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球經濟呈現四大趨勢 資源爭奪戰不可避免[轉載]

[複製鏈接]

1776

主題

1806

帖子

256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mmy00210909 發表於 2013-1-25 1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儘管全球經濟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真正走向復甦並啟動新的增長之路依然不好走。

2013年伊始,全球經濟增長一片低迷。儘管全球經濟已經在金融和債務泥潭中掙扎了五年,但並未走上真正復甦的「正軌」。未來十年全球經濟會是怎樣的圖景?

當前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從1980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14.3%,特別是在過去十年間,中國GDP總量一路攀升,接連趕超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根據經合組織(OECD)不久前發布的報告,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6年後超越美國;如果按市場匯率計算,將在2020年超越美國。中國30多年的高增長得益於相對穩定和寬鬆的國際經濟環境,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增長格局正進入「新常態」。

未來十年全球經濟進入低於趨勢增長率的「新常態」。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新興經濟體日益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主要動力,在全球經濟中的權重繼續上升。

未來一段時間,新興經濟體保持較高增長態勢、發達國家經濟總體低迷的趨勢不會改變。隨著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所佔比重的不斷提高,以及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增加,全球經濟增長重心不斷向新興經濟體轉移;發達國家陷入「三高」(高赤字、高債務、高失業)困境,並且越來越表現出「日本化」傾向,即政府債務不可持續、常規貨幣政策失靈、人口老齡化以及政治決策艱難等。由於發達國家依舊在全球需求中占相當大比重,因此其疲弱的增長也將影響到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以出口為增長動力的經濟體。

未來十年,全球經濟要完成三大艱巨任務:一是全球經濟再平衡。發達國家要改變債務依賴模式,減少經常項目赤字,而新興經濟體既要著力擴大內需市場,又要壓縮過剩生產能力,調整壓力明顯加大。

二是發達國家要實現「再工業化」或「再就業」。發達國家不同程度地經歷經濟虛擬化、產業空心化過程,就業增長遠遠滯後於經濟增長,未來如何創造新的行業和工作崗位,降低失業率是長期難題。三是債務要得到清償,也即「去債務化、去槓桿化、去福利化」。

發達國家必然要經歷財政緊縮的過程,將公共債務降低到可持續水平,企業和家庭必須提高儲蓄、降低負債,修補資產負債表。然而,財政緊縮、信用緊縮與消費緊縮的疊加,會導致世界經濟復甦與增長之路變得十分漫長和艱難,全球經濟面臨一個增長中樞下移的過程,可能進入低於趨勢增長率的「新常態」。

首先,全球正處於長周期下行階段與新科技革命醞釀期。

通常而言,經濟周期按其長度和循環變動不同可以分為四類:基欽周期(3年左右)、朱格拉周期(10年左右)、庫茲涅茨周期(20年左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年左右),分別對應著「庫存周期」、「資本投資周期」、「房地產周期」以及「技術創新周期」。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短、長、中」三重經濟周期下行的疊加期,尚未走出大周期的底部,由於科技革命需要相當長醞釀期,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形成現實生產力,儘管目前全球正孕育著新能源、低碳技術革命,但尚處於產業爆發前夜,對全球經濟拉動作用有限。

其二,國際市場空間有限,未來各國博弈焦點轉移至紅利分配上。

在全球經濟新常態下,最稀缺的資源是國際市場空間。國與國之間的博弈由紅利的增長轉向紅利的爭奪與紅利的分配上。在全球經濟逐漸恢復過程中,美國、歐盟以及與中國貿易結構相似度很高的發展中國家,一定會使出各種手段爭奪有限的外部市場資源,貿易戰動蕩升級在所難免。未來十年,中美之間將繼續保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且競爭處於首位。

其三,資源剛性需求繼續增長,全球資源爭奪戰不可避免。

未來十年,全球資源剛性需求將持續增長、供需矛盾不斷加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化和全球資源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利用國外資源的風險和難度加大。消費趨同正改變著全球資源的供求平衡,國家間的競爭將演變為資源特別是能源競爭。

經濟性短缺、區域性短缺、地緣政治導致的供給中斷或短缺以及需求型短缺將會不同程度地存在,考慮到未來全球經濟重心從發達經濟體向新興經濟體轉移,由於發達經濟體的總人口是10億,而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總人口近50億,全球經濟增長的人口基數變化和新興經濟體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將產生大規模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的升級換代需求,因此,新一輪消費勢必推動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和能源需求的上升,未來十年全球資源爭奪將可能演變為常態化趨勢。

最後,低利率和全球流動性過剩將推動通脹壓力持續加大。

在IMF追蹤的1929年以來的14輪經濟周期中,本輪復甦是最緩慢的,但信貸反彈卻是最快的。目前全球央行的資產規模約為18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30%,是十年前的兩倍。而發達國家深陷債務泥潭,都傾向於通過量化寬鬆等方式來維持債務循環,長期低利率和全球範圍內的流動性泛濫將成為常態,儘管短期內,全球通貨膨脹壓力不大,但考慮到全球產出缺口正在減小、資源價格繼續走高,因此未來十年全球可能面臨高通脹壓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1: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