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紐約時報辛辣諷刺:你試過在中國做生意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1-28 18: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月23日文章,原題:試過在中國做生意嗎?

我們剛出版的「小型企業指南」引用了諮詢公司「美中夥伴」首席執行官陳少宏的忠告。過去8年,該公司已幫助近100家美國企業在華做生意。起初,它為這些企業與中國的製造商和供應商牽線搭橋;最近,該公司幫助更多的客戶在中國推廣和銷售產品及服務。

「如果方式對頭,中國機遇多多。」陳先生說,「方式不對頭,你會被列入黑名單,這將對你不利。你必須按中國的規則來,必須小心又小心。你鬥不過他們的規則。」

為更好了解這個有前途但陌生的競技場,陳先生建議在中國時,就要考慮「中國(C-H-I-N-A)」。

文化(Culture):了解中國的文化複雜性。中國不少商業習慣可能與你想象的不一樣。比如,不要無意中犯了送禮禁忌。我聽說,有一個美國人初到中國,給一名中國高管送了一個蒂芙尼牌的鐘,結果人家死活不要,他很納悶。在中國,送鐘有「送終」之意。

合作(Harness):與地方政府建立關係,通過人脈在當地建立商業聯繫。

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記住,在中國,使用某個專利或商標的權利,屬於第一個提出申請的人。有大公司在中國花數百萬美元,從捷足先登的人那裡回購本公司的名稱或標識。

到處走走(Navigate):要與有實力的地方夥伴合作,到處走走,了解市場。能確認中國市場獨有的陷阱和機遇,非當地商業夥伴莫屬。我們的一個客戶想要生產水晶片,結果找到一座小村子,那裡已經在為史都班和施華洛世奇代工了。

預期(Anticipate):準備應對當地激烈的競爭吧。工程師必須採用可以儘可能防止他人複製的設計,因為公然的仿冒十分普遍,而且沒人管。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5: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