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遷都勢在必行:「一國三都」更加符合當今情況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1-17 1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01-17 07:34:00 

作者  龍騰東方

論遷都有關遷都,因為北京的沙塵暴、大雨、加上如今多日揮之不去的霧霾,越為緊迫。北京作為首都,過於偏東、偏北,又集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交通中心等多種中心於一身,在動蕩的世界里是危險的;北京嚴重缺水,也有沙漠化的危險,在和平年代可以通過南水北調、治理沙漠來解決,在動蕩年代卻很可能沒有人力、財力和物力和環境來解決。

一、「一國三都之構想兼於國內外大環境,我建議,通過5年時間實現「一國三都」。中國是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佔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面積比整個歐洲還大,人口比整個歐洲還多。管理這麼大的面積和這麼多的人口,責任也太大,負擔也太重。參照我國東漢將西京長安定為文化首都、南陽為經濟首都、東京洛陽為行政首都,建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一國三都」是必然的歷史的選擇。人大、政協以及有行政職能的部門、外事機構等遷入新都井岡山市。主要職能:政治領導、國家管理、經濟決策、政治協商、立法、司法、執法和國家安全、外事管理等。

將國家經濟主管部門和金融辦事機構遷往上海,將上海作為國家經濟首都。主要職能是:經濟管理、內外貿易、保險證券金融以及相關的經濟管理等。定北京為文化科技首都。文化、科技、旅遊、體育等國家主管部門和相關的群團組織、研究單位、中介組織、與北方地區聯繫緊密的國家開發公司如中石油等、國家演出團體、出版社等留京。

二、中國遷都勢在必行從中國古代遷都路線圖看,古代文明呈現出自西向東交替,由南向北拉鋸式發展的態勢:這條路線圖從西北黃土高原出發,由長安到洛陽,直到臨淄海邊;再從洛陽到長安,又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開封;然後南下,從開封到杭州、又從杭州到北京,從北京到南京再到北京,呈大十字狀的路線演進過程,推動著中國歷史向前發展。

北京自明朝1402年遷都北平至今已經600餘年,新中國建都北京也一個甲子,如今的北京從一個古都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都市,成為中國的代名詞,成為中國人乃至世界華人華僑的驕傲。然而北京現在也面臨著日益加劇的人口膨脹、資源匱乏、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我認為,政治首都遷出北京已經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三、選擇井岡山的理由如果在江西井岡山市建都,具有如下一些其他地區不可比優越條件:

1、1927年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75年風雲跌宕,發源於此的中國革命已經成為震撼世界的紅色傳奇,八角樓的星星燭火已成為照耀寰球的熊熊火炬。建新政治首都於井岡山,是時光的輪迴,歷史的循環。歷史老人整整劃了一個圓。發韌於此,辭別於此,回歸於此,興旺於此,再反哺於此,正是中國革命的歷史宿命,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神聖職責。

2、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史上,井岡山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開闢根據地的鬥爭中,摸索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明確了「支部建在連上」、「執行三大任務」,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重要制度;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至今仍為解放軍每個成員的行動準則。井岡山的鬥爭,為中國開闢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

其精髓是:一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三是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四是血肉相連的幹群關係;五是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新建都於此,對於開拓創新,渴望重新殺出一條新路的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來說,弘揚井岡山精神尤為重要。

3、井岡山南望南海,東眺台灣、釣魚島,對於時下早日實現國家統一,維護國家領土領海完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於面向藍色海洋,保護和拓寬中華民族生存空間有著戰略意義。同時地處閩、湘贛三省交界處,可以輻射更遠更大。

4、井岡山是世界著名風景區,213.5平方公里,風景名勝區有60多個,320多處景觀。分為八大類:峰巒、山石、瀑布、氣象、溶洞、溫泉、珍稀動植物及高山田園風光,較好地保存井岡山鬥爭時期革命舊址遺跡29處,其中10處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巍峨群峰矗立,萬壑爭流,蒼茫林海,飛瀑流泉,有氣勢磅礴的雲海,瑰麗燦爛的日出,十里綿延的杜鵑長廊和蜚聲中外的井岡山主峰。匯雄。奇、險、峻。秀、幽的自然風光特點,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溫度為14.2℃。

5、從軍事角度考慮,井岡山周邊大部分山峰在1000米以上。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岭,兩側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的「城關」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五指峰海拔1438米,峰巒由東南向西北伸延,綿亘數十公里。

最值得一游的是黃洋界。黃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臨下,扼居山口,形勢險要,當地群眾稱之為摩天嶺。向海的反斜面反而是大量建築的好地方。面對來自海邊的導彈襲擊,井岡山足夠高的山體對來自沿海來的導彈襲擊是最好的屏障,山體高,導彈對反斜面作用能力大大降低。如果配以地下工程,既使原子彈、鑽地彈來襲也可確保無虞。

6、這個地方水資源比較好,有贛江、大小河流、諸多水庫的水源供應(飲用水)。自古就是有名的魚米之鄉,物產豐富。

7、交通處於縱橫交通、水陸交通的完全意義上的十字路口上。南北縱向、東西橫向鐵路與高速公路交匯,長江水路、贛江水路交匯。現代交通條件發展前景甚至優於武漢。而且,現已有交通也已經不錯。建都成本相比來說會遠低於其他任一個選地。

8、大多都屬丘陵地,不佔用農田,沒有太多動遷與拆遷,小土丘推推平都是現代建築的理想用地。太平的土地反而不是好地,因為城市排水十分困難。不能用於農耕的丘林反而成好地。

9、井岡山的紅薯絲飯養大了紅軍,贛江青山裡農家走出了多少革命者。轉戰南北中又有多少人倒下。老區為革命做出重大的犧牲和貢獻。今天祖國已富強,建新政治首都於井岡山,可促進老區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更大程度展現黨和人民心連心,手拉手,接地氣。

四、借鑒古今中外的遷都

在我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遷都約20次,而且幾個朝代都是經過遷都,才使國家迅速強大、人民富足的。其中三次遷都最具借鑒。

一、盤庚遷都。他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遷都於殷(今河南安村)。採取三項措施:(一)大力整頓政治,修正朝綱,實行開明吏治,很快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二)大搞建設,興建宮殿,彰顯國家實力,是當時東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三)大力發展文化和實用技術。這次遷都,使商朝首都在此長達270多年,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基礎。

二、秦三次遷都。第一次戰國初期秦都在雍城,到靈公時為擺脫舊貴族勢力羈絆,遷都於涇陽,作為陪都或軍事性質的臨時都城。第二次到秦獻公為便於向東發展,又將都城遷到櫟陽。司馬遷說櫟陽地勢是「北卻戎狄,東通三晉。」第三次秦孝公任用商鞅實施變法,經過數十年打拚,終於成為春秋五霸諸侯國中之強者。決定遷都咸陽。原因在於變法受到保守派和舊貴族勢力強力阻擾。最好辦法就是遷都咸陽。這是秦孝公由隴山進入關中第一步,為秦最後統一中國奠定基礎。

三、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鮮卑拓跋部是一個以擄掠為職業的落後統治集團,開國時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深知中原文化悠久燦爛,經濟發達。憑著他對中原文明嚮往,毅然決定將國都遷都到中原漢文化集中地洛陽,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經驗證明,遷都被認為是解決城市病的一個手段。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首都,位置都比較適中,能夠方便快捷緊密地同全國各地(人口、城市和經濟帶)取得聯繫,對國家的管理和統治是非常極時高效的。

從18世紀末到2012年底,已有61個國家實施了遷都,占現有國家總數三分之一。分別佔五大洲面積總和的71%與人口總和的74%。特別是近10多年來,已有20多個國家先後遷都,目前還有10餘個國家正在考慮遷都,正在湧起一股新的遷都潮。典型的有:一、巴西遷都。巴西歷史上南富北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1956年,政府在中西部戈亞斯州高原的一片荒原上選中新都地址,定名為巴西利亞。主要是為了改變內陸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經濟落後的狀況,緩解西部地區人民與發達的沿海和東部地區之間的矛盾,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進步所採取的重大戰略轉移。

巴西遷都,受到了大多數人民廣泛支持,僅用3年多時間,就在海拔1200米的巴西高原上建成了一座現代化新首都。不僅改變了南北發展不平衡現象,也促進了全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無不為首都遷移和新首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特別是為北部和西部大開發所創造的巨大效益而感到驕傲。巴西利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文化遺產。

其他遷都的案例還有:美國,由紐約遷到內陸的華盛頓;哈薩克年偏居西南一隅的全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遷至中部小城阿斯塔納。澳大利亞、巴基斯坦、緬甸等國都因人口、環境或安全遷都。盧武鉉是韓國遷都始作俑者、2004年選定土地建立名為「世宗市」。經過幾年建設,世宗市作為韓國行政首都條件已具備。16個中央部門和16個政府出資研究機構的1.3萬名公務員進行「大搬家」,2014年前遷移到世宗市辦公。韓國將正式開啟一國兩都時代。

五、建都井岡山執行策略

1、突出節約的原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節約辦一切事情。新都沒有摩天大樓和所謂的地標建築,只有用現代化設施裝備的中低層樓房;以樹木、草坪綠地為主,不搞硬化的大型廣場。

2、體現便捷、共享的國際慣例。按照工作的聯繫程度、有利於工作銜接的要求,所有的辦公場所就近安排,資源共享。

3、新都不再設高等院校,只有國家行政學院,主要職能是培訓公務員,嚴禁地方政府設立駐京辦事處。

4、嚴格實行官邸制。副司長以上的領導一律住國家公寓。在任期間住國家的房子,按規定交房租和相關費用,卸任后搬出官邸,國家給予一定的補貼,自由選擇居住的地方。

5、充分體現高科技。新都呈放射線狀,由中心原點向周圍輻射,最大限度減少車輛堵塞。整個首都看不到著裝警察,街面上全部安裝電子眼,一旦有情況發生,確保警察能夠迅速趕到現場處理問題。

6、凈化政治首都環境。新都沒有五星級酒店,找不到大吃大喝的場所;沒有燈紅酒綠、賣淫嫖娼賭博的場地。形成一種為官一塵不染、風清氣正的氛圍,構建一個嚴肅、高效、公正、廉潔的辦公環境。為官就要耐得住寂寞,捨得付出,必須正直無私,有奉獻精神。

7新都的建設規模。按照國家鼓勵發展中小城市和節儉辦一切事情的要求,體現小政府、大服務的理念,新都的規模以中小城市為宜。嚴格控制城市建設規模,只建辦公場所和公務員住宅,不搞工業建設,少搞商業。新都不易建成像北京這樣的集多種中心於一身的超級大首都,而應建成像華盛頓那樣的僅是政治中心的宜居中小城市。

8新都的建設時間和遷都的時機。時間大約限定在5—7年,這個依據主要是參考巴西和哈薩克的建都時間確定的。把首都初期建設規模設定在60萬人口,建築面積按1400萬平方米計算,如果像建設奧運會工程那樣,諸多建築公司一起上,用不了5年,新首都完全能夠建成,2018年前搬進新都將成為可能。

9採用「孔子城」或「墨子城」作為新首都名字(或以此命名新首都的衛星城、拱衛城)。真正體現中國文化精髓和內涵,同時體現以人為本、仁愛兼愛、注重道德、情系民生的執政理念。孔子是世界公認文化名人,墨子是平民思想家、民生思想家、和平主義領袖,如果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就像美國人以領袖華盛頓的名字命名那樣,讓人們永遠懷念國家的先賢,充分表明民族自信心和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總之,參照中國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借鑒世界都城設計理念,開闢新都。職能重點是政治中心,兼有部分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的功能,絕不搞所謂「國際化大都市」,使得泱泱大國政治首都真正像一顆鑽石那樣小巧玲瓏而且璀璨奪目,開放透明但不豪華奢侈,就像茫茫大海中的明燈、燦爛星空中的北斗,成為聖潔的光明的嚮導,成為中華民族時代新的風向標。

(作者龍騰東方)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沙發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1-18 05:29 | 只看該作者
遷者,風水也。興者,風水也。都之所聚,風水也。風水也,勢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1-18 16:28 | 只看該作者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1-18 05:29
遷者,風水也。興者,風水也。都之所聚,風水也。風水也,勢也。


難道真的願意把命運交給風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4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1-19 03:20 | 只看該作者
weihua99 發表於 2013-1-18 16:28
難道真的願意把命運交給風水

風水也,勢也。

有什麼勢就有什麼風水。所以勢才是最重要的。造勢而後成勢。遷都也是造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3: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