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李上台應大赦黃光裕等商人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3-1-26 1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搜狐博客 2013年 01月25日

——大赦的重點不是「赦官」而是「赦民」





大赦天下,構建對話。



近來,關於實行大赦的論調,風行天下,張維迎,茅於軾,吳思等謀國之士,以及何家弘等體制內人士,甚至一些法官,均提議中央政府實行大赦,甚至一些人將其上升到一個高度,稱「大赦是改革必由之路」。



大赦確實是未來改革的一大重點,尤其是政治改革的重點,是新的政治氣象的重要方向標。



但是,當下流行的「大赦」論調,卻五行中跑偏了。引起了全社會的思想混亂。



世人的眼光,關注的如何大赦官員,以換取官員隊伍的穩定,以及對於未來改革的默認。這種作法,不僅無法遏制腐敗,更忽視了廣大民眾。



大赦到底赦誰?



大赦不是官員免責的擋箭牌,而應是大眾免於恐懼的保護神器。大赦不能搞歪了。

當務之急,大赦的方向,應該是赦民,而非赦官。就現實而言,有三種人需要首先得到赦免。



首當其衝的是,是政治異見人士,包括從鄧小平時代累積起來的,時間已久,人事全非,國家應有不計前嫌的宏偉氣度,二是輕微違法犯罪的人士,刑法三年以下的,可以根據表現大赦,此外,民間呼聲日高的廢除勞教,確實可行。三是減免部分人士刑期。我個人提議特赦牟其中,黃光裕,蘭世立等人,將他們提前釋放,令其改過自新之後,更多貢獻社會。



為什麼要將異見人士排在第一?



是否容納異見人士,是考驗一個國家大國氣度的最重要指標,亦是走向現代文明的必然之路。如果像有人說的那樣,「大赦是改革必由之路「,也就從大赦異見人士開始。



緬甸大赦和社會和解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1962年以來,緬甸都是由軍人執政。1988年7月,因經濟形勢惡化,緬甸全國爆發了反抗軍政府的風潮,持續數月,在此駭浪驚濤中,昂山素季乘勢崛起,成為反對派的領袖人物。



1989年,軍政府以煽動騷亂罪軟禁昂山素季。昂山素季拒絕了以出境換自由的條件。此後21年間,昂山素季被軍政府斷斷續續軟禁於寓所中15年。直到2010年11月13日才獲釋。漫長的囚禁生涯,使昂山素季成長為「緬甸的曼德拉」,成為緬甸民主的一面旗幟。



作為緬甸反對派的領袖,昂山素季不是一個人的對手,而是好幾代領導人的對手。1988年,執政的尼溫將軍在全國的示威浪潮中下台,既起的蘇貌接管全國大權,繼續堅持一黨專政,由此,緬甸國內反對聲此起彼伏,昂山素季赫然成為蘇貌的心腹之患。也正是在蘇貌當政時期,昂山素季身陷囹圄。其後,1993年蘇貌因病退位,繼起的丹瑞大將,仍然堅持軍政府路線,由此,昂山素季亦成為丹瑞時代的主要反對勢力,1996年,由於被指煽動學生示威,昂山素季再度被軟禁。2000年9月,因違反軍方禁令,欲前往北部城市曼德勒,昂山素季三次被軟禁。而此時,正是丹瑞主政時期。



昂山素季結束囚禁生涯的時機,非常耐人尋味。2010年11月7日,緬甸二十年來的第一次大選結束,在計票結果公布前夕,昂山素季被解除軟禁。此種有深意。對於緬甸走向現代化,其實就是當時主政的軍政府最高領袖丹瑞,亦洞察歷史走向,也願意作出改變,以順應時勢。但是,又必須對於自己的政治和歷史遺產,作出正面的回應。如此,等大局已定,自己退隱,新人上台之後,再放出昂山素季,既徹底放下歷史包袱,亦給各派一個公平的機會。



在全球歷史上,政治家得勢后對競爭對手的清算,往往比較殘酷,丹瑞的憂慮從慣例上來說其實亦合乎情理。儘管他曾警告過昂山素季,不要挑戰選舉的結果,但是,他肯在雙方都在世的時候交出權力,亦是個人對國民的巨大交代。而事實上,昂山素季在解除軟禁后的首次全民演講中,亦強調她「不會憎恨任何人」。



新上任的總統吳登盛是緬甸的新式人物,其軍政生涯既穩健有為,深得丹瑞等老牌人物的賞識,同時,他亦更務實靈活,這也是丹瑞對其放心交權的原因。既可保護既得利益,又堪託付未來,帶領緬甸走向新時代。



與丹瑞不同,作為新一代的領袖,吳登盛與昂山素季並無直接對手關係,由此,他們之間更方便對話與和解。吳登盛當選總統之後,曾派遣聯邦部長四次與昂山素季對話,而且吳登盛還在2011年的8月19日親自在總統府單獨會晤昂山素季,同時,對於昂山素季未來走向政治舞台中心,吳登盛大開綠燈,推動修改《政黨註冊法》,取消了對政治人物從政的限制條款,近日昂山素季與民盟的在體制內合法崛起,即由此奠定。不僅如此,吳登盛還發布大赦令,提前釋放了200多名「政治犯」。



某種意義上說,吳登盛和昂山素季一起,啟動了緬甸現代化的大門。正如當時的非國大主席曼德拉與南非總統德克勒克一樣。



這種模式,對於三方政治勢力,都是一種解放。



事實上,有些時候,一些強權政治人物,並非看不到歷史大勢,亦並非不能洞察民心向背,但是,是否順應民意,放權讓位,卻存在諸多顧慮。丹瑞在位時,曾大規模處決和勞教異見人士,甚至一度到了鎮壓僧侶的地步,但是,近十年以來的緬甸社會進步,沒有丹瑞的首肯與推力,亦難以奏效。2003年,丹瑞即主導推進民主進程的「七點民主路線圖計劃」,2008年,緬甸全民公決通過了《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規定實行總統制,推行多黨制和市場經濟制度等。2010年緬甸總統大選之後,丹瑞雖保留一定特權,但是在公開場合,已經幾乎不在干預政治和社會事務了。



新舊時代的交替之際,強力人物的選擇,往往影響未來歷史的走向,向前一步,還是退後一步,就在一念之間。能否給予強力人物適當的生存空間,又不至於讓其巨大的身影遮蔽未來時代的陽光,考驗一個國家的智慧與氣度。



同樣,強力人物在預期自己不會被清算的情況下,亦會對於未來發展的多樣性,更加寬容與開放,雖然新舊交替時代的到來,往往以老一代領袖的退出為標誌,但是,在退出之前,開啟未來之門,留下自己的政治遺產而非罵名,其實也是老一代領袖的更理性和選擇。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當世的權力,唯有後世的名望與美譽,能夠讓他們駐足。



在此情況下,一個脫胎於舊的權力體系,同候又具備革新思維,能夠為各方勢力所接受的新興實力派,將會成為國家發展的團結紐帶。他具有舊派勢力所賦予的程序性實權,在權力領域具有「正統」性,由此不擔心內外部權力挑戰,而由於與異見人士沒有直接的衝突,沒有歷史包袱,亦容易為廣泛接受。從目前的效果看,吳登盛尚不負眾望。



在這種格局中,由於傳統強力人物已退出,需意見領袖失去了直接的抗爭對象,而隨著新興實力派的相對開明,局勢變得不一定非要通過劇烈對立乃使用暴力,由此,反對派領袖亦可以實現個人命運的「軟著陸」,昂山素季的獲釋,可謂是緬甸國勢轉變的標誌。



在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模式,可以暫稱之為「隔代寬恕」,強權人物在位時,預留了雙方的空間,而等待新起者上台後,再啟動大赦程序,獲得雙方的妥協與和解,一起為新時代的到來而努力,獲得個人命運的軟著路,以及國家與社會層面的共識。



日照四方,唯亞洲部分地方尚處於威權政治的陰影下,暴力革命的血腥,使很多有意萌生退意的領袖和利益集團存在諸多顧慮,而在代際傳承中實現,亦完成恩怨與政見的消弭與和解,考驗一個國家的智慧與氣度。實際上,不僅是緬甸,這種「隔代寬恕」的模式,對於眾多亞洲平穩地完成國家的轉型,意義重大。



回望中國,春色滿園,大地充滿生機。



近年來,國內在很多問題上,都逐步解禁,如,肯定國名政府和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的正面作用,尋找遠征軍健在老兵,建立騰衝,衡山抗日烈士陵園,乃至為台兒庄無名烈士抬棺安葬。甚至充滿了溢美之詞的關於蔣介石的各種官方傳記,亦在大陸開始流行,這些變化,都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寬容,求真和勇氣。



在內部政爭問題上,國內也逐步開放了禁忌。張國燾和林彪兩大最有爭議的人物,近年都獲得了更為客觀的評價,而四人幫中幾大領頭人,除江青自殺外,其他人也獲得了類似特赦一樣的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沙發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13-1-27 17:31 | 只看該作者
查一下。。西方社會是如何處置whisle blower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4: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