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為何格外關注李自成?

[複製鏈接]

2352

主題

2650

帖子

35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電腦磚家 發表於 2012-12-31 1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一折戲就叫《闖王進京》。闖王是名副其實闖進來。據史料記載他是帶著兵馬從八達嶺長城豁口打過來的,呈泰山壓頂之勢。城北沙河或順義一帶某十字路口樹立著李自成揚鞭躍馬的青銅塑像,作為今人的紀念。闖王進京,是為了坐江山的,或者說,為了做皇帝。

  1949年毛澤東離開河北西柏坡,準備進入和平解放了的北平(他在西柏坡指揮打贏了三大戰役),在動身之前,特意做了一個重要的講話,大意為「我們不能學李自成」以及「要防止糖衣炮彈」等,可謂高瞻遠矚,語重心長。

  毛澤東帶領解放軍進入北平,新中國就成立了。歷史掀開全新的篇章。黃震將軍為西柏坡題詞:「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毛澤東是乘火車北上的,第一夜好像就住在香山腳下的頤和園。後來住進中南海。

  毛澤東進入北京城時,比李自成要虔誠多了、謙虛多了。他說:「我們是來趕考的。」正因為如此,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作為先驅者的李自成,考試不及格,早就被淘汰了。

  根據毛澤東的說法:李闖王是被糖衣炮彈打倒的。糖衣炮彈到底什麼樣子?我很好奇。不會跟北京的糖葫蘆似的吧?它的命中率為何這樣高呢?以至見慣了槍林彈雨的共產黨人都呼籲對此保持警惕。

  看來糖衣炮彈雖像糖葫蘆一樣可口,卻是劇毒的。李自成中了「暗器」,翻身落馬。

  其實,從來不曾有軍火商製造過這樣的「秘密武器」。所謂的糖衣炮彈,本身並無殺傷力,是由我們內心的慾望所引爆的。

  以「造反派」的身份攻克帝都,並且還逼死了皇帝——這就是李自成。他不僅做了梁山好漢宋江所不敢做的夢(「殺了鳥皇帝」),而且他那種「擒賊要擒王」的勇氣與魄力,恐怕連後來的洪秀全也要自嘆弗如。難怪當時有迂腐的儒生感嘆:「這人為千古歷來流寇所未有。他的猖獗,除是唐末五代之間黃巢一個人可以比得他住,餘外就沒有與他比的了。」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揭竿而起的李闖王自西安發兵,經過山西大同,直逼居庸關。目標很明確:「今大兵既興,志在與朱明共爭天下,若破北京,則國皆為我有關。」過關斬將之後,於三月十六日圍困了笈笈可危的北京城。三月十八日傍晚攻克廣寧門(今廣安門),導致山窮水盡的崇禎皇帝弔死在一棵樹上——他自盡前還在推卸責任:「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第二天早晨,李自成率領大部隊通過大明門(即天安門),像夢遊一樣進入紫禁城。據說頭戴白色氈笠、身穿藍布箭衣、騎著烏龍馬的李闖王,張弓搭箭,輕而易舉地射中了城樓上的門匾——以這禮儀性的動作來象徵一個農民對一個王朝的致命一擊!這一箭戳穿了泱泱大朝的脊梁骨,以及那曾經不可一世的神話。

  闖王進京,可以說一開始就坐在一顆巨大的定時炸彈上面(僅僅四十二天就爆炸了。)畫棟雕梁、燈紅酒綠,再加上衣香鬢影呀什麼的,闖王立馬就暈了。於是改元大順,充分體驗當皇帝的滋味。至於他手下沒見過世面的子弟兵,自恃立下汗馬功勞,更是醉卧長安、樂不思蜀。

  闖王住進了夢寐以求的紫禁城,首先想到的是好好犒勞自己。凡是皇帝享受過的,都要一一嘗試。雖然把數萬名太監全部驅逐出宮,卻將三千粉黛留作己用。恨不能融化在這溫柔富貴鄉里。夜夜狂歡,甚至連續數日不曾出宮視朝。他登基后唯一的政績,就是「追贓助餉」,處決了一大批前朝的貪官污吏,將其私產罰沒充公,然後論功行賞,散發給將士們作工資,皆大歡喜。說白了,他只是在模仿梁山好漢的江湖作風,並未進步到哪裡。開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抓革命、促生產」,而只想到搜刮銀餉,確實有負眾望。

  李自成想當皇帝是肯定的,想搜羅點糧銅也是可以理解的,錯只錯在他還想到了衣錦還鄉(典型的中國暴發戶的理想),榮宗耀祖,並且讓街坊四鄰羨慕。這一點是有史料可查的。李自成認為「十個燕京也比不上一個西安」,可見他並不情願在北京安家落戶(「北京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北京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中途遇見的最大的一座客棧、飲馬、歇腳、飽餐一頓之後,還是要打道回府。當然,最好是把此地的寶貝全搬運回去。所以他特設「比餉鎮撫司」,向明王朝的皇親國戚、遺老遺少們追索贓銀助餉,共獲白銀七千餘萬兩,僅此就讓他喜上眉梢了。如此地易於滿足,這樣的胸襟,確實顯得有點小了。

  李自成把幾萬名太監哄出紫禁城,就感到天空地廣,可以高枕無憂了,卻一點沒把山海關外的邊患當回事。他未慎重對待遠處黑雲壓城城欲摧之態勢。

  李自成僅在北京城裡做了四十二天皇帝(用俗話說就是「吃了四十二天餃子」)。

  毛澤東能夠正視李自成的缺陷。當然,他也有自己的缺陷。

  他進入北平后,接到解放軍攻佔國民黨老巢南京的捷報,特意賦詩:「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而李自成缺乏的,恰恰是這種一鼓作氣、擴大戰果的雄心。說到底,他不過是楚霸王的翻版。所以他的失敗,亦是情理之中的。

  如果不能吸取這前車之鑒,就無法超越李自成,以及他身上的局限性。

  1949年春,毛澤東進入和平解放了的北平,一開始住在香山的雙清別墅。在此期間,華北軍區負責給失修多年的中南海打掃衛生,整整花費兩個月,動用了一支龐大的卡車隊,運送太液池裡挖出的淤泥。中南海就像布滿雲翳的眼球,做了一番「白內障手術」,終於恢復了明亮。

  據孫寶義、張同錫編著的《毛澤東的祖國山河情》一書講述,葉劍英建議黨中央進駐中南海,毛澤東不願意:「我不搬,我不做皇帝……這是原則問題。」

  他忌諱皇帝住過的地方。「進城之前,毛澤東特意號召全黨看一看郭沫若寫的《甲申三百年祭》。這本書講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如何驕傲又如何失敗的。」

  后經周恩來的勸說,毛澤東才同意搬進中南海——「主要是從安全考慮的,四周的紅磚高牆是很好的安全屏障」。

  太廟改換門庭,成為勞動人民文化宮。在天安門東側,同樣開鑿出一道大門(和中山公園大門左右對稱)。門牌上「勞動人民文化宮」這七個字,是新中國的領袖毛澤東題寫的,龍飛鳳舞。據說這一設想,也是布衣出身的毛澤東的點子。勞動人民當家做主了,自然有權利將皇帝的家廟改造為自己的樂園。這真正是一種翻身的感覺。我覺得文化宮的「宮」字用得很好。在舊時代,它是皇帝專用的一個名詞。憑什麼只能他一個人用?不管故宮抑或太廟,都已非一個人的天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