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治貪奇聞:唐朝貪官能"獲獎" 明朝官員受酷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伐木開荒 發表於 2013-1-17 14: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歷朝歷代都有貪官,統治者總是從文武兩手加以整治,甚至奇招頻出,但往往收效甚微。如果說法治是治癒腐敗絕症的藥物之一,那麼酷刑連藥物都不算。不管多麼殘酷的刑罰,都對腐敗無效,只有完善制度,才能讓貪腐者無從下手。

  古代一般在何時大力治貪

  一般在朝代更替或皇帝登基之後會大力懲治貪官。參加過農民起義的明太祖朱元璋,因對官吏貪贓枉法有深刻體會,更知官吏廉潔對初定天下的意義,因此,明律較前代加重了對官吏貪贓受賄罪的處罰。

  而雍正繼承了康熙統治後期倦政帶來的官員貪腐、國庫虛空、儲位內耗局面,面對積重難返的社會矛盾,欲以治貪為突破口求得政治一新。

  賣官制初衷竟是為了反貪

  貪污不外乎圍繞著錢、權、色三樣,至於貪污手法,古今也無大的變化。但古代稱買官則比較「文雅」,客氣地稱之為「貲選」,而國家府衙則是名正言順的大賣主。秦時,納粟授爵。西漢文帝時,為了培養民眾對於抵抗匈奴的愛國情操,政府「令邊民入粟邊」,拜爵,同時頒布納貲錢可為官的法令。中國的賣官制從此大興。

  令人嘆服的是,賣官制始建的初衷竟是為了反貪!西漢初期,中下級官吏俸祿不高,為了避免家貧者為吏則貪,所以納貲為官。西漢景帝時,鑒於廉士寡慾易足,交四萬錢就可以做官,皇家賣官打了個四折,算是優待廉士們。

  狠招損招奇招花樣翻新

  中國古代懲治貪官多用重典,據說在舜時創立的五刑中就有「鞭作官刑」。從雲夢出土的《秦律》來看,對貪贓枉法的官吏處置也極嚴。顧炎武《日知錄》卷五總結了歷代懲貪的法律:兩漢對貪官贓十金以上均處以「棄市」刑,並規定其子孫不得為官。

  唐太宗受「顛罰為獎」的啟發,對受賄的貪官別開生路,不是「處罰」,而是「獎勵」。你貪什麼,就獎什麼,你貪多少,就獎多少,當場在金鑾殿上「兌現」,讓你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把獎品背回去。但這搞得官員面子非常難堪、心裡「非常受傷」。

  明初還實行「剝皮實草」的酷刑,朱元璋還創造了一個以往封建統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即規定普通百姓可自行把貪官綁起來,送京治罪,如果有人敢於阻擋,不但要處死,還要株連九族!這樣的警示教育讓人膽戰心驚,千古未有。

  朱元璋還想出奇招治貪,不許地方官在任職地娶媳婦就是辦法之一。他的邏輯是,官員娶了任職地的女人,家族貪污會更方便。所以,一要杜絕官員在家鄉做官,二要杜絕官員在任職地成家、買房。

  家天下體制是貪腐之源

  以治貪最厲害的朱元璋為例,就連他都覺得光靠勸誡、監察和刑罰是抓不完、殺不完貪官的,他已經對從體制內根治貪腐喪失了信心,所以才把希望寄托在了無人敢於嘗試的前無古人的「群眾運動」上。

  在種種嚴厲措施之下,明初吏治得到很大改善。但這些舉措並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官吏的貪贓枉法,朱元璋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的:「我欲除貪贓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

  歷代王朝開國前幾十年,留在史書里的形象基本都大同小異:政治清明,官員廉潔,百姓富足。但這些成績往往維持不了多久,許多治貪方法最後都流於形式。個別官員的貪污主因固然是他們自己有不法行為,但大面積的官員貪污,就不能不說是制度的漏洞所致了,「滔滔者天下皆是」,是因家天下的體制本身決定它即是腐敗之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