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破壞統一有三元兇,那中國統一的真正敵人是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1-2 2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統一的真正敵人只有三個,日本、美國還有中國人自己。


數千年來,大浪淘沙,人世間的戰爭波瀾壯闊,遠自盤古開天,中華民族就註定要承載統一四海,天下承平之重任。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讓其歷盡磨難,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沒體會過痛苦的人是不會知道什麼是幸福的,一個沒體會過恐懼的人也不會知道什麼是勇敢。中華民族的復興猶如鳳凰涅槃,必將浴火重生。

中華民族要重新威鎮四海,必先完成統一大業,在這個過程里,我們必須面對擋在前進路上的敵人。敵人很多,但真正有企圖有實力的屈指可數。我們要找到他盯緊他,正如東邪廝殺在一群馬賊中時,他很快找到了馬賊里真正的高手,那個左手使刀的刀客,除掉他,馬賊便落荒而去。

兵法雲,水無常勢,兵無常形。斗轉星移,敵我力量消長,最強大的敵人也在變化,一百年前,八國聯軍進北京之時,西方列強不相上下,皆是我中華的強大敵人。二戰以後,成為我心頭之患的不過是美國和日本。

日本無疑是人類發展史中的另類,智商不斷進化而人性不斷泯滅,戰爭期間化學武器與細菌戰無所不用其極。即便戰後,當今的日本亦流行變態的文化風俗。二戰期間它是中國面對的直接敵人,但在中國人心裡,日本永遠都不會是最強大的敵人,一條狗,再咬人也是一條狗。

一些慣於崇洋媚外的洋奴,總津津樂道於日本經濟的發達,技術的先進,管理的科學,老是宣揚著學習與超越的幌子打擊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

在日本經濟繁榮的背後是什麼呢,是無數二戰勞工的血淚,是被侵略的亞洲國家的黃金搭就的基礎。日本的發達經濟是來源於掠奪,而不是勤奮!

日本的技術先進嗎,可日本的產品幾乎無一例外的具有可替代性,從汽車到電子產品到日用品,歐美產品以及眾多國貨均已達到或領先其技術水平。筆者單位所從事生產的一種冷卻設備是完全的國貨,有一個日資的同行,作為競爭對手,我無意刻意貶低對手,但其產品質量不及國貨卻是事實,這是經過數年的設計院以及用戶的評價得出來的,所以在京的眾多大型項目招標中,我們經常擊敗競爭對手而中標,所以,朋友們,我以一個技術人員的身份告訴大家,進口貨不一定比國貨好。

至於說日本的管理科學,近年來倒是有不少反例證明其管理的弊病,在不少日資公司,雖然上至董事下至職員坐在一個大開間的辦公室里,貌似平等,實則日本人的等級觀念嚴重,對外民族偏見又深。近年來日資家電業在中國市場的潰敗,與日方管理不善,不能啟用本土高級僱員有很大關係。

與其說是一種制度的優越,還不如說是一種產品的優越,如果你生產的產品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即便你不實行ISO,不採用GMP,那你作坊式的管理方式也會有人認可。

日本在二戰時是我們的強敵,因為那個時候,從人民的角度說,民眾在新舊體制的變革下尚未完全覺醒,從國家的角度說,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日本人得以有機可乘,日本競爭角色的弱化,不是在中國核武器試驗成功之後,而是在中華民族覺醒之後,一個完全覺醒的即便沒有核武器的中國也足以毀滅日本。

下棋的人都知道,只有與高手過招才會長進,美國人正是中華崛起的高級陪練。

美國似乎從成立之初就為稱霸而來,屠殺了美洲原住民之後就開始向世界擴張。可以說沒有美國,也就沒有了今天中國統一的問題。

美國現今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一個民族真正的實力在於其核心的文化,堅船利炮攻得下一個國家的城池,但攻不下一個民族的靈魂。美國侵略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戰爭是為明證。當我們在傳媒上見到手無寸鐵的小孩子舉著石頭砸向美軍的戰車時,我們可以斷言,美軍最終註定是個失敗者。

美利堅是個沒有根的國家,一旦衰落便會土崩瓦解。這是人類史上霸權國家的歷史必然。

美國經濟力量的強大一半在於其產品本身的優越,另一半在於霸權文化的宣傳。在中國,以日用品市場為例,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在飲料市場上稱雄,在於其產品的優越嗎?大概任何一個受過教育的成年人都知道可樂基本上毫無營養價值,這一點就連可口可樂的總裁都承認,如果不是強大的宣傳攻勢與營銷策略,誰會願意喝這90%的碳酸水呢。

再比如寶潔公司的產品從洗衣粉到洗髮水等等幾乎佔了中國市場的大部,可問題是,國產品牌真的就不如寶潔產品嗎?試過的人都知道,心理因素往往影響了評判的態度。

真正處於領先地位的航天與計算機業,中國已經奮起直追,差距在日益縮小,而且發展的速度甚至會逐漸超出我們的想象。

今天的中國不怕任何的封鎖,倒是整個世界日益離不開中國。

有人說沒有美國世界會停止,其實這世界沒了誰都不會停止,停止的只是曾經的生活方式,與其擁有電腦汽車,但生活在戰爭的恐懼里,我寧可選擇生活在沒有電子產品的和平年代。

綜上所述,當今美國人的侵略霸權行為破壞了他一貫標榜的民主榜樣形象,他的產品的50%形象價值在不斷縮水。至於另50%的技術價值,也會因中國產品的進步而貶值。

美國的產品貶值后,經濟實力便會下降,失去了經濟支持的美帝國軍隊是支撐不了多久的。至於為了台灣與中國爆發全面戰爭,似乎不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要知道不久的將來任何一個敢於挑戰中國的國家必將面對亡國的危險。一方面,我們要做好與美國全面戰爭的準備,一方面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

一個人,困難的不是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國家亦如此。如何解放思想,認識自我,統一民意,達成共識,才是我們的世紀難題。

因此,未來中國統一的最大敵人,也許正是中國人自己,這個中國人,包括台灣人,也包括大陸。

在將來,中國實力空前強大之時,也許美日等對手早已知難而退。但面對台灣,我們該採用什麼方式統一呢,這裡有一個不能迴避也不該迴避的問題,那就是台灣的民意。

台灣不同於港澳,她大部分時間是中國人在管理,但是卻有著與大陸不同的制度,共同的文化淵源與半個多世紀的分離導致了我們在統一方式上的矛盾。如何統一民意,達成一致,卻是兩岸要面對的最大難題。比如一國兩制,是否適用於台灣,廣大人民會不會接受。

關於兩岸關係,本質上是沒有不統不獨一說的,不統便是獨!

如果大部分台灣人不想統一,我們怎麼辦?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武力。台灣島不只是台灣人的,她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武力統一從表面上看是殘酷的,但長痛不如短痛,如果採用武統,台灣將實行與大陸完全一致的政治經濟制度,與中國的其他任何一個省沒有區別。台灣島不只是台灣人的,但北京也不只是北京人的,台灣同胞可以到大陸任何城市定居。歷史上台灣的分裂主要由於其孤懸海外,但現代科技的發達與交通的進步,必將使空間不再成為障礙。

在統一與獨立的問題上,台灣人對我們(大陸)不是兄弟便是敵人,沒有第三個選項。

我們只有準確了解了台灣民意之後,才能作出武統還是文統的定論,選擇回歸還是叛變將是台灣人對自己的命運做出的選擇。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0

主題

20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1
沙發
gaoji 發表於 2013-1-2 21: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gaoji 於 2013-1-2 22:28 編輯

「中午吃飯,大家討論哪個國家最排華?於是開始列舉,限制華人自由出入、限制華人買房、限制華人買車、限制華人子女自由上學、強迫華人繳納更高的稅、限制華人購買更高價的油、繳納更貴的網費、給華人吃地溝油蒙牛奶粉、不允許華人上Facebook、剝奪華人選舉權……最後,所有人都不說話了 」
.
幸虧有台灣,否則我們真的以為中國人就這麼賤,不配搞民主。幸虧有台灣,否則我們真的以為中國的政權更替一定會血流成河。幸虧有台灣,否則我們真的以為美國是中國的天敵,中美不可能友好。幸虧有台灣,否則我們真的不相信中國人推翻獨裁後上來的居然不是獨裁了。幸虧有台灣,我們看到了中國還有希望!

關於兩岸統一,馬英九提出了一個前提條件:大陸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結果土共就沒聲音了。然後繼續用所謂的一國兩制的幌子來招搖撞騙,香港現在倒是一國兩制了,看看香港」回歸「15年後的現狀:出現地溝油了、相當多的媒體被收買,發新聞都用通稿了、學校要推行」國民教育「的洗腦課了,而且從娃娃抓起、港人被扣上「港獨」的帽子了、港人對大陸的認同度越來越低了、遊行的自由越來越受到限制了.......

趕快把你充滿腐屍臭味的大一統邏輯收起來吧,當今世界正向不可抗拒的公民社會轉變,不可以打著主權的幌子肆意踐踏人權。對於一個獨裁納粹性質的政權來說,這樣的國家越強大,國民遭受的苦難就越深重,不僅對本國來說是個災難,對世界來說也是個災難。前納粹德國就是例證,而納粹的準確翻譯就是:國家社會主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1-2 23:52 | 只看該作者
gaoji 發表於 2013-1-2 21:09
「中午吃飯,大家討論哪個國家最排華?於是開始列舉,限制華人自由出入、限制華人買房、限制華人買車、限制 ...

希望兩岸為中華民族的統一找到一個理想的方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3: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