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毒資產賣給中建設行被曝光有何警示?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1-29 17: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強國點子牛 於 2013-1-29 01:28

紙里包不住火,隨著中國台灣銀行起訴美摩根士丹利欺詐行為曝光,我們的中國建行也暴露中招!

北京時間1月28日下午消息,據《紐約時報》報道,摩根士丹利在明知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麻煩的情況下,將部分有毒資產賣給中國建設銀行。直到參與交易的中國台灣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最近在紐約起訴,大摩的算盤才曝光。

次貸危機,美國的各大銀行提前三年已有預感,美國開始轉嫁危機。

2005年秋天,摩根士丹利員工分享了非公開的評估,內容是為什麼說次貸市場危如累卵。

2006年2月,摩根士丹利開始推出部分Stack債券,以便將來可以做空。

2006年4月,摩根士丹利建立內部對沖基金。基金由胡布勒負責,他隨後做空了次貸市場。一些參與內部對沖基金的交易人員幫助推出了Stack和其他類似的產品,至少有兩名對沖基金的員工在當時能夠接觸到內部的盡職調查報告。

熟悉內情人士透露,胡布勒的團隊在Stack並沒有投資頭寸。不過,看來幾乎毋庸置疑的是,這家銀行似乎預見到了未來會發生什麼,於是設法做空應對次貸市場的崩盤。

最後到2007年初,摩根士丹利似乎意識到次貸市場的情況比自己預期的還糟。甚至其名下包括Stack產品在內的那些理應安全的CDO產品也面臨虧損。於是摩根士丹利的銀行家足跡遍及全球,把以上投資產品冠上安全穩健的名頭兜售,暗地裡員工卻對這些產品大加嘲諷。

摩根士丹利拒絕置評總體上是否從Stack的投資中賺到了錢。不過,對於這家銀行來說,Stack到頭來似乎很划算。通過Stack,摩根士丹利設法把一個燙手山芋甩給了那家台灣銀行。

以上資料信息來自新浪網。

我們為何被騙?我們太信任美國,沒有深入的調查分析。時至今日,台灣銀行起訴美國銀行了,不管輸贏,都讓美國摩根士丹利的形象受損,台灣起訴了,我們中國建行也應該起訴,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態度。誇大收益、赤裸裸的欺詐行為就應該依法起訴,否則,形象受損的就是我們。從另一方面講,我們不起訴,世人咋看我們呢?也許會有人向別的地方考慮,如收回扣、受賄了等等,若真有人受賄,也應該通過起訴或別的途徑揪出來,否則,還會有損失,也會有人繼續鋌而走險。為了國家民族形象、利益,應該起訴;為了給相關人員一個清白,也應該起訴。

這個事件再次對我們敲響警鐘,美國的信用評估機構是為美國利益服務的,美國的十大財團就是美國的「國企」,代理人就是美國總統,財團掌控美國媒體,因此在利益平衡有問題時,總統的醜聞就會大肆浮現,尼克松、柯林頓等等皆是如此。

讓我們再認識一下摩根士丹利與美國政府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對付中國問題上是一致的。

摩根史丹利與中國持有的兩房債券,回顧歷史才能面對未來、擁有未來。

《財經》記者金焱2010年的報道或許能給我們諸多警示:

據知情人士介紹,在2008年9月初,市場傳聞兩房可能被政府接管,美國政府聘請的兩房重組顧問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派出一位資深銀行家到北京,約持有兩房債券的中國投資機構高管見面,行前並未透露會面細節。

該高管到達會面地點,驚訝地發現除了摩根士丹利銀行家,美國財政部一位助理部長亦在場,他代表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飛往亞洲,第一站就是北京,依序拜訪ABS市場的中國三大投資者外管局、中投、中國銀行高管,隨後即飛往日本東京安撫投資者。

「他表態稱,美國政府一定會保護兩房的債權人。」前述知情人士表示,美國財政部官員密訪北京,就是希望中國買家不要減持兩房債券,避免造成市場恐慌性拋售。

根據美國財政部網站顯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持有美國證券總資產共1.46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7570億美元,機構債中ABS為3580億美元,其他債券960億美元。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投資機構在美國住房抵押市場(asset-backed securities,下稱ABS)中的投資,在2006年時僅1070億美元左右,2007年增加到2060億美元;而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中國市場整體在美國的ABS投資頭寸,爬升到3690億美元,是2006年頭寸的3.45倍。2009年報告公布時,略微下降到3580億美元。

針對中國投資兩房債券損失上千億美元的傳言,據《財經》記者了解,傳言不屬實。

多年來,中國的外匯儲備投資強調安全性、流動性和保值增值,投資亦遵循市場慣有原則的嚴格程序。到目前為止,兩房債券保持高安全性,且有不錯的收益。」

以兩房為主要部分的美國普通機構債券市場指數,在危機最嚴重的2008年和2009年,累計收益率10.7%,2010年以來收益率為3.9%;以兩房為主要部分的美國機構類房貸抵押債券市場指數,2008年和2009兩年間累計收益率14.9%,2010年以來收益率為4.6%。

在今年(2010年)「兩會」上,中國央行副行長兼外管局局長易綱曾表示,在受金融危機衝擊最重的2008年和2009年,中國外儲投資都實現了在「保本」基礎上有較好收益。

2010年6月16日,「兩房」宣布退市。奧巴馬的承諾被美國法律滅掉,美國失信。「兩房」套牢中國債主。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給出的退市理由很簡單,「兩房」股價持續一個月內低於1美元,低於紐約交易所對上市公司股價的最低要求。伯南克在國會山上的證言,道出了「兩房」退市的根源,他們擔心經濟二次探底。可大量持有「兩房」債券的中國人,將來更多時候看到的是賬面資產,想套現已經很難了。中國金融機構持有「兩房」衍生債券將近5000億美元,「兩房」退市后,中國金融機構拋售「兩房」債券變得越來越困難。儘管中國政府呼籲美國政府要確保「兩房」債券的安全,可美國政府已經力不從心,中國債主已被「兩房」債券套牢。

如果說「兩房」退市應該讓我們認識到,美國總統的承諾是靠不住的,利益攸關時刻,美國會利用法律,堂而皇之、理直氣壯的讓美國政要失信。讓我們再看看世行給中國開的藥方,也是如此的忽悠、欺騙中國。這次準確地講美國是明目張膽,公開的忽悠我們。為何這麼說?華爾街日報現場直播了這次世行開藥方的來龍去脈。

當時國內的媒體有的還力挺世行報告,金星邀請三位專家與杜建國辯論,當時我曾寫文《金星與杜建國論戰國企,點子牛十問金星》一文摘錄一小部分如下:

美國和世行在侮辱中國人的智商?《華爾街日報》2011年11月27日報道,隸屬於美國國會,(2000年專門針對中國成了)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2012年11月26日發表報告稱,「中國國有企業產出已佔到中國GDP的約50%,這令中國成為具有超級競爭力的出口商和投資者」,該委員會提醒美國應對此加以「提防」。但到了今年2月23日《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應該進行深度經濟改革,削減大型國企的規模,讓其按照商業公司的模式運轉,否則,中國將有面臨經濟危機的危險」。28日世界銀行的報會在北京舉行告,這份名叫「中國2030」的報告指出:「中國應該進行深度經濟改革,削減大型國企的規模,讓其按照商業公司的模式運轉,否則,中國將有面臨經濟危機的危險。」

大家一看便知華爾街日報提前知道全部內容!《華爾街日報》預言中國經濟危機,他怎麼沒預言到美國的華爾街金融危機?華爾街憑什麼提前知道世行的方案?給美國人的報告是中國國企「具有超級競爭力的出口商和投資者」,來中國立馬說:「削減大型國企的規模,讓其按照商業公司的模式運轉,否則,中國將有面臨經濟危機的危險。」金星女士你說說為何美國人對中國的國企有截然相反的態度?是對美國國會撒謊還是對中國人撒謊?這是個二選一你必須做出選擇?你也可你問問你請到現場的美國人楊先生,聽聽他如何解釋。

美國是陰謀嗎?不是,幾乎都是陽謀。2011年美國搞的民意測驗顯示,美國第一大敵人是伊朗,緊隨其後的就是中國,第三個就是朝鮮。美國戰略目的早已經從政客口中脫口而出,奧巴馬面對世人直言:「如果10多億中國人口也過上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和災難...」但奧巴馬09年訪華在上海用「儂好」和學生打招呼的,多親啊。希拉里也是如此,幾乎年年攻擊指責我們的人權,09年訪華時她是這樣說的:「不過,人權無法改變現如今的全球經濟危機、環境危機以及安全危機。」缺錢了,狐狸的尾巴露出來了!什麼「全球經濟危機」?美國危機!讓中國救美國唄。大家不自覺的想起當年部分專家的那句名言:「救美國就是救中國!」

美國的戰略目的其實就是基辛格的一句話:「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當然,美國還對中國實施文化演變,讓我們崇尚個人利益萬歲、個人自由萬歲、個人主義萬歲,導致部分人和官員的價值觀扭曲。

時至今日,看看我們的非洲橋頭堡利比亞,失去了;制裁伊朗的同時制裁我們的石油公司;奧巴馬訪問緬甸后,內戰爆發,中緬口岸被緬軍管控,正在影響我們的戰略輸油管道。美國搞掂緬甸后,瞄準了朝鮮。奧巴馬親吻昂山素季后演講時隔空喊話:「我向朝鮮領導人提供一個選擇:放棄核武,若朝鮮能致力和平進步,美國願向其伸出友善之手」。美國向朝鮮傳達的信號十分明確:只要朝鮮願意,美國可助其改革成為「下一個緬甸」。奧巴馬在中國周邊點火,安倍跟在馬屁后後面煽風,出訪東南亞各國給緬甸免債務並提供援助...。德國在歐盟挑頭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后回頭再低價收購,現在又對中國的基建企業實施禁令...。

歐美日強盜的本質,沒有在中國開放的這30年裡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歐美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不過是我們部分人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歐美日固然可恨,但我們在同一個地方、面對同一個人,跌倒、被算計數次,我們也要思考我們自身是不是也有問題呢?因為,

前國資委負責人講過:「三家國企收購一家外企,本來5000、6000萬美金就能搞定,結果呢?互相競爭花了一億美元才收購下來。」國企的問題不是壟斷而是腐敗,當前反腐老虎蒼蠅一塊打,有力度、有速度,群眾充滿期待。

點子牛的觀點有些片面,姑妄言之姑妄聽之;錯誤之處懇請賜教,寫這些皆因愛國。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