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糧食進口量激增 玉米進口為去年同期15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12-17 01: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11-02 17:43:39)

近幾個月來,糧食進口的大幅增長引人關注。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下稱信息司)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我國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急劇擴大,達298.1億美元,同比增長75.0%。

在所有的農產品種類中,大豆和玉米的進口量尤為矚目,大豆到7月份已進口3492.0萬噸,同比增20.1%,而玉米的進口量達到312.7萬噸,為去年同期進口量(20.9萬噸)的15倍多。一向進口量不多的大宗穀物今年上半年進口也出現暴漲情況。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下稱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農產品進口量大增的原因是今年4-6月份,國際糧價處於較低價位,所以國家適時地進行了低位吸儲。

不過李國祥預測,受7月份以來美國的大豆和玉米因大面積乾旱而大量減產的影響,國際豆價和玉米價格一度飆升,並長期處於高位運行,8月份我國的糧食進口量與1-7月份相比,會適度下降。

未來糧食進口將持續加大

除大豆和玉米的進口量大增之外,1到7月份,大米、小麥這些大宗穀物進口量也增長不菲,雖然其絕對數量與國內年產量相比,尚處於相對較小比率。

農業部信息部數據顯示,1-7月,我國穀物共進口868.2萬噸,同比增261.3%;進口額29.8億美元,同比增220.0%。其中,小麥進口244.6萬噸,同比增268.4%。玉米進口312.7萬噸,為去年同期進口20.9萬噸的15倍;稻穀和大米進口141.3萬噸,同比增238.4%。

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稱,近年來我國的糧食進口呈逐年擴大的趨勢,考慮到我國民眾對糧食及由其衍生的肉蛋奶等副食品的需求將會逐步增大,且隨著民眾收入增長,肉蛋奶在民眾的食品消費結構中比重將逐步擴大,上述數量和結構上的雙重調整,將決定我國的糧食需求量還會繼續擴大。雖然近年來我國的糧食產量一直在增大,但其步伐跟不太上需求增長,因此適當增加進口是形勢所迫,是必要和必須的。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鄭風田則表示,我國糧食增長的代價很大,在一些西部地區,所有的水資源消耗量中,90%以上的水都用在了農業上,而這些地區本來是不太適合於種植農作物的,但由於地區貧困,當地民眾買不起商品糧,從而選擇了自己耕種,而當地政府也沒有從道義和職責上幫民眾解決口糧問題,反而鼓勵這種行為,並大肆修建水渠、水庫等水利設施,從而導致當地的資源急劇惡化。

在東北地區,為了增加糧食產量,大豆改種玉米,玉米改種水稻的行為十分普遍,這一方面是迫於國家和當地政府追求糧食產量的政策,另一方面,種水稻比種玉米來錢,種玉米比種大豆來錢的現實也決定了民眾的種植意願變化。而這種行為的後果是數百年來形成的東北黑土地被破壞,大量土地出現板結、沙化、鹽鹼化等現象。除此之外,大量施加化肥農藥的種植行為也讓我國大部分農業產區的面源污染十分嚴重,一些地區甚至出現鎘大米、毒大米等惡性環境事件。

進口的不是糧食,是資源耕地、水資源的硬性約束以及環境保護的意識日益增強,導致近年來我國糧食進口量大量增加,目前國家採用的是「有保有壓」、「保主糧棄輔糧」的策略。

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統計,去年我國從國際市場進口的農產品達5800多萬噸(包括大豆在內)即1160多億斤,而去年我國農產品的總產量為11424億斤,也就是說去年進口量超過國內產量十分之一。

目前我國進口的農產品中,大豆、植物油和棉花為大宗,陳錫文預計2012年中國大豆產量為1300萬噸,進口量預計為5500萬噸。棉花方面,去年進口331萬噸,國內總產量660萬噸。植物油去年進口674萬噸,國內產量則在1000萬噸左右。

實際上,這佔國內總產量十分之一強的進口農產品,代表的是水、耕地這些資源,表面上進口的是產品,實際上替代的是資源。按照陳錫文的估算,如果5500萬噸大豆不進口自己種,需要4.4億畝耕地,7000萬噸的進口植物油,需要1.6億-1.7億畝耕地,在目前我國耕地面積相對緊張的情況下,要求這些農產品全部實現供給,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李國祥和鄭風田均表示,目前小麥、玉米等主糧進口量雖然增速加大,但其佔國內總產量的比重微乎其微,因此適當增加進口量,並不會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解決糧食問題,應該有全球視野,在依靠自身的基礎上,通過貿易來解決國內資源不足的問題。

目前我國進口的糧食價格普遍低於國內收購價格,增加進口是否會衝擊國內價格,從而影響廣大農民的種糧的積極性?李國祥認為這種看法是多慮了,因為,一來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在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上有保護條款,目前小麥、玉米、稻穀和大米以及棉花的進口我國均有關稅配額制度,而這些配額主要是掌握在國有糧油貿易公司手中,如此可以保證進出口的量不至於太大衝擊到國內市場,且國家容易追蹤,市場不會擾亂。二、目前的進口主要是出於補充國內缺口和儲備目的,不會在大範圍上對國內的糧食市場造成替代性衝擊。不過李國祥也表示,應該考慮到這種風險,適時地準備應急預案,並在考慮到城市居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國內農產品的價格,從而增加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沙發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7 06:51 | 只看該作者
改開三十幾年實行的自生自滅式的小農經濟農業政策,把中國的戰略儲備糧庫基本都掏空了。糧食不夠吃就是不夠吃,再吹得天花亂墜也沒有用。試問,如果中國的糧食儲備像當年「備戰、備荒、為人民」時代一樣充足,現在每年進口這麼多的糧食,哪裡有糧庫可以儲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3
小辣辣 發表於 2012-12-17 23: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12-12-17 23:35 編輯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7 06:51
改開三十幾年實行的自生自滅式的小農經濟農業政策,把中國的戰略儲備糧庫基本都掏空了。糧食不夠吃就是不夠 ...


6-70年代進口的為主糧,現在進口為豐富人民生活。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32510

1950-2008年中國大陸歷年人均糧食產量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32510

中國2012年三大糧食種類出口量大增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3251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4
小辣辣 發表於 2012-12-17 23:2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糧食進口問題,其實不是最近開始的,60年代中國糧食國際貿易出現了進大於出的凈進口局面,糧食進出口比是2.04:1。糧食出口大幅度下降,糧食進口大幅度增加。累計出口糧食 2155.19萬噸,比50年代減少了72.91萬噸,出口糧食最高年份也只有299.44萬噸(1967年)。出口糧食在1960年比1959年減少 143.71萬噸之後一路下滑,直到1963年以後才逐漸得到恢復。出口糧食的主要品種仍然是大米,而且大米出口換回了很大一部分進口糧食所需要的外匯。累計進口糧食達到4400.62萬噸,比50年代增加4317.09萬噸。在進口糧食中,小麥進口累計達4328.51萬噸,占進口糧食98%還多,比例最高為98.8%(1969年)。60年代小麥平均進口水平約為世界小麥總進口水平的10%,大多數年份都佔據著世界糧食進口第一或第二位。

從進口糧食的來源地看,自從60年代初首先開啟了中國和加拿大的大宗小麥貿易的先河以來,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和阿根廷成為中國進口糧食的最大供給者。 60年代,中國更主要的是從加拿大進口食用小麥和大麥。從1961年1月到1963年1月,中國從加拿大進口了4800萬噸小麥和100萬噸大麥。 1961年2月,中國又向加拿大提出了長期購買糧食的要求,很快得到了加拿大的同意和購買糧食的貸款。因此,進口糧食往往是採用長期糧食協定的方式進行支付。到70年代,美國和阿根廷也成為中國進口糧食的重要供給者。美國在1973年和1974年向中國出口了大量小麥(佔美國小麥出口量的7%)。
http://www.sinonet.org/bbs/thread-10294-1-1.html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5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8 01:01 | 只看該作者
小辣辣 發表於 2012-12-17 23:27
中國的糧食進口問題,其實不是最近開始的,60年代中國糧食國際貿易出現了進大於出的凈進口局面,糧食進出口 ...


呵呵,你怎麼不拿70年代來舉例,要拿三年困難時期來舉例呢?難道2012年中國的糧食局面只能跟大飢荒的60年代作比較?毛去世時中國儲備了夠吃十年的戰略儲備糧,今天都到哪裡去了?

改開三十幾年實行的自生自滅式的小農經濟農業政策,把中國的戰略儲備糧庫基本都掏空了。糧食不夠吃就是不夠吃,再吹得天花亂墜也沒有用。試問,如果中國的糧食儲備像當年「備戰、備荒、為人民」時代一樣充足,現在每年進口這麼多的糧食,哪裡有糧庫可以儲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6
小辣辣 發表於 2012-12-18 02: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12-12-18 02:41 編輯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8 01:01
呵呵,你怎麼不拿70年代來舉例,要拿三年困難時期來舉例呢?難道2012年中國的糧食局面只能跟大飢荒的60年 ...


請你仔細看帖,70年代小麥繼續大量進口。而中國現在是小麥出口。

1975年 28452萬噸  92420萬  308公斤
2008年 52850萬噸 132802萬  398公斤
每人的糧食是多了還是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7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8 10:38 | 只看該作者
小辣辣 發表於 2012-12-18 02:36
請你仔細看帖,70年代小麥繼續大量進口。而中國現在是小麥出口。

1975年 28452萬噸  92420萬  308公斤

請拿出70年代中國每年進口小麥的具體數字出來。樓主的文章,有時間有地點,有證明人,數據翔實。希望你拿出數據來,以理服人。不然,誰知道你說的「大量」是多少?幾萬噸或幾百萬噸都可以被別有用心的說成是「大量」。
據我掌握的事實是,70年代中國每年進口不少外國小麥完全是出於經濟的考慮,並不是糧食不夠吃。當時國際市場上稻米的價格要遠高於小麥(今天仍舊高於小麥),中國政府覺得用出口稻米賺來的外匯再進口小麥這買賣很划算,於是就有了這項進出口業務。這是有國務院文件可查的。
至於今天中國的糧食緊不緊張,只要看兩個方面就夠了:
1. 龐大的糧食進口量年復一年地增加。國內竟然不愁沒有糧倉可以儲存。這說明儲備糧庫里的糧食早已無多;
2. 國內已經高企的糧價最近還在醞釀進一步上調。如果國內農業大豐收,糧食供應充沛,價格應該下降才合乎經濟規律,即便是進口糧食,由於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進口糧食的成本也應該更低才對,怎麼會漲價呢?
在其它方面瞎扯沒有用,相信光這兩點,足以讓你啞口無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8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8 13: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12-18 21:28 編輯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8 10:38
請拿出70年代中國每年進口小麥的具體數字出來。樓主的文章,有時間有地點,有證明人,數據翔實。希望你拿 ...


1,中國有些企業所以從外國進口糧食,就因為國外的糧價比國內低

2,6-79年代進口小麥,出口大米的確有一個差價問題,但是進出口並不是平衡的,進口明顯大於出口。

3,現在出口的是不僅有大米,還有小麥及玉米。而進口的是大豆及玉米。你說哪一個合理??

4,國外的糧食價普遍低於國內,所以國內農民不願賣出,民調顯示,極大多數地區老百姓主張調高糧價。中國現在不是一個閉關自守國家,商品價格無不受到國際的影響。中國給農民貼補也應該把糧食的價格提高到相應的國際水平。所以現在不是降價,而是要提高商品量的價格和國際同步的問題。這個問題,似乎精英與老百姓已有了共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9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00:02 | 只看該作者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8 13:54
1,中國有些企業所以從外國進口糧食,就因為國外的糧價比國內低

2,6-79年代進口小麥,出口大米的確有一 ... 民調顯示,極大多數地區老百姓主張調高糧價


一派胡言!
別不停地換著馬甲胡編亂造。我已經說了,你若想反駁的話,請拿出具體的翔實的(權威)數據來,不然,你的跟帖只能算屁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0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00: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12-19 00:24 編輯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00:02
一派胡言!
別不停地換著馬甲胡編亂造。我已經說了,你若想反駁的話,請拿出具體的翔實的(權威)數據來 ...


我帖子中的數字都來自權威(摘自《中國糧食國際貿易和性質的歷史分析》),你不同意,也可以拿出權威的數字來反駁。歡迎。說到馬甲問題,用馬甲的正是你的親密戰友!大家心裡有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11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00:31 | 只看該作者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00:20
我帖子中的數字都來自權威(摘自《中國糧食國際貿易和性質的歷史分析》),你不同意,也可以拿出權威的數 ...

樓主文章中的數字已經很具體了。你的呢?阿拉伯數字在哪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2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00: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12-19 01:29 編輯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00:02
一派胡言!
別不停地換著馬甲胡編亂造。我已經說了,你若想反駁的話,請拿出具體的翔實的(權威)數據來 ...



表3  1970-1979年中國糧食國際貿易情況  單位:萬噸
年份
出口
進口
凈進出口

合計     
其中小麥

1970
211.91
  535.96
530.21
-324.05

1971
261.75
  317.32
302.20
-55.57

1972
292.56
  475.62
433.36
-183.06

1973
389.31
  812.79
629.85
-423.48

1974
364.39
  812.13
538.34
-447.74

1975
280.61
  373.50
349.12
-92.89

1976
176.47
  236.65
202.19
-87.18

1977
165.70
  734.48
687.58
-568.78

1978
187.72
  883.25
766.73
-693.53

1979
165.08
1235.53
870.98
-1070.45

合計
2495.5
6444.23
5310.56
-3946.73


資料來源: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1984

看不懂吧,告訴你1976年進口小麥202.19萬噸。


不是不想給得更具體一些,而是轉貼的表太難看懂,你真有興趣,而不是為了胡攪,介紹你看原文,文中有每年很詳細的糧食進出口阿拉伯數字。。中國糧食國際貿易和性質的歷史分析(上)

http://202.114.224.27/pub/znjjsl ... /t20051115_0054.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13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01:34 | 只看該作者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00:34
表3  1970-1979年中國糧食國際貿易情況  單位:萬噸
年份
出口

好了,拿那個年代中國的糧食的年進口量,跟這些年中國的糧食年進口量比較一下,改開前後中國對進口糧食的依賴程度孰輕孰重,你自己給網友一個交代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4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01: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12-19 02:43 編輯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01:34
好了,拿那個年代中國的糧食的年進口量,跟這些年中國的糧食年進口量比較一下,改開前後中國對進口糧食的 ...


60-70年代的糧食進口的是主糧,現在進口的是雜糧,兩者有本質的區別,難道這點你都不懂??

這個不同在小辣辣網友的原創帖子中已有充分的論述。
6-70年代進口糧食為溫飽,現在進口為豐富人民生活。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84466
中國2012年三大糧食種類出口量大增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8446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15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02:01 | 只看該作者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01:40
60-70年代的糧食進口的是主糧,現在進口的是雜糧,兩者有本質的區別,難道這點你都不懂??

這個不同我 ...

根據你自己列出的數據,70年代中國糧食進口和出口相抵,基本每年沒有進口多少糧食,如果有所進口也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倒出價格高的稻米,倒進價格低的小麥)。所以你說的那時進口糧食是為了溫飽的說法根本不成立。而今天中國每年進口的糧食無論從規模、數量和品種上都是當年所望塵莫及的。不管資改右派吹得如何天花亂墜,什麼豐富人民生活、人民消費要求提高,等等等等,都改變不了今天中國對外國糧食日趨嚴重依賴這一嚴酷現實。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右派分子善於吹牛逼,善於烏賊噴墨搞障眼法,可是,偽裝終究是會被剝去,謊言是不能長久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6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02: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12-19 09:48 編輯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02:01
根據你自己列出的數據,70年代中國糧食進口和出口相抵,基本每年沒有進口多少糧食,如果有所進口也是出於 ...


你戴著墨鏡看問題,根本看不清楚事物的本質區別,上世紀6-70年代,進口的基本是小麥,而現在出口的是小麥和大米,進口的是大豆和玉米,這就是本質的區別。因為中國現在的大米及麵粉已足夠了。上世紀60-70年代為什麼進口的基本是小麥,因為是主糧換主糧,不進小麥。連糧票上的糧食都難以保證,現在一不需要票證,二不進口主糧,這個區別不是很清楚嗎???

你應該知道上世紀6-70年代,糧票中的大米是受限制的。而且有一定比例的雜糧(玉米面)。至少北京是這樣,這是我親歷的事實。可知主糧緊缺的嚴重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7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10: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12-19 10:02 編輯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02:01
根據你自己列出的數據,70年代中國糧食進口和出口相抵,基本每年沒有進口多少糧食,如果有所進口也是出於 ...


如你實在不清楚,請直接在小辣辣網友的帖子后發跟貼,這樣他就不會不回答你了,我引用的數據,基本來自小辣辣網友的帖子,或者從他提供的鏈接中看到的數據,相信他本人既敢寫原創文章,肯定對此有比較深入的研究。

6-70年代進口糧食為溫飽,現在進口為豐富人民生活。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 ... &fromuid=28446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18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11:00 | 只看該作者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10:00
如你實在不清楚,請直接在小辣辣網友的帖子后發跟貼,這樣他就不會不回答你了,我引用的數據,基本來自小 ...

不管如何吹得天花亂墜,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糧食進口國。離開外國的糧食,中國馬上就會鬧飢荒。而毛澤東去世時,中國已經有了夠十年吃的戰略儲備糧食,請問,在寅吃卯糧的今天,中國有多少儲備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9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23: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12-19 23:36 編輯
格林 發表於 2012-12-19 11:00
不管如何吹得天花亂墜,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糧食進口國。離開外國的糧食,中國馬上就會鬧飢荒。而毛澤 ...


中國現在的糧食不夠吃和76年有夠吃10年的儲備糧, 也請你和小辣辣一樣,拿出阿拉伯字數據。

不要對別人具體了還要更具體,而自己什麼數字都沒有,這種人你說算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2: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