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鬥上崗 為亞太區導航 性能不輸美國GPS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12-29 0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12-28 僑報

  性能不輸美國GPS 軍民兩用有利國防

  

  製圖/新華社

  

  冉承其介紹北斗系統標誌:蘊含北斗七星、太極陰陽魚、司南、網路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等元素並以圓形構型。中新社

  

  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製的一款手持導航應急終端產品。  中新社

  

  浙江台州市公安邊防支隊通過「北斗星通」漁船安全保障管理系統,實時服務管理出海作業漁船。 中新社

  中國自主開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7日正式為亞太地區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總體性能與美國GPS系統相當,除能滿足本區域的民用需求外,也有利於中國的國防建設。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航天最大規模的系統工程,也是繼載人航天工程后,中國航天工業能力的又一次大幅度提升。

  向亞太區提供導航 三步走完成兩步

  2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中國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當日起正式提供區域服務,標誌著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順利完成。

  中新社報道,據冉承其介紹,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簡稱北斗系統,英文名稱為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縮寫為BDS,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北斗系統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2000年已建成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解決了中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有無問題;第二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形成區域覆蓋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2011年12月27日起,北斗導航提供試運行服務。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統今年完成了4箭6星發射,擴大系統覆蓋範圍,增強星座穩健性,提高系統服務精度。目前,北斗系統在軌衛星和地面系統工作穩定,通過各類用戶終端測試和評估,系統服務性能均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27日,北斗系統在繼續保留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有源定位、雙向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基礎上,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

  北斗系統空間信號介面控制文件(ICD)正式版的中、英文兩種版本和北斗系統標誌,也同期正式公布。ICD規範北斗系統和用戶接收機之間的信號介面關係,是開發製造接收機及晶元所必備的技術文件,旨在鼓勵中外企業研發北斗應用終端,推動北斗廣泛應用。

  應用

  軍民兩用 打造國防利器

  對於北斗的民用應用,冉承其介紹,現在帶有北斗導航衛星功能的衛星導航儀已開始向社會投放進行試用。例如,在與中國交通運輸部聯合開展的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監控管理服務示範系統應用中,已有全中國9個省市的10萬輛車安裝了北斗,有效降低運輸成本、提高出行安全。

  和GPS系統相比,北斗晶元的價格雖然較高,但在性能方面已達到或接近。冉承其呼籲,動員全社會力量更多應用、參與,讓北斗晶元價格儘快降下來。

  據介紹,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自2003年正式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和國家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產生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特別是在中國南方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及上海世博會期間發揮重要作用。

  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美國的GPS原來是為軍用開發的,北斗系統和解放軍的合作如何?」冉承其回應,建設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基於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會促進國家導航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國家信息化的建設以及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大家也非常清楚,衛星導航系統就是一個軍民兩用系統,它的建設對中國的國防建設是有利的,它應該有利於中國的國防建設。

  國際合作 將建全球監測評估系統

  冉承其在發布會上表示,作為開展國際合作的內容之一,中國將著力建設全球衛星導航的監測評估系統,促進全世界的衛星導航監測資源共享,保障用戶利益。

  中國在衛星導航領域的國際合作還包括:注重和美、俄、歐盟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的交流和合作,推進系統的兼容和互操作,從系統層面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讓北斗儘早融入其他系統,推動多系統融合應用;注重北斗的國際標準先行,推動北斗儘早進入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海事組織、移動通信組織等;同相關國家和組織著手開展北斗的培訓。

  冉承其稱,中國去年公布北斗系統空間信號介面控制文件的測試版,那時北斗系統尚未完全建成,之所以那麼早公布,就是要表明中國政府的態度:願意儘早促進北斗的應用,願意更開放北斗的國際應用。

  冉承其透露,北斗系統近期還將和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以及泰國、韓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開展交流與合作。北斗系統首先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由於北斗系統的加入,亞太的國家和地區應該能夠享受到比以往更好、更優質、更低廉的導航服務。

  特色

  媲美GPS 服務位置精度達10米

  冉承其說,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中國和周邊地區已經可以獨立提供衛星導航定位授時服務,總體性能與美國GPS相當。

  他介紹,在中國及周邊地區,北斗系統基本服務性能包括:位置精度為平面10米、高程10米;測速精度為每秒0.2米;授時精度為單向50納秒;可提供雙向高精度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通過廣域差分和地基增強等手段,北斗系統服務性能還可進一步提高,滿足各類用戶需求。

  兼容GPS 用戶可發送自己位置

  眾所周知,在全球衛星導航市場中,美國的GPS開發早,佔領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這對後來者中國北斗導航系統投入應用來說是最大挑戰。然而,北斗導航系統擁有獨門絕技,將成衝擊市場的「殺手鐧」。

  與GPS相比,北斗有自己的特色服務。除提供其他系統所具備的無源導航定位授時服務外,還保留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試驗系統所具有的位置報告、短報文服務。

  此外,北斗還將導航與通信緊密結合起來。「一般的GPS用戶只會知道自己在哪個地方,但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了這項功能外,還可以讓別人知道你在哪兒,還可以讓自己知道別人在哪個地方。」冉承其說。

  同時,北斗系統還可與GPS等系統兼容共用,對衛星導航用戶來講,由於北斗系統的加入將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更好的用戶體驗。

  「錢景」

  有錢途 導航產業規模今年超1200億

  有專家預計北斗系統的產業規模到了2020年可達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但冉承其指出,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前景光明,「今年的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已逾1200億元」。他也希望屆時北斗系統能搶佔目前由美國GPS佔據90%以上的中國導航市場,在2020年把份額提高到70%至80%。

  對於北斗系統建設的具體花費,冉承其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是中國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所以經費投入是由中國政府重大專項來支持,到目前為止總經費是幾百億元(人民幣,下同)。

  冉承其表示,北斗後續要建成全球性的衛星導航系統,預計要投入的經費更多一些,大概四五百億以上。這一投入,較GPS等導航系統略低。

  展望

  10年內覆蓋全球 還需40顆衛星

  冉承其表示,下階段,北斗系統將用10年時間進行覆蓋全球的建設,儘早提供全球服務。為此預計還需要發射40顆左右的衛星。他透露,明年北斗沒有發射任務,後年起會「緊鑼密鼓開始後續組網發射」。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四強各有所長

  美國GPS 優勢:成熟

  GPS原是專門用於為洲際導彈導航的秘密軍事系統。現運行的GPS系統由24顆工作衛星和4顆備用衛星組成。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產業已成為美八大無線產業之一。GPS的全球銷售額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長,2005年全球GPS市場達310億美元。

  中國北斗導航 優勢:互動開放

  北斗系統具備在任何時間、地點為用戶確定其所在的地理經緯度和海拔高度的能力。北斗能使用戶知道自己的位置,還可告訴別人自己的位置,特別適用於需要導航與移動數據通信的場所。中國還致力於提高北斗系統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兼容性。

  歐盟伽利略導航 優勢:精準

  衛星數量多達30顆,軌道位置比GPS高。伽利略可為地面用戶提供3種類型信號。最高精度比GPS高10倍,確定物體的誤差範圍在1米內。如果說GPS能找到街道,伽利略就能找到車庫的門。

  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

  優勢:抗干擾能力強

  格洛納斯由24顆衛星組成,是由俄軍方負責研製和控制的軍民兩用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儘管其定位精度比GPS、伽利略稍低,但抗干擾能力卻是最強的。

  全球聚焦北斗「照耀亞太」 認為中國擺脫對美依賴

  雖然衛星導航系統用途眾多,在民用領域應用普遍,但自中國開發北斗以來,西方議論最多的卻是其軍事意義,將其視作中國擺脫對美國GPS依賴、提升軍事太空技術的重大一步。

  「一個旨在最終同美國GPS競爭的導航系統」,美聯社如此形容北斗。日媒則擔憂,中國將更「戰略性地」利用自己的導航系統,在島嶼爭端中獲取優勢。NHK電視台稱,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正在給中國帶來軍事能力的巨大提升。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7日報道「北斗提供區域服務」的網頁上,有一篇文章的鏈接,題目是「『難忘的恥辱』推動中國開發自己的GPS」。文章說,北斗固然有明顯的商業價值,不過對軍方更是至關重要。一名高級軍官透露,1996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台海局勢緊張,解放軍隨後展開大規模軍演,向距離台灣基隆軍事基地只有18.5公里的東海海域發射了數枚導彈作為警告。一開始導彈準確命中目標,但後來有兩枚導彈失去跟蹤。事後分析認為,兩次失敗或許是由GPS突然中斷造成的。大多數現代導彈依靠內置計算機系統和衛星定位組合實現導航,失去衛星信號將嚴重影響準確度。GPS完全由美國政府控制運行,美方會在緊急情況下關閉服務,使其僅供美國軍方使用。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8: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