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漢「拆二代」調查:有的家破人亡 有的越來越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3-1-30 12: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楚天都市報     2013-01-19

  村慶時給村民發金條的余家頭村,有17套房產仍在掃大街的余友珍。每隔一段時間,這樣的新聞總讓人們對「拆二代」產生各種複雜的情感,這個群體也變得刻意低調,讓外人霧裡看花。

  在無數矗立的塔吊之下,武漢城中村改造漸入高潮,熱鬧的「拆」聲之後,這些曾經的村民是否已經融入大武漢?他們被貼上的「暴發戶」「土財主」之類標籤是否合理?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連日來探訪了武漢多個城中村,了解村民們的「進城」故事。

  我們希望通過一位典型人物、一個家庭樣本和一個村子的變遷,展現真實的「拆二代」群體。

  徐顧淳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一張全家福——陽光下,全家人笑容燦爛。如何珍惜生活,如何懂得生活,每次看看照片,徐顧淳都會找到答案。

  「比起那些一夜暴富后把持不住自己,深陷黃賭毒而家破財散的拆遷戶來講,我真的非常幸運。」34歲的加工廠老闆徐顧淳如此談到自己的感受。從拿到「讓人手抖」的拆遷款,到整天與麻將相伴,再到猛然醒悟投資實業,讓他感嘆「生活彷彿坐了一回過山車」。

  拆遷像中「六合彩」

  5年前,口區長豐鄉在武漢人眼裡,還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坑窪不平的小路縱橫交錯,隨處可見低矮破舊的磚瓦房。

  由於腦子活,嘴巴甜,還有一張高中畢業的文憑,在其他村民眼裡,徐顧淳算是個文化人,而在外給私人老闆開車的工作,也擴展了徐顧淳的視野,小日子也算是有滋有味。

  2011年起,長豐鄉被列為城中村改造對象,作為首批拆遷戶,徐顧淳拿到了一筆「想都想不到」的安置費,和兩套90平方米的安置房。

  徐顧淳清晰地記得,當他和妻子拿到100多萬元安置費時,手都有點抖,因為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多錢,感覺像中了六合彩。

  「每個人都神情興奮,相互遞煙道喜。」徐顧淳這樣形容村民們拿到拆遷款的情形。當時,這些村民和他一樣,都拿到了一筆不菲的安置費和拆遷款,坊間曾傳言,有村民最多拿到了200多萬元的拆遷款。

  此後,他也隱隱感覺到,以前相處融洽不分你我的鄉親們,心事似乎重了,聚會時聊到如何用這筆巨款,都遮遮掩掩不願多提。

  有人不到半年輸30多萬

  有了百萬巨款后,徐顧淳發現,家裡的生活在不經意間悄然改變。

  他和老婆很快辭了工,吃穿用的檔次,也大幅度提高,用徐顧淳的話說,什麼好買什麼,什麼貴吃什麼。窮日子過了這麼久,哪天不想過好日子啊?國家政策好,該好好享受生活了。

  徐顧淳在偏僻地段買了塊地皮,蓋起廠房出租,每月收入已能維持一家的日常開銷。和村裡其他人一樣,空閑時光,大家都迷上打牌,每天吃飯過後,就是跑到麻將室打牌,「那時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坐在麻將桌前」。

  徐顧淳說,吸毒、酗酒、賭博、放高利貸,成為個別拆遷戶最為熱衷的消遣與「投資」方式,大家都有了錢,胃口越來越大,賭博籌碼越來越大,不少人一晚上就輸掉近10萬元。有人不到半年輸掉30多萬元。

  在一次和朋友的閑聊中,他無意中聽說了一個染賭返貧的故事:武漢一對夫婦,不僅賭博還「溜果子」,一年間輸光、吸光了200多萬元拆遷款,還欠下100多萬元的債務,最後家破人亡。

  「當時我就嚇著了,仔細想想,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一樣會步人後塵。」徐顧淳說,那天晚上,他失眠了。和妻子長談一夜,徐顧淳發現,夫婦倆已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不能再這樣迷糊下去了。」徐顧淳和妻子分了工:他主外,妻子主內,全力經營好家庭生活。

  如何對待財富有竅門

  2011年中期起,徐顧淳開始刻意拉開與牌友們的距離。開始利用給老闆開車積累的人脈資源,投資開一家食品加工廠。

  如今,徐顧淳的加工廠已聘請員工40多人,每年銷售額400多萬元,市場還拓展到湖南、江西等外省。

  16日,在徐顧淳的銷售車間里,各類整裝待裝車的食品罐頭一箱摞一箱,記者見到了和工人們穿著沒什麼兩樣的徐顧淳。「衣服都是老婆在網上淘的便宜貨,工作繁忙時,就喊碗盒飯填肚子。」徐顧淳說。

  回顧創業念頭和經歷,徐顧淳感覺自己非常慶幸,創業的過程中,他結識了不少高層次的朋友,既有大學教授,也有政府官員,還有不少成功企業家。「和他們交流,讓我學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公司門前,一輛普通的富康車就是徐顧淳的坐騎,里程顯示它已跑了30多萬公里。有人說,「徐總早就該換輛好車了。」他笑著對記者說:「有車就行了,花那麼多錢,浪費。」

  徐顧淳對待朋友卻特別豪爽,聚餐、唱歌,總是主動埋單。「該花的錢,一萬都要花,不該花的,一分錢也不能花。」徐顧淳這樣總結消費觀。

  員工張聰告訴記者,徐總應酬雖然繁忙,但不管陪多重要的客戶,晚上12點一到,必定趕回家,每周也一定會抽出一天時間陪家人。

  不少接觸過徐顧淳的朋友,對他評價很高。

  武漢一所大學材料系的陳教授說,和徐顧淳的交往,令他改變了此前對拆遷戶財大氣粗,庸俗無知的印象,和一般的生意人相比,徐顧淳為人大方,樂善好施,加上勤奮好學,容易結交朋友。

  同樣做加工產業的李老闆,接觸的「拆二代」合作夥伴不只徐顧淳一人。「他們都特別爽快,朋友有難一定會出手幫忙。」

 寶豐路派出所所長劉勝斌,因工作原因接觸了不少拆遷戶,也看多了從暴富到敗光家產的悲劇。他認為,拆遷戶不會像某些富二代一樣擺臭架子,相對隨和些,只要他們調整好心態,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待財富,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說真的,靠雙手掙來的錢,才會懂得珍惜。」徐顧淳不介意生意夥伴喊他「拆二代」。他說,如何面對一夜暴富,是每個拆遷戶應該認真思考的話題。

  買房、買車、找項目、旅遊、出國、移民、買奢侈品……當這些一線城市白領的「專屬名詞」,被圈定在武漢的某個城中村時,這並不是浮誇,而「拆遷」是點啟這一切美好生活的「魔棒」。這筆突然而至的財富,會對他們的愛情、婚姻觀念帶來怎樣的衝擊?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法院一位工作人員的直觀感受是,轄區每當有村子拆遷,半年到兩年內,離婚案件就會呈井噴狀態,其中,閃婚閃離佔到大多數。

  家住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豐鄉的丁正果才過完27歲生日,就經歷了這麼一段讓人啼笑皆非的婚姻。

  見3次面就定終身

  2009年,已從武漢一所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兩年的丁正果,一直待業在家,他不著急找工作,倒是著急找個媳婦——村裡馬上就要拆遷,父母打聽到,家裡多個戶頭,就多得一個還建房指標,安置費、過渡費等也會相應增加。

  當年7月,丁正果經親戚介紹認識了開發區流芳某村的姑娘洪小菲,當時,洪小菲剛滿20歲。頭一次見面,就在丁家,雙方父母全都到場,兩個年輕人沒怎麼說話,各玩各的手機,洪家父母倒是問得很仔細,也將丁家上下看了個仔細。而丁正果的父母態度也相當明確,並不隱藏拆遷的事,要求只有一個:儘快結婚。

  洪家父母也十分清楚,他們村裡這樣嫁出去的姑娘並不少。兩家人商量,「先領證,後面的事慢慢辦。」

  隨後,丁正果和洪小菲又見了兩次面,一次是帶著3萬塊錢的禮金上門提親,還有一次就是丁正果帶著洪小菲去買了枚黃金戒指。8月中旬,認識僅一個月、見過3次面的丁正果和洪小菲到民政局領了結婚證。

  辦完手續,丁正果從容地將兩份結婚證收走,然後,兩人各回各家。

  丁家有兩套房子,一套120平米,一套92平米。當年9月,大房子以丁正果父母的名義拆遷,小房子則以丁正果和洪小菲的戶口簽署拆遷協議。小兩口獲得8萬餘元拆遷補償款和一套100平米的還建房指標,其中,拆遷款包含了洪小菲那份的過渡費搬家費等,還建房指標則是兩人各50平米。

  拆遷之後,丁家暫時租房居住,兩個年輕人的婚事也因此擱淺。這對小夫妻,只能偶爾見見面,感情平平淡淡,甚至「手都沒牽過幾次」。

  2011年底,還建房交房,兩家人開始緊鑼密鼓商量婚事。丁家因為對拆遷補償不是很滿意,希望婚事上不要太鋪張。而洪家認為自家姑娘白白等兩年,還受了不少流言蜚語,婚禮必須風風光光辦才行,對接親隊伍、酒席規模都提了不少要求。

  反覆磋商中,原本關係還過得去的兩親家矛盾越來越多,多次鬧得不愉快。終於,去年3月的一天,在一次商談中,雙方親屬矛盾爆發發生了肢體衝突。

  一家討彩禮,一家告騙婚

  鬧翻后,去年6月,丁正果向法院起訴離婚,稱兩人感情破裂,且從未一起生活過,要求洪小菲退還3萬元的彩禮。

  「我一清清白白大姑娘,白等了兩年,我還告你騙婚呢!」洪小菲稱這段兩年多的畸形婚姻給她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要求丁正果向其支付3萬元精神補償費,並分割拆遷補償。

  3次開庭后,法院判決,丁正果的拆遷補償和其結婚有關係,因此8萬元的拆遷補償款有洪小菲的一份,但考慮到拆遷補償款源於丁正果的婚前財產以及雙方從未共同生活,最終酌情分給洪小菲1.6萬餘元,而至於洪小菲享有的50平米還建房,由丁正果折算成14.8萬餘元補償給洪小菲。

  此外,因兩人沒有共同生活,洪小菲要退還3萬元的彩禮,精神補償費則被駁回。

  判決后,兩家人都唉聲嘆氣,都認為自家虧了。丁家認為虧了錢,洪家認為虧了姑娘的清白。「這樣的婚姻鬧劇,近年太多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一位法官介紹,該院離婚案件數量明顯隨著轄區拆遷項目的進展而起伏,「一般在拆遷後半年到兩年內,呈一個井噴狀態。近年轄區內拆遷工作暫告一段落,今年受理的離婚案件就明顯變少。」

  據了解,「拆二代」以閃婚閃離居多,其中不少人都是因為拆遷利益草率結婚,白白耽誤幾年青春,而父母一輩則有不少人「暴富」后,被「有心人」盯上了,有了外遇。最終的結果是,人到中年,婚姻沒了,多年打拚換來的財富也沒了。

  記者從武漢眾誠婚介所、武漢大成婚介所等了解到,不少拆遷子女為跳出原來生活的圈子,找到真正的「城裡人」,特意到婚介所徵婚,他們擇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找高學歷的。特別是男孩子,毫不隱諱家裡的財富狀況,也很直接提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要找漂亮的大學生。「反倒是拆遷家庭的女兒,警惕性特別高,普遍不允許向徵婚對象透露自家是拆遷戶,且不找家境差的,擔心對方沖錢而來。」武漢眾誠婚介所的婚姻家庭諮詢師左力羽告訴記者。

  當然,丁正果只是極端案例,記者走訪多個城中村發現,當財富突然而至,更多家庭在經過短暫迷茫期后,很快擺正心態,將生活經營得更美滿。

  口袋鼓了,身價漲了

  點開汽車網上某品牌車的圖片,42歲的朱強臉上有種勢在必得的光芒。「64萬,已經在車店看好了,最近就要提車了。」這款硬朗、帥氣的城市越野車,讓朱強很滿意,出去談項目、談生意,應該都很有面子。

  若是放到8年前,朱強可不會這麼「大手筆」。那時的他,還在城中村當著「包租公」,一年三到五萬的房租收益,小日子穩穩妥妥,而拆遷如狂潮般席捲了他的生活。

  2004年,朱強所在的江漢區航側村,成為武漢二環內首批試點改造的城中村。因為地處漢口中心地帶,原地還建成為一個難以實現的夢,貨幣補償成為主流方式。朱強和妻子舒雲(化名)所住的近千平米私房,變成了存摺上「240萬」的數字。

  「只要有棟私房,都變成了百萬富翁。村裡有個開餐館的,買了不少私房,最終補償了1100萬元,創下紀錄。」嘗到甜頭,朱強意識到「拆遷」這兩個字巨大的魔力,一轉身買下了機場河附近一棟千餘平米的城中村房屋,如今拆遷即將排上日程。隨後朱強和舒雲貸款買下了旁邊樓盤「菱湖上品」的4套62平米精裝修房出租出去,和朋友在鍾祥投資開辦了一家工廠。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3-1-30 12:45 | 只看該作者
  與錢同時帶來的,還有身份和心態的轉變。

  「1992年前,我們去北湖買糧買煤都要憑證,購買證上能看出我是農村戶口,排隊時被人歧視,把我往後趕。現在我也是城市戶口了。」朱強對這些往事記憶猶新。

  實際上,朱強的婚姻、家庭也曾受村民身份影響。

  朱強娶舒雲前,曾有個准女友,家住六渡橋。朱強上門見「老親娘」時,遭遇了隱晦的「打量」。「她在門上一米八的位置劃了個紅線,進門時就知道我的身高了,我正好有一米八,過關了。可她往我的腳上一看,皮鞋上沾滿了黃泥巴。」朱強很委屈,為了這次見面,他專門買了雙新皮鞋,從村裡出來的時候還特意挽著褲腿,上面還是沾滿了灰和泥。「你該不是從黃陂來的吧!」准老親娘這句調侃令他難忘。

  六渡橋的城裡姑娘不能嫁個鄉里人,朱強的婚事告吹了。

  和舒雲自由戀愛時,朱強也遭遇過類似挑剔,不過勉強過關。「我們家在漢陽十里鋪,是個熱鬧位置,我爸爸原來還是供銷社書記,想讓我找個司機,有手藝。」舒雲說出自家當年的優勢。

  1998年,結婚兩年後,舒雲明顯感覺到爸爸態度的轉變。那時城中村私房租賃生意很有「錢途」,朱強逢年過節不忘「孝敬」,從沒上過門的老親爺,開始經常串門。

  如今,由航側村創辦的企業至少有10億資產。舒雲原來不是村裡戶口,卻被不少人托著介紹「村」里的姑娘或小夥子。「有一位24歲的小伙,6個姑娘伢都想跟他談。」舒雲感嘆,航側人現在找媳婦,不僅要賢惠,還要是大學生,說是為下一代教育著想。

  讓孩子出國鍍點金

  現在,朱強每周要去羽毛球館打三次球,球友間通過QQ群聯繫,不少是原來的村裡人。

  夫妻倆共同愛好起了旅遊。「這可不是出門長見識,現在是感受不同城市,放鬆心情。」以前還要等到村裡每年組織一次集體旅遊,現在都是自駕游,除了西藏、內蒙、哈爾濱等地方,他們還去過越南、泰國等地,歐洲之旅已在計劃之列。村裡有條件的家庭經常會出去旅遊。

  朱強夫婦認為,一定要有工作,不能坐吃山空。朱強在村辦的航側實業公司上班,月薪2000元左右,舒雲是社區服務員,每月收入1000多元,朱強的弟弟也還在一家快遞公司工作。「錢不多,但人很充實。」

  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也比以前更嚴。

  16歲的女兒小美學的是較花錢的美術,朱強夫婦一直為女兒選擇最好的學校。他們說對孩子期望不高,希望她快樂成長。但私下裡,夫妻倆也合計,只要有條件,也像公司的老陳一樣,把孩子送到加拿大深造。「現在村裡至少有二三十個孩子出國了,有些人家還移了民。」

  傍晚,落日餘暉中,57歲的吳益友帶著3歲的小孫子在洪山區紅霞社區文化廣場上散步。走到廣場旁邊的雕塑前,小孫子吳俊輝好奇地問爺爺:「這是什麼啊?」「這是犁,老伯伯在犁地;這是水車,這是鼓風機……這都是農民種地用的。」

  「農民是什麼啊?」小俊輝睜大了眼睛,看著爺爺。吳益友抬起頭,望著眼前這個別墅成排,樓房林立的小區,笑著說:「以前,這裡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是農民。」

  私家車7年增20倍

  吳益友口裡的「以前」並不遠。

  2006年4月9日。洪山區紅霞村召開村民大會,對城中村綜合改造項目進行表決。今年57歲的村民李武斌還記得,那是一個下雨天。那時候,誰也沒想到,不到7年,這裡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連白沙洲大橋,南接江夏區,東臨黃家湖大學城,西畔美麗的青菱湖,107國道和青鄭高速公路穿轄區而過,一個美麗新村拔地而起。紅霞村城中村改造,村民變居民,村子成社區,一切都大變樣了。

  現在的紅霞村,林立著整齊的聯排別墅和帶電梯的小高層,房頂上統一裝著太陽能熱水器。樓房之間,花磚鋪道,樹木蔥蘢。籃球場上,小夥子們揮灑著汗水;健身器材旁,老人小孩們快樂地健身;拉丁舞室里,從前種田的大媽也扭動起身姿……小區建成了,配套設施也沒落下。菜場、超市、幼兒園、衛生院,一應俱全,小學也正在籌建。在專門劃定的停車場,停滿了小轎車。

  「2006年除夕,村裡只有28台私家車,現在已經有近600台了,上百萬一輛的都有。」紅霞社區主任吳益友說,村民們有錢了,各種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更像是「城裡人」。村子剛改造時,農村計劃生育政策可以延續2年,但60多個二胎指標,村民一個都沒要,家裡生女兒的也不要。「以前養兒是為了防老,現在大家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生兒生女都一樣。」

  「上門女婿」越來越多

  2006年,李武斌家就分到了5套房子。一套180平方米的聯排別墅,他和老伴跟兒子、媳婦住;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裝修好了送給女兒做嫁妝;另外3套房子租了出去,每月能收2600元租金。雖然女兒嫁給了江夏人,但這邊住房條件好,「貼心小棉襖」就留在了身邊。現在女兒、女婿一家三口就住在送給女兒的這套房子里。李武斌平常要有個頭疼腦熱的,女兒女婿、兒子媳婦,爭著來照顧。「紅霞村的男孩不愁找媳婦,紅霞村的姑娘也不願嫁出去。」吳益友挺直了腰板說。

  24歲的黃蕊,就留在了紅霞村。有人給她介紹武昌南湖的、徐東的,還有漢正街的小伙,她一個也沒看中,最終選擇了本地人。

  黃蕊說:「這裡都是住了幾十年的老鄰居,大家和睦相處,總是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黃蕊家上個月做了不少豆絲,她給左鄰右舍每家都送一些去。最近鄰居們做豆絲,也都會給她家送一些來。她就喜歡這種親熱的感覺。

  紅霞村確實有女兒不願出嫁、招上門女婿的例子。但像李武斌和黃蕊家這樣,女兒出嫁動輒送房子、別墅,把女兒、女婿留在身邊的,更是數不勝數。

  200元禮金拿不出手

  李武斌的左手無名指上,戴著一枚大戒指,那是女兒送給他50大壽的賀禮。他還有個兒子,去年10月20日才結婚。

  說起那場婚禮,李武斌神采飛揚。按照當地傳統,李武斌先在19日晚上請客27桌,第二天中午,又席開40桌。「1288元一桌,基圍蝦啊,甲魚啊,雞鴨魚肉隨么事都有,堆滿一大桌。」李武斌邊說邊激動地坐直了身體,「要說以前,擺酒就是兩高兩低4大盤。」

  李武斌介紹,「兩高兩低」是指一高盤丸子、一高盤紅燒肉,一矮盤白菜、一矮盤藕,4盤上齊就是一桌酒席了。再往後幾年,大家生活條件變好了,也只是在自家院子里,請廚師來做酒席,12個盤子,有魚有肉,就算很不錯了。

  「現在我們辦事都在餐館里。」李武斌說,在紅霞村,200元的禮金早就拿不出手了,再不濟也得300,上不封頂。他說,婚禮當天有20多桌都是紅霞村的人。紅霞人保留了這個習慣,不管哪家有紅白喜事,大家都會去捧場,像走親戚一樣。

  2006年以前,李武斌跟老伴都是農民,種著家裡的6畝多地,起早貪黑。現在,李武斌在社區工作,老伴林孝榮上午做做家務,下午練練瑜伽,有閑心的時候就去侍弄他家的2分菜地,種些綠色無污染的蔬菜自家吃,生活過得悠閑自在。

  今年人均分紅1萬

  「還有半個月,社區就要發過節費了。」吳益友告訴記者,紅霞村在2006年被確認的2116名村民,今年春節前每人都能領到1000元過節費;已經退休的,每人2000元;90歲以上老人,每人3000元。困難、低保戶,還會收到另外的慰問金。單是這筆過節費,紅霞集團的預算就是300多萬元。

  紅霞村2006年在改造成紅霞社區的同時,村辦企業也改成了紅霞集團,總資產達4.5億元,其中凈資產2億多元。集團下面的紅霞物流、百姓廚房等子公司都已建成盈利。投資數億元的華中動力車產業園和華中農材綜合大市場明年也將盈利。

  在此背景下,紅霞村的原村民,凡年滿16周歲,社區都將他們納入社保、醫保。除了過年發過節費,村民當中有考上大學「一本」的,也會發放數千元獎學金。村民劉某前幾年考上武漢大學,集團考慮到他父親去世,經濟困難,一次性給他發放了8000元獎學金。

  更令人稱羨的是股民分紅。目前,紅霞社區正在進行股份量化的收尾工作,原村民都是股民,按勞力股50%、人頭股30%、年齡股10%、發展股10%進行分配。據透露,過不了多久,原紅霞村的2116名村民,將分得人均1萬元的紅利。這是紅霞集團第一次分紅,村民們都很期待。

  「以後每年都會分紅,我們爭取每年都能給股民分到人均1萬元。」47歲的萬建平說。萬建平在2005年當選紅霞村黨委書記,他帶領大家開展城中村改造,組建紅霞集團。在那之後,萬建平也擔任起紅霞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職。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紅霞村人,萬建平對紅霞這片熱土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更美好的期待。他預計,2013年紅霞物流將可盈利800萬元,華中動力車產業園將可盈利1800萬元,華中農材綜合大市場可盈利1500萬元,百姓廚房可盈利120萬元。

  聲音

  「不要對『拆二代』過於挑剔和驚訝」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認為,「拆二代」現象是城市化擴張不可避免的結果。特殊的時期造就特殊的人群,這是社會進步發展創造的機遇。換個角度說,這也是原始積累的一種方式,最重要的是把握機遇,使財富增值,否則這筆因拆而得的財富會慢慢流失。

  拆遷使「拆二代」失去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對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人們不應只看到他們一夜暴富的轟動,也要看到他們在城市化轉型中的困難。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馮桂林提醒,「拆二代」們對自身也要有清醒的認識。他們現在處於一個高起點,要更正當用錢,安排好未來的生活,千萬不能在吃喝等方面大肆揮霍,否則錢多會成為走下坡路的催化劑,要把握機會,成為更符合現代要求的高素質城市居民。

  武漢大學心理諮詢專家張青曾接待過不少心態失衡的拆遷戶,這部分人大多處於迷亂狀態,很多人有了錢就大肆消費,隨後可能因錢財導致家庭內部矛盾重重,夫妻感情破裂,甚至還有因大額財產分配而導致家庭悲劇,「這種情況必須受到重視」。

  華中師範大學社區問題專家張大維副教授則認為,這個群體非常複雜,不能一概而論。不少人一夜暴富後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也有人投資創富,成功轉型成為新城市市民。

  專家呼籲,整個社會不要對「拆二代」過於挑剔和驚訝,在時代發展過程中,每個人獲得的機遇都不同。「拆二代」們的生活在逐漸往城市化靠攏,但城中村村民的傳統心態卻不可能一夜轉換,學習現代文明需要過程,全社會要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支持,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3
小辣辣 發表於 2013-1-30 23:31 | 只看該作者
這個群體非常複雜,不能一概而論。不少人一夜暴富後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也有人投資創富,成功轉型成為新城市市民。


要想富,爭當拆遷戶。但拆遷得來的錢太容易了,往往不會受到因拆遷而致富的人對這筆財富的重視。這個問題必須引起社會的重視,並加以指導。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293

帖子

41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0
4
gpan523 發表於 2013-1-31 00:29 | 只看該作者
應該是「拆一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5: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