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環球時報:有必要冷靜思考《南方周末》新年致辭被改事件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3-1-4 17: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1/4  消息來源:環球時報  

《南方周末》新年特刊被廣東省委宣傳部改動一事,被該報記者通過微博抗議后,昨天在網際網路上已是沸沸揚揚,一些境外媒體也關注到此事。網際網路上有不少意見領袖支持《南方周末》編輯部,微博上還出現以該編輯部落款署名的措辭強硬的聲明。這樣的公開衝突在中國媒體中相當罕見。

  實事求是說,重大報道接受官方的某些意見,這樣的經歷中國很多媒體都有過。官方對媒體的重大報道做些具體指示,這是中國新聞管理時而穿插的一種方式。總體來看,中國的新聞報道越來越開放,來自官方的具體指示似呈逐漸減少的大趨勢,但與此同時,媒體管理的大結構沒有變。

  《南方周末》的這件事,是媒體管理模式遇到挑戰的突出例子。這種挑戰其實一直在積累。長期以來,很多媒體針對政府部門的指示打「擦邊球」。官方和媒體都挺累的。微博的出現,給媒體記者提供了額外陣地,不斷有宣傳指示或執行過程被捅到網上,出政府部門的「丑」。這次事件目前不很清楚是《南方周末》整個編輯部的正式行為,還是幾位編輯的個人行為。

  中國的社會現實和媒體治理環境都在快速變化。社會多元化推動了思想多元化,西方價值觀影響了中國很多知識分子,對輿論界的影響尤其大。與此同時,中國市場化媒體在體制上也紛紛脫離事業編製,它們競爭激烈,生存環境嚴酷,媒體人境遇也大不如前。讓基層媒體人有「大局觀」越來越難。

  在國家大的路線方針框架下,以及在現有管理體制下做探索創新,這對很多媒體人缺少吸引力。媒體人更流行的探索是如何使「普世價值」在中國的落地最大化,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媒體的利益。很多人對這樣做的「正義性」堅信不疑。

  中國處在社會轉型期,不可否認,一些媒體人對「普世價值」的推崇,成為促使中國進步複雜合力中的推力之一。中國治理難就難在如何管理那些常常是錯綜的、甚至南轅北轍的各種力量。

  現實或許是,老的媒體管理體制不可能原封不動繼續下去。時代在前進,管理需要與時俱進。中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有了千絲萬縷的交叉和聯繫,人員流動性大得驚人,從業者實現利益的方式也早已突破了傳統,而且中國境內外的媒體也有了很方便的互動。傳統管理已經裝不下如此龐大的複雜性。

  然而無論怎麼管理,中國媒體不可能成為同西方一樣的媒體,這應是中國所有媒體人選擇入這個行時最基本的判斷。中國的政治體制與西方不同,媒體無法脫離國家政治現實而單獨、浪漫地存在。媒體是中國改革最活躍的因素之一,但它的擺動幅度不可能是無限的。

  中國媒體需要走一條富有本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契合國家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媒體的唯一現實之路,也是光明之路。其他的路都是幻想,根本走不通。

  在網際網路2.0時代管理媒體是件很難的事。因為很多人認為任何「管理」都是對「新聞自由」的干涉,就像網際網路立法一樣,在輿論場上很容易受到抵觸。

  有效的媒體管理不能僅僅依靠權力,還需要從業者對管理的必要性達成基本共識,很多管理目標需通過媒體的自治來實現。官方需要為創造這樣的共識多想辦法,多下功夫。

  希望《南方周末》的這件事能對管理部門,也對媒體從業者們都帶來觸動。中國要繼續前進,決不是通過簡單的管理或者簡單的對外模仿就能實現的。我們得接受這幾代人不得不糾結、反覆探索的宿命。 [ 俺想說幾句 ] [ 查看網友評論( 10 )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