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海油完成迄今最大的中國海外收購案

[複製鏈接]

2244

主題

2484

帖子

3515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徽道孤魂 發表於 2012-12-18 15: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哈佛大學研究員  楊  林

  近日,加拿大政府宣布批准中海油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Nexen能源公司,該交易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資產併購案。由於中海油作為中國大型國企,身居能源敏感行業,又有著2008年高調敗購美能源企業Unicoal的慘痛歷史,在近年來中國處於逐漸惡化的「中國威脅論」的國際輿論環境下,該交易的成功讓中海油倍感鹹魚翻身,士氣高漲。加拿大政府在國內和國際輿論的壓力下給這次交易開了綠燈,無疑是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和考慮,這筆交易成功給出的政治信號無疑是正面的。華爾街等商業群體卻對於中海油出價過高並不看好,中海油的估價和評級低迷走低。儘管該交易的墨西哥灣部分資產收購還要通過美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不過不論美國部分通過與否,該項目大局已定。

  這次中海油海外併購交易成功的關鍵看點在哪裡?在慶祝中海油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需要創新思維和與國際社會溝通的藝術。我們先來看本交易成功的主要因素。

  1,中海油該交易的成功在一定意義上受益於其與中加兩國政治經貿關係的緊密捆綁。由於美國奧巴馬政府2012年1月迫於國內關於環保的抗議壓力宣布中止了與加拿大合作的從加拿大Alberta到美國Texas的 Keystone Pipeline System油氣項目,加方感到急切希望與新興的經濟強國中國進行能源合作。儘管加拿大國內有種種反對中國國有企業購買Nexen的聲音,中加兩國政府之間都有強烈的意願和利益促成中海油收購Nexen項目。加拿大總理Stephen Harper2012年訪華主打經貿牌彷彿給中海油收購下了一個定心丸。

  2,中海油對於Nexen志在必得,寧願不惜任何代價取得心儀之物。價格高出溢價的61%,並且接受了43億的爛尾債務以及3000多員工。市場經濟中,價高者一般必勝。

  3,加拿大方面對中國企業的慷慨解囊無法拒絕。加拿大政府根據分析和調查,根據Investment Canada Act的Net benefit to Canada分析,得出結論該交易符合加拿大政府利益。在加拿大與美國的油氣合作出現問題之後,中國企業的雄厚資金和大力妥協是加拿大認為千載難逢的的大好機遇。除此之外,中海油還有可能斥巨資幫助加拿大的能源研發。該交易同時還給加拿大向中國政府施壓進一步開放投資市場提供砝碼。這些種種好處的吸引力遠遠超過加拿大國內對於中國國有企業的抵制聲音的影響力。加拿大總理Stephen Harper也隨後在12月7日指出,在中海油收購交易之後,除非特殊情況,加拿大將不再允許外國國有企業收購加國油砂資產。

  可是是否我們應當拍手贊同歡呼以上三點來慶祝中海油的收購成功呢?撇開價格因素和效益因素來講,從政策和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長遠發展以及中國企業的國際傳播角度來看,許多問題已經顯現。

  1,這次關於中海油交易的傳播聲音中,政府因素明顯高於中海油自身。據中海油集團新聞發言人劉小彪分析說,在該筆交易最終成功之前,中海油國際公司自身吸取2008年高調敗購的教訓,避免公開發表言論以被外界 誤讀;以及許多諮詢公司都建議中海油對這次交易在成功前保持低調,因此中海油公司本身在前期對於該交易基本緘口。因此充斥海外媒體的關於該交易的外界分析都是關於中加兩國政治經貿往來,政府談判和磋商等,該事件的媒體報道使公眾很容易將之聯想成為兩國之間的政治交易。

  中海油收購Nexen與兩國政治經貿捆綁,從長遠來看容易讓國際社會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抓住把柄。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國國有企業的海外投資,經常被國際上描述為具有政治目的和代表國家行為,從而引起公眾反感和警覺。劉曉彪認為,中國國企就應當主動把握話語權,抓住一切機會給國際公眾展示出中國國企海外發展是一個有效率,有商業頭腦的純市場行為,這樣將從長期的角度有助於促進國企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和改變中國企業被西方的誤讀。

  2,中海油不惜價格代價獲得Nexen,一方面是企業處於戰略考慮,同時也和中國的大國心態,以及國企的管理模式息息相關。中國企業海外收購一貫表現為大國心態,注重影響力遠遠超過注重成本和代價,尤其是國企領導需要表現政績。因此中海油方面一直在國內公眾視線中呈現出要必勝的氣節。這相比於加拿大方面一直表現的對於中國能否獲批的不確定性來講反差很大。這種反差讓中海油在談判桌上失去leverage,而讓加方在價格上掌握主動權和優勢。因此中國企業在國際談判中應當巧妙使用談判技巧,敢於對不利於自己的條款說不,敢於主動離開談判桌。

  3,交易高出市場價格太多不僅不取悅於投資者,從長遠看更讓國際社會抓住把柄。中國國有企業的一些海外鋪張行為會被認為不遵循市場規則,使用低成本的融資手段影響國際市場效益。因此,中國企業應當準確區分國內傳播和國際傳播的特色,克服在國內養成習慣的大國大國企心態,區分對待不同受眾,作出準確的策略。尤其是當中國企業正努力把自己建設成未來的跨國公司的征程中,一定要在國際傳播中注重塑造尊重國際市場規則的國際企業形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9: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