?

[複製鏈接]

1620

主題

2225

帖子

33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汴生(資料圖)

    文/知風

    28日,《南方日報》了解到廣東省政協委員李汴生在提案中指出,食品安全涉及許多科學問題,報道要講科學,講證據。他建議,食品安全事件報道也要強調「度」的問題,過於細節化地描寫劣質食品加工、渲染骯髒不堪的加工環境等,容易激化社會矛盾、誇大食品危害等,帶來社會負面效應。因此,媒體或管理部門應設立食品專家監審,今後涉及食品安全的報道應通過監審的審核。(1月9日《南方日報》)

    如果脫離當前食品問題的現實語境,如果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是被相關部門監管發現的;如果在「有關部門」權威而詳實的信息公示下,媒體還在畫蛇添足,那麼,李汴生委員的提案就顯得十分必要和恰當。而現實情況是,諸多食品安全問題被發現和曝光,幾乎都是媒體記者冒險調查的結果,這也幾乎成了公眾對當前食品行業亂象的唯一信息來源。按理來說,如此的「本末倒置」,足以讓相關部門如坐針氈,並引申出食品安全問題與監管不力之間的因果關係。

    如此,一個亟待進行問責的問題就昭然若揭了。但沒想到,面對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在對相關部門的問責還沒有雷厲風行時,反而要對媒體通過對食品行業的追逐調查發現的問題,在告知民眾的途徑中設置「監審」。而這種「監審」,並非媒體本來就一貫堅持的審稿制度,而是由食品專家對「文字」的監審。也就是說,應該被擁有食品專家資格的相關部門發現的食品問題,被媒體「狗拿耗子」后,食品專家不但沒有自愧弗如,感到無地自容,而且還要「監審」媒體怎麼說,這讓食品專家需要多大的臉?

    然而,這畢竟不是李汴生委員給食品專家出的難題,這幾乎與「顧慮官員財產網上徹底公示后,引起社會反彈,帶來不穩定」的擔心一樣,是一種「自病自得知」下的不敢見人。誠然,公眾在媒體對「劣質食品加工、骯髒不堪的加工環境等」的「細節化地描寫」中,感到心驚肉跳。但新聞媒體的基本職責就是客觀地反映事實真相,集散信息,傳播新聞,忠實地反映社情民意,維護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對新聞事件如果沒有「細節化地描寫」,怎麼能揭露事實真相?如果說揭露事實真相會「激化社會矛盾,帶來社會負面效應」,那麼,不就是對社會穩定表象的否定么?因此,不少急於維護權力和集團利益的論調,都給人「泄露天機」的感覺,都有點網路上流行的「高級黑」的味道。

    其實,李汴生委員的「擔心」是多餘的。畢竟公眾在看到媒體對社會問題「細節化地描寫」的同時,更多的看到了「領導很重視」,「群眾情緒穩定」的報道。雖說相關專家沒有進入「監審」的角色,但出於「維穩」的說辭,從來都是追隨著媒體新聞的。比如「一天吃六個含鉻膠囊沒事」之類的專家言論,已經從專家對媒體的「監審」,上升到「反擊」的高度。對於相關事件,相關專家什麼時候甘於寂寞?難道還要他們從與媒體唱反調變成直接掐媒體的喉嚨?

    當然,不可否認李汴生委員提案中唯一的可取之處,那就是通過食品專家監審,讓媒體對食品問題的報道更客觀、真實、科學、準確。但假如將此當做一台戲,專業演員在觀眾的等待中集體失聲,人家客串亮相吼一聲,您倒好意思出來評頭論足,說人家五音不全?食品專家不去監管食品而去監審「文字」,難道他們的理化課是語文老師教的?與其這樣,還不如讓食品專家在對食品監管上大顯身手,對媒體新聞報道的「監審」,還是交給「有關部門」吧。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沙發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1-30 06:00 | 只看該作者
不要臉的說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3
gskhg 發表於 2013-1-31 00:24 | 只看該作者
換句話說,假冒偽劣食品不要緊,要緊的審查那些揭露假冒偽劣食品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2: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