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和孩子一起學習蘇格拉底(原創)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6-26 0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Giada(村友)


小女兒上小學六年級,有一門課是世界歷史。歷史課正好在講古希臘文明,教他們寫作的老師趁火打劫,「很好,咱們這次寫作就以考證為主,寫一篇考證文章(research paper), 就考證一下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帕拉圖等哲學家。」

小學生不知道蘇格拉底有多偉大,歷史書上泛泛而談。六年級的孩子心裡,媽媽的光輝形象已經大打折扣,受敬仰的程度向著零度線快速下降。但遇到撓頭棘手的事情,還是可以把雞肋一樣的老媽拿過來嚼一嚼,用一用的,於是回家來問老媽。當媽的一聽,神氣活現起來,「怎麼,你不知道蘇格拉底?他是個古希臘的大哲學家。」八卦信手拈來,「蘇格拉底的老婆是個潑婦,有一天蘇格拉底剛出家門,他老婆就從樓上的窗口沖著他潑下一盆涼水,把他澆得像個落湯雞一樣。蘇大哲學家有句名言,一個潑婦能夠使得她的丈夫成為哲學家。」



十二歲的孩子顯然不能消化大哲學家的幽默,乾巴巴地問,「這女人這麼壞啊?」皺了皺眉頭,「但是,這個不能寫進考證文章里去吧?」



我對著自己哼了一聲,心想,這年頭,不寫八卦,誰看你的文章啊?但不能讓孩子小瞧了,馬上想起了一個像八卦一樣震撼的事實:「蘇格拉底宣講哲學得罪了人,後來被起訴,被審判,被判了死刑,他們讓他喝毒藥死了。」



「哦,」小傢伙的兩隻小眼睛瞪得溜圓,但一會兒又泄了氣,「不行,不夠五五格式。」



我聽了一頭霧水,「什麼五五格式?」



「就是,每篇文章必須有五段,每段必須有五個完整的句子。」



「這個容易,你就寫寫他的哲學思想好了,」我又精神抖擻起來,「他的主要哲學思想就是,就是。。。」咦,我忽然發現,我對蘇格拉底的哲學竟然是一無所知。不過不怕,我說,「有古狗,就去古狗一下維基百科好了。」



一個周末的時間,小傢伙屋裡屋外地跑進跑出,忙得不可開交。到了周日的晚上,問她考證文章的大綱寫好了沒有,小學生回答問題的速度和她整個周末的行動成反比,半天才猶猶豫豫地說,「沒有。」「豈有此理!」我馬上虎媽一下,「怎麼不去查維基百科?」「查了,」她吞吞吐吐地說,「可是,可是我不知道那上面在說些什麼。」



我瞪起眼來,「那不是用英文寫的嗎?那不是你的母語嗎?英文書我看你一本一本地看,居然連維基百科都讀不下來?」我把她揪到電腦前坐著,喝令她拿好紙筆做筆記,然後上網到維基百科上去找蘇格拉底。



網頁打開了,從頭讀到尾。讀完以後,我臉上和女兒一樣的茫然,女兒說的不錯,看后真的是不知所云。記得許多年前買過一本講蘇格拉底哲學的中文書,是個台灣人寫的,內容生澀,極為難懂。當時還感慨了一番,說這台灣人的中文寫得真差。現在看來,不是中文的問題,是蘇格拉底的東西不太好解釋。



經過兩天的努力學習,尋找不同的網頁,用簡單的語言給女兒解釋。總算是理出個頭緒來,順便拿來跟大家分享。首先聲明一下,這些都是小學生的水平,如果讀者對蘇格拉底及其哲學極為了解,做過深入研究的話,下面這些菜鳥段落就不用看了。



蘇格拉底的生平:

蘇格拉底出生於公元前470年,死於公元前399年。他出身貧寒,父親是個石匠,母親是個接生婆,他在年輕的時候參加過雅典的軍隊。蘇格拉底五十歲的時候,和一個比他年輕得多的女人結婚,他們一共生了三個兒子。蘇格拉底一直在教導年輕人他的哲學理念,因而也得罪了不少人。終於三位雅典公民聯名對他起訴,罪狀有二,對諸神不敬和毒害青年。在五百個公民的陪審團前面,蘇格拉底和他的起訴者分別為自己的理由申辯。審訊結束后,陪審團投票,大多數人認為蘇格拉底有罪。再次投票決定蘇格拉底是死還是被罰款,大多數人決定他應該被判處死刑。當時的雅典人認為每個城堡都是被神祗們保護的, 例如,雅典是被智慧女神雅典娜保護的。如果人們對神祗不敬,那神祗會暴怒,所以要殺掉不敬的人向神祗們賠罪。但如果蘇格拉底放棄講授哲學,那他可以免除一死,但蘇格拉底拒絕了。他的一個朋友買通獄卒,使他有個逃跑的機會,但蘇格拉底還是拒絕了。因為他認為逃跑有悖於他的哲學理念和對雅典社會法律的服從,而且逃跑表明他懼怕死亡,但他並不畏懼死亡。行刑那天,蘇格拉底被命令喝下毒汁,他喝下后不久就去世。



蘇格拉底的哲學理念:

蘇格拉底本人並沒有留下真正的文字記錄,他的哲學理念是由他的學生帕拉圖和其他兩個人的文章中流傳下來的。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一般都是在研究數學和一些自然問題,蘇格拉底是第一位把道德和政治等話題提到哲學的角度來討論。蘇格拉底認為人的一生應該過得有意義,所以人們應該注重於個人內心的修鍊和靈魂的凈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財富和物質生活的享受。他對當時的雅典社會提出批評,他在宣講哲學的時候,對社會的正義和善良,對每個人的道德倫理價值提出討論。他利用他自己發明的蘇格拉底詰問法,使得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假設的不正確和對某個問題認識的局限性,有的時候,甚至看到自己的道德方面的不正確。他因此樹敵不少,因為有些人不喜歡看到自己的缺陷。但蘇格拉底說,人們有時做壞事往往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事是壞的,他們做壞事是由於他們自己知識上的局限性。蘇格拉底的名言之一:「我所知道的就是我對事物一無所知(I only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他認為,世界是可以認知的,知識是可以學到的,但在認知和得到知識之前,一個人必須先承認自己的無知。蘇格拉底的哲學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幫助人們進行思考。



蘇格拉底的詰問法和反諷:

蘇格拉底的詰問法(Socratic Method)和蘇格拉底的反諷(Socratic Irony)是蘇格拉底哲學的核心部分。蘇格拉底的詰問法是用一系列問題,使得回答者發現自己對所討論的題目有知識上的局限性和錯誤假設。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迫使人們思考自己假設的合理性。蘇格拉底的反諷是當老師的一開始就對所討論的題目表示一無所知,提問學生,讓學生回答,許多時候,最後學生的得到的結論往往和自己的最先假設相反。例如,他問,為什麼人生是美麗的,經過一系列的問題,回答者往往會得出人生並不美麗的結論。



蘇格拉底哲學理念對當代社會的影響:

蘇格拉底被譽為西方社會的哲學之父,他的哲學理念和詰問法深入西方社會及文明,我們可以看到在下面幾個方面至今仍然有其影響力。

道德:追求精神上的完善比追求物質上的財富更好,人們應該看重並審視自己的倫理道德價值。

社會:蘇格拉底敦促人們共同努力建設所在的社區和相互之間的友誼,認為這樣有益於人類社會的共同成長。

科學:蘇格拉底的詰問法是當今科學研究的柱石。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在解決一個問題之間先要提問,在尋求這個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最終找到對原始問題的答案。(The method consists of solving a problem by first asking a question, and you would find the answer to your original problem while finding the answer to your question.)

政治:蘇格拉底反對民主制度,但他也不贊成君王制度。他認為最好的統治者應該是哲學家,可能他覺得哲學家善於思考吧。後來帕拉圖是不是在他的這個理念上發展成精英治國的理論,就要等到我女兒做帕拉圖的考證文的時候再得出結論了。



說幾句題外話,我女兒自從上六年級以來,差不多每兩三個星期寫一篇文章(essay)。迄今為止已經寫過敘述一件事情的文章,敘述自己感受的文章,談論自己喜好的文章,正面論證文章,反面爭論文章,說服他人文章,接龍(老師給一句話開頭接著寫下去的)文章,幾個同學合寫小故事,現在又寫考證文章。記得自己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所寫的作文無非是「我難忘的一件事」,「記我做過的一件好事」,「我是怎樣學雷鋒的」,「春遊」等,和美國小學生學習各類文章的寫作不能同日而語。倒是我們那時正趕上文革,寫大批判稿,學習毛著心得和自我檢討書最拿手。



Read more: 和孩子一起學習蘇格拉底 - Giada的日誌 - 貝殼村
沙發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6-26 03:29 | 只看該作者


這個蘇格拉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6-26 04:13 | 只看該作者
太對了,就是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621

帖子

446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67
4
Giada 發表於 2013-1-5 13:51 | 只看該作者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6-25 11:29
這個蘇格拉底?

這人叫蘇格拉底?哲學問題就像是足球,可以被踢來踢去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1-5 15: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白露為霜 於 2013-1-5 07:28 編輯
Giada 發表於 2013-1-4 21:51
這人叫蘇格拉底?哲學問題就像是足球,可以被踢來踢去的。


巴西球星蘇格拉底 (80年代的,你可能太小)。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 ... 9%E7%BB%B4%E6%8B%8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621

帖子

446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67
6
Giada 發表於 2013-1-6 10:58 | 只看該作者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1-4 23:35
巴西球星蘇格拉底 (80年代的,你可能太小)。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6%A0%BC%E6% ...

啊,那是我太老了。 還真不記得這個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0 07: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