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說說並不罕見,但是非常致命的——猝死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3-1-8 03: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惡俗老狼

前一陣,有一位不甚相熟的朋友晚上猝死去了。老爺子六,七十歲,去得很突然。當時醫院給的診斷是「心律失常」。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因為沒有做屍檢,最後也不是很清楚。今天又有網友提到這個話題,就拿出來討論討論。

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臟疾病。

猝死一般是指事先沒有明顯徵兆的突然死亡。

成人猝死中大約一半到三分之二是心臟性疾病導致的。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突發性嚴重心律失常(如心室纖顫),以及大面積心肌缺血(心梗)。心肌缺血(心梗)是冠心病的直接結果。多數突發性嚴重心律失常(如室顫)也往往是繼發於心肌缺血的結果。因此,冠心病是導致成年人猝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誘因。其他重要誘因還有:慢性心衰,各種心肌疾病,嚴重心臟瓣膜疾病等。

與成人不同,兒童猝死多是繼發於呼吸抑制導致缺氧的結果。

猝死並不罕見,但是非常致命。

有調查數據顯示,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在美國的總死亡人口中,大概佔15%(每年大概30萬)。大多數猝死的病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心臟疾病。

當猝死發生在醫院以外的環境中(如家裡,公共場所等),即使急救隊伍(如救護車)及時到達,總體生存率不到5%。(註:這裡的猝死用心跳驟停(cardiac arrest)可能更準確些,因為猝死是指已經死亡了,而心跳驟停是一種致命的疾病狀態。)

猝死(心跳驟停)的治療。

心跳驟停在醫院環境中的生存率,不同的研究給出不同的結果,但是大概齊的數據是在15-30%左右。在醫院裡發生心跳驟停的患者有更大的希望生存,原因在於更加及時的搶救。

搶救心臟驟停的主要措施是兩條:

一是及時的高質量的心肺復甦(最新的指導原則更重視及時的高質量的心外按壓)。

二是及時的除顫。因為嚴重心律失常(如室顫)是成人猝死(心臟驟停)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及時除顫能夠把纖顫的心臟電擊回正常搏動狀態,所以及時除顫是提高心臟驟停生存率的一個重要措施。有研究表明,即使在醫院以外的環境中,如果能夠對心臟驟停的病人在3-5分鐘內除顫,有可能將生存率提高到30%左右。這就是為什麼在主要公共場所(如機場,球場等)都配備除顫器了。

「健康」的人也會發生猝死嗎?

網友提到,她周圍一些「年輕力壯,沒有心臟疾病」的朋友突然猝死,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來說,「健康」的人發生猝死的可能性極小。我前面提到的老爺子看起來也是精神矍鑠得不得了,活動起來簡直比小夥子還靈活的。可是後來跟家人聊天才了解到,他好像從前是有過「心律不齊」的。至於具體是什麼情況,家人自己也不是非常清楚。

在美國,「健康/疾病狀態」是個人隱私,很多時候表面看起來很正常,很活躍的人,我們實際上並不太了解他們究竟存在什麼疾病的。我有一個同事,冬天在附近一個滑雪場做志願醫療救援者,看起來很健康,很活躍的。可有一天一起值班時,才發現他的小藥盒裡一大把各種各樣的葯,整整齊齊地放在周一到周日的格子里。

另外,這裡還想提到兩種可能導致健康年輕人猝死的疾病:

一是「肥厚性心肌病」。這是美國年輕人(尤其是年輕運動員)猝死的一種主要疾病。

二是「QT延長綜合症」。這一般通過常規心電圖進行診斷。

如何預防猝死?

說到這兒,老狼又要拿出俺的那一套老生常談了: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定期體檢。

因為成年人猝死的主要誘因是各種心臟疾病,所以預防措施無非是預防心臟疾病的那一套: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時治療。

那麼個人有沒有需要家裡也備個除顫器呢?因為猝死畢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個人配備除顫器實在沒有必要。如果病人的心臟疾病嚴重到發生嚴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比較高的話,醫生會建議病人裝一個內置的除顫器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