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立法者無所作為,2013年美國將面臨高達 GDP 5%的財政緊縮(與希臘的規模持平)。這種緊縮用不了幾個月就會讓國家陷入衰退。假如奧巴馬和國會之間完全處於僵局,這場災難將來得更快——因為除非美國立法者投票在明年三月前後提高「債務上限」(財政部所能發放債務的最大限額),聯邦政府將無力負擔其開支,還可能無力向持券人支付利得。在自身違約所帶來的危害面前,即使是財政懸崖的負面影響都相形見絀。
美國不僅有機會整頓國家財務,還有機會去整頓為國家財務打下基礎的、高度兩極分化的政壇。共和黨人堅信增稅會破壞經濟;自從1990年以來,國會裡的共和黨人從來沒有投票支持過提高所得稅。同樣,民主黨人堅信醫保和養老金方案神聖不可侵犯。美國上一次對養老金進行徹底改革是在1983年。從那時起,政界在醫療成本猛增、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加大了相關的撥款力度——結果產生了越來越大的財政漏洞。美國基礎的「結構性」預算赤字約為 GDP 的7%,在發達國家中僅次於日本。
如今經濟復甦不振,同樣的道理也是說得通的。在債券收益接近歷史最低點的情況下,美國不需要也不應該過快地收緊財政政策。在2013年進行一些緊縮,這既在預料之中,又具有可行性。大多數預測人士估計,過去總是臨時措施的政策(比如個人所得稅減免)到期之後,緊縮量將約為 GDP 的1.5%。但最低限度的協議將導致緊縮量過大這種風險也是存在的。比如,如果協議讓減稅僅僅適用於中產階級,就意味著2013年美國的緊縮量將約為 GDP 的3%。這樣的緊縮速度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