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川文化藏區行

[複製鏈接]

13

主題

13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shenglove 發表於 2012-12-17 1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8月至9月,四川文化藏區行——「四進、十大」系列文化活動在四川甘孜、阿壩、涼山等少數民族地區陸續展開,一路歡歌笑語、情深意濃,民族團結成為貫穿始終的主旋律。

  遵循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藏區群眾工作的意見》,以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春雨工程」為引領,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聯合發起了此次四川文化藏區行——「四進、十大」系列文化活動。此次活動也是今年四川的重大文化惠民行動,據四川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四進」是指文化進牧區、進農家、進寺廟、進帳篷;「十大」則涵蓋了廣東志願者四川行、文藝演出進藏區、遺產保護進寺廟、人才培訓進藏區、就業促進到藏區、文化展覽進藏區、公益服務到藏區、專項經費援藏區等活動。

  「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住在康定縣城的吳大爺喜歡在飯後帶著一歲多的孫女希希到廣場上轉悠。8月21日的演出讓他聽到了熟悉的《濤聲依舊》、《荷塘月色》,禁不住跟著哼起來。第一次看川劇的「變臉」「吐火」表演,讓小孫女害怕地往後躲,聽到旁邊響起的掌聲才又挺起身來跟著鼓掌。

  走進藏區,我們看到隨著四川省委、省政府藏區三大民生工程的推動,這裡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以前過游牧生活,三天兩頭就要轉場,老人養老看病和孩子上學是最大的問題,如今定居點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牧民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提高,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阿壩州若爾蓋縣班佑鄉班佑村村民羅修如是說。

  自2009年2月,阿壩州藏區牧民定居行動計劃啟動以來,阿壩全州11個縣已經實施牧民定居2.12萬戶,受益10.82萬人。不僅如此,阿壩牧區已經全部實現「家家有固定房、戶戶有新帳篷、村村有活動中心」的目標。隨著定居行動計劃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也在牧區建起來了。

  非遺進寺廟,探索傳承新路徑

  作為四川文化藏區行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9月10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寺廟活動來到阿壩州壤塘縣中壤塘鄉措爾基寺。這是四川省首次將專題文化活動辦進寺廟裡。

  僧人需要什麼?他們喜歡什麼?經過深入調研后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在措爾基寺開展,展出的作品以阿壩州的若爾蓋求吉寺院堪布扎西搓的作品為主,展示了許多阿壩州獨具特色的非遺項目,包括藏曆年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的藏文書法基本上是寺廟僧人自己創作的,攝影作品也大多來自僧人的創作,內容大多以反映寺廟的宗教活動、僧人的日常生活、藏區的新生活等為主。

  「沒想到我們平時習慣的生活場景進入畫面竟然這麼美!」措爾基寺的僧人舉起手中的相機拍下了攝影展上的作品,從藏哇寺、澤布基寺趕來的100餘名僧人也津津有味地品鑒起這些圖片。

  非遺保護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在當地文化中心舉辦的非遺專題講座上,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澤波說起了安多方言,一下子拉近了與僧人們的距離。他不僅向近百名僧人傳達了黨和國家對藏區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還重點宣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主要內容和非遺方面的專業知識。針對藏區寺廟的具體情況,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朱小南從專業角度講解了寺廟古建築的日常維護和安全消防保障等方面的知識。講座受到當地僧人的歡迎,「文化遺產保護是各民族共同的責任,這次能夠聆聽到省文化廳領導的專業輔導,收穫很大。」藏哇寺管委會負責人表示。

  「進寺廟是非遺保護的一次嘗試,同時也是先進文化傳播的一種渠道。」專家認為,通過文化保護知識講座和圖片展覽,推動了文化遺產保護與當地社會發展的融合,為發展民族文化事業,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協調發展,實現長治久安,探索了新的途徑。

  在活動中提升發展理念

  康巴兒女能歌善舞,「能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為讓當地農牧民更好地享受到文化帶來的歡愉,進一步加強藏區牧民定居點的文化建設,在此次活動中,四川省文化廳、財政廳還為藏區牧民定居點文化室安排了100套文化設備,共計350萬元;安排了6397萬元公共文化專項經費,用於完善藏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改善農牧民文化生活。這樣的大手筆,也是四川藏區文化發展史上的第一次。贈送儀式上,當地牧民接過鄭曉幸廳長代表省文化廳送上的設備,笑得合不攏嘴。

  四川是中國的第二大藏區,由於歷史及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藏區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內地。四川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民族地區的繁榮工作,重視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川文化藏區行系列活動過程中,四川省文化廳黨組強化服務理念,邊服務邊調研,鄭曉幸和班子成員深入藏區,為加強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全省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尋找一條跨越提升的快速發展軌道。

  甘孜州雅江八角樓日基村現在也有了文化活動室,當地牧民和學生常常會過來翻翻圖書、看看視頻。基層文化活動室如此受歡迎,這讓來「摸情況」的鄭曉幸備受鼓舞。送關懷、送服務的隊伍先後來到雅江縣城「兩館」、理塘縣甲哇鄉綜合文化站等地方,一路走來一路感慨,從無到有的藏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如今已初具規模。每到一處,鄭曉幸都詳細詢問文化建設情況,並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現在,中央、省相繼出台了兩個《決定》,甘孜州委也即將出台《關於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州的決定》。這3個《決定》是文化發展的尚方寶劍,是文體廣新系統的堅強後盾,也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為當地文化系統加油鼓勁之後,鄭曉幸又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希望當地圍繞「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建設為重點,在弘揚民族和時代精神上下功夫,創造性地開展文化工作,為甘孜州「跨越發展、長治久安」做出貢獻。他指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在服務群眾、開展活動上下功夫,對於甘孜州寶貴的文化遺產而言,要在科學保護與傳承、合理利用與開發上下功夫。面對當地豐富的旅遊資源,應當讓其「靈魂附體」,大力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為旅遊注入靈魂,提升旅遊的生命力。

  事實上,美麗的甘孜州於今年9月中旬開展了以「愛國、守法、感恩」為主題的文化巡演活動,力爭在3年時間內將優選出的100個節目送到全州18個縣的325個鄉鎮,讓全州2700多個村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優秀的文藝節目。此外,送編導、送演出、送圖書等送文化下鄉活動也在同步進行中,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文化精神大餐。各種文化節慶活動吸引了來自各地的遊客,既展示了全州改革發展的成果,又為當地文化旅遊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0: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