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方位揭秘美國養老金

[複製鏈接]

2479

主題

2935

帖子

4913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9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簡單快樂 發表於 2012-11-27 04: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一路子

    美國社保體系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美國是一個有保障,少福利的國家。

  現在提到民生,一般會提到福利和保障兩個詞,其中社會保障是基礎的,社會福利是高層次的。世界上最早建立社會保障的是卑斯麥統治下的德國,英美等國家都是在上世紀的經濟大蕭條之後建立的,而社會福利是二戰之後的產物。現在包含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其實都完成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建設,其有爭議的部分是社會福利。

  美國雖然沒有什麼福利,但是社會保障還是有的。美國屬於自由主義國家,政府對經濟事務參與的程度有限,強調以市場保障為核心,社會福利臣服於市場分配,非商品化效應很低,政治上盛行精英主義但強調平等,經濟上貧富分化明顯。國家只遵循濟貧傳統,為市場競爭的「失敗者」或者能力不足者提供有限的支持和輔助,保障其最低水平的生活需要。 福利保障待遇通過嚴格的審查或家計調查來確定。

  美國社會保障之路

  美國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建設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時期,一個是大蕭條時的羅斯福新政時期,另一個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約翰遜總統發起的「偉大社會運動」時期。前一個時期是建立起最起碼的保障,而後一個是向福利邁進。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后,國家進入安定發展的繁榮階段。這段時期,自由放任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是美國的主流哲學。在這段被稱為「鍍金時代」的歲月里,美國社會的經濟運行特徵是市場原則至高無上、個人主義和精英主義得到崇尚,並無社會保障的概念,美國政府的角色是「守夜人」政府。

  進入二十世紀,古典資本主義遭遇強烈衝擊。老羅斯福總統主政的第一個十年紀,美國爆發了「進步運動」,平等主義逐漸深入人心,工會走向社會政治的中心。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老羅斯福對美國政治經濟制度進行了有限的改造,開始注意到保護勞工、規範產業、反托拉斯化、環境保護等現實問題,他甚至還打破先例,邀請一位黑人到白宮共進晚餐。

  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給美國帶來深刻變化,社會保障制度也誕生於羅斯福新政時期。羅斯福新政,對舊資本主義進行矯正,對經濟進行干預,對社會達爾文主義進行修正。羅斯福新政以「3R」行動載入史冊,即復興(Recovery)、救濟(Relief)和改革(Reform)。

  美國政府認識到:「救助失業人員,不是慈善行為,而是社會的責任」,要「通過政府,避免遭受飢餓,防止可怕的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小羅斯福總統在信奉和踐行凱恩斯理論的同時還接受了「經濟正義」的思想,他在總統就職演說中首次提出要賦予國民「免於(經濟)匱乏的自由」,其實這就邁出了國家從消極自由向積極自由轉變的第一步。

  1933年美國出台了《社會保障法》。這部重要法律的出台,使美國的社會保障產生了質的飛躍,有了這部核心法規,美國社會正式進入了公民享有保障的時代。

  1944年初,羅斯福總統提出「第二個權利法案」,內容包括了足以應付衣食與消遣的收入,充分的醫療保障,體面的居所,好的教育,養老、疾病、事故與失業的救濟。羅斯福總統逝世后,美國的社會保障擴容行動一直在進行,1950年、1952年、1954年和1956年相繼對社會保險的相關內容進行了重大修正。30~50年代的人們被稱為「最偉大的一代美國人」,羅斯福總統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代表。

    進入60年代,美國的社會保障改善迎來了第二個高峰,約翰遜總統的「偉大社會」運動,引導美國的社會福利邁上了個新台階,僅在他任職的頭兩年裡提請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比本世紀內任何一個總統在任何一屆國會所提出的都要多」主要提案就包括福利法案、民權法案和消滅貧窮法案,其中與福利直接相關的有《中小學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醫療照顧法》、《食品券法》、《經濟機會法》,內容涉及大規模資助中小學教育,對大學生提供教育補助與助學貸款,醫療保健制度及醫療補助制度、救濟和職業再培訓等。

  政治家在行動,美國學者們也在為國民福利進步積極探索。羅爾斯的《正義論》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社會學著作之一,他就社會正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價值的觀點,論述了正義的一般原則,對美國社會傳統的效率優先及功利性原則帶來了震撼性的衝擊。今天,羅爾斯的分配正義觀常常被視為福利國家的基本倫理基礎。

  另一位學者米歇爾曼則在羅爾斯的正義理論基礎上建構起了「最低限度保障」的福利權法理框架,主張食物、居所、醫療、教育等這些滿足最低限度的生存手段應該成為憲法意義的「福利權」。米歇爾曼的認識雖然比起歐洲學術界的開明觀點顯得保守,但同樣賦予了每個美國公民獲得更多尊嚴與福祉的契機。

  70年代,美國的「戈德博格訴凱利案」接受和肯定了賴希的「新財產權理論」,扭轉了美國社會以往認為福利權屬於特權的落後觀念,確定其為公民的基本權利,這意味著在美國這個海洋法系國家,關於福利保障的法律進入到革命性時代。

  從里根總統到小布希總統執政期間,則是美國的去福利化過程,二十年多間,美國社會保障不但沒有進步,反而發生了巨大的倒退,但基本框架沒變,這主要得益於工會、農會等社會團體的功勞。

  美國的農民享受來自政府的大量農業補貼,這是農會組織不斷給政府施加壓力才爭取來的。工會也是同樣,汽車巨頭在前兩年日子難過時想大規模裁員!最後的解決方案還是政府出面來支持巨頭們,等於把負擔轉嫁給了社會其他成員。在美國,工會、農會與其它行業協會為會員福利提了供強大的保護傘。

  美國保障項目分為社會保險、公共援助和福利服務三類,每個美國公民都有一個社會保障署發放的社會保障卡,也叫工卡,每人一生只領取一個社會保障卡,如果遺失可以申辦一份副本。這張卡是美國居民最重要的身份證件之一。平常交稅的時候都要用到這張卡,卡上記載了持有人收入及納稅的全部記錄,領取社會福利金的資格和數額要根據個人的記錄來計算。平常應徵尋職、銀行開戶、貸款、申請入學等等,也都要出示社會保障卡或填寫保障卡號碼。

  美國人是如何領取養老金的?

  關於養老金,很多人會以為美國實行的是商業養老保險,其實這是錯誤的,美國的養老也是國家行為,而非商業行為。另外如果要弄清一個國家的養老金體系,我們必須弄清三點,一是養老金包含幾部分,二是各個部分是如何繳費的,三是各個部分是如何領取的。

  美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由國家養老金計劃和私人養老金計劃構成。美國的社會福利在西方國家不是最好的,但其社會安全金體系卻是全世界最大的。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始於1935年,當年國會通過了社會安全法,正式為美國工作的人群建立養老金體系,1956年經過修法,養老金也開始涵蓋殘障人士。

  美國的社會安全金不是普享性的,在美國工作的人士,一年可以因此取得4個積點,大約 10年就可以取得所需的40點,獲得申領社會安全退休金的資格。也就是沒工作的美國人,或是工作不滿十年的美國人都不能領取社會安全金。另外注意,申領退休金的關鍵,是在美國合法工作10年以上,與公民或綠卡身份無關,至於綠卡持有者長期在海外居留的問題,則要按移民法的規定,也與社安退休金無關。

    美國人領取社安金的年齡逐漸升高,1943年後出生的人,可以領取全額社安金的年齡是66歲。1960年以後出生的人,可以領取全額社安金的年齡是67歲。但民眾可以選擇提前或延後領取社安金,最早可以領取社安金的年齡是62歲,因提前領取,每個月領取的金額會降低不少。如果62歲開始領取社安金,每個月領取金額相當於全額社安金的75%。63歲上升到80%,64歲為86.7%,65歲為93.3%。

  雖然領取退休金的最低年齡為62歲,但是美國人不一定要持續工作到62歲才有資格,只要達到40個積點就可以。由於每個人的收入不同,領取的社安金也會不同。工作年限越長,工資越高,退休金就越多。 一般而言,退休人員每年領取的社會安全金約佔退休前收入的40%以下。 2011年發布的社會安全金報告指出,2010年,美國有5400萬人領取社會安全金,繳納社會安全金稅的美國人有1.57億人。

  美國的社會安全金的計算有固定的公式,如果一個年薪7.5萬美元的人在66歲半領取社安金,他每個月可以領取到多少社安金呢? 美國社安金的計算模式的,按月工資收入加上兩個計算點來計算,第一個計算點為680美元,第二個計算點為4100美元,年薪75000美元的人月工資為6250美元,如果他在2007年時退休,他每月可領取的社安金通過公式計算為:90%(680)+ 32%(4100-680)+ 15%(6250-4100) =1960美元,一年可領取的社安金為23520美元。

  三成退休者主要收入靠社安金 根據統計,社會安全金是大部分美國人退休后的主要收入來源,社安金約佔退休人員收入的40%。2007年,63%退休人員收入的一半是來自社安金,32%退休人員90%的收入來自社安金。由於社會安全金的存在,使得四成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免於陷入貧困境地。

  美國養老金是「現收現付制」,美國政府是通過稅收來維持社安金的發放,而且參加工作的人從打工那天起就要繳納社會安全金稅,僱主也要為每一個僱員繳納社會安全金稅。從歷史上來看,1940年美國僱主和僱員每年繳納的社會安全金稅是僱員年收入的2%,1970年上升到8.4%,1990年更提高到12.4%,這一稅率一直維持到現在。2011年,因奧巴馬為僱員的社會安全金稅率降低兩個百分點,因此僱主和僱員向政府繳納的社會安全金稅率合計為僱員年收入的10.4%。如果是自己開個小買賣,做點小生意,這叫自我雇傭者,自我雇傭者因是僱主與僱員兩種身份合二為一,所以2011年向政府繳納的社會安全金稅稅率是10.4%。

  社會安全金稅由專門的基金機構進行管理,每年依照退休人員的個人情況為他們發放社安金,一直到人去世。發放的社安金每年是依照通貨膨脹率來調整,以避免退休人員的實際收入下降。

  在社安金髮放上,美國政府有點劫富濟貧的味道,高收入人繳納的社安金稅遠高於低收入人,如果按回報率來看,低收入人群獲得回報率要遠高於高收入人群。

    社安金惠及退休人員和家屬

  美國人的養老金不僅僅是退休人員一個人的社會福利,同時也可以惠及到配偶和子女。如果退休人員過世,他的配偶沒有收入也可領取過世配偶的社安金,但要符合以下的條件:一是配偶的年齡超過50歲、屬於殘障人士;二是配偶年齡超過60歲;三是不論配偶年齡多大,家中有16歲以下兒童或是殘障人士需要撫養。只要符合上述三項條件之一,該配偶即可享受過世人員的社安金。目前美國大約有500萬喪偶者享受著配偶的社安金福利,這對於年長者尤其是女性的生活是個不小的幫助。

  如果退休人員過世,家中的孩子也可以享受過世人員的社安金。領取條件為:不超過18歲;18至19歲仍在高中讀書者;18至22歲殘障人士。如果退休人員要供養父母,而且供養花費的佔到老人生活費用的一半以上,在這種情況下,退休人員如果過世,他的父母可以享受領取過世人員社安金。

  這樣實施的結果可以避免退休人員過世后,其家人陷入生活的困境,減少美國的貧困人口。同時對於那些喪失工作能力的人,等於是政府養起來,這也算是為民眾排憂解難吧。

  美國的社會安全金稅交由聯邦老年人退休基金管理,該基金創建於1940年。從1982年到2009年,美國老年人退休基金一直處於盈餘的狀態,最低一年的盈餘為890億美元,最高一年的盈餘達到1900億美元。

2479

主題

2935

帖子

4913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913
沙發
 樓主| 簡單快樂 發表於 2012-11-27 04:23 | 只看該作者
  按照法律,老年人退休基金的盈餘需要借給聯邦政府,政府在一定年限內連本帶利償還給老年人退休基金。在2009年以前,美國的社會安全金體系可以說是形勢大好,鶯歌燕舞,但從2010年後美國社會安全金體系卻開始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從2010年至2020年,有8年時間老年人退休基金的支出將超過收入。但由於政府償還利息,基金金額仍會增長。2021年至2037年的情況則不樂觀,基金支付的退休人員養老金金額將大大超過基金的收入,這種不平衡會一直持續下去,一直到2037年,老年人退休基金的儲備金將全部用光,政府若不採取措施,那時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髮放將會成為問題。

  當然世界各國的老齡化問題都被嚴重誇大,因為2037年的世界應該又是另一副摸樣,而現在人類所面臨的困境也只是暫時的,以現在的狀況推測未來本身就不合理。人類現在面臨的困境更多是兩次科技革命的之間的艱難調整,而這次調整比上世紀的經濟大蕭條顯然要溫和的多,我們既要看到人類的問題,也要對人類的發展抱有信心。

  其次認為老齡化拖累了養老金的人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誤區,那就是美國的養老金實行的是現收現付制度,這一制度本來就意味著養老金繳納比例是不固定的,如果民眾的壽命延長了,那就應該增加繳費年限或是提高繳費比例,以保障養老金的發放,這根本就不是問題。況且西方各國,其養老金繳納比例一直就是經常變動的,這並不稀奇,過度炒作養老金困境是沒有意義的。

    美國私營養老金為何如此龐大?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美國養老金投資、養老金入市等話題,這些都是指的美國的私人養老金,這部分資金雖然在資本市場上翻雲覆雨,名聲在外,其實並不是養老金的主體,美國養老金的主體是公共養老金,美國的公共養老金實行現收現付的稅收體制,積累很少,也從不來不入股市。

  但是這部分私營養老金雖然不是美國養老金的主體,但是其金額並不小,而且超出了美國的GDP,這是因為GDP數字是按年度計算的,而私人養老金是多年積累的,因此私人養老金數額如果與GDP進行比較,會佔比較大的數額。目前,美國20多萬億美元的養老金儲備,其中,私人養老金儲備超過18萬億美元,而美國的GDP總量還不足16萬億。

  美國這些私營的養老保險,比較隨意,主要通過投資進行保值、增值,但是這一部分,從實踐來看,是失敗的,因為經常發生養老金的虧損情況,對於那些虧損的養老金,政府不管,其後果由居民自己承擔。

  在美國這種成熟國家,私營養老金尚且如此,如果放到發展中國家,其後果將不可設想,因為發展中國家,養老金面臨更大的保值、增值壓力,因為發展中國家面臨更大的通貨膨脹和生存成本提高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美國要輕的多。

  目前,美國私營退休金已經成為美國養老保障的第二支柱,參加私營養老金計劃的人數超過了6 000萬,平均領取的退休金約佔退休人員退休收入的40%左右。美國私營退休金有以下三大特點:僱主資助;完全自願;稅優政策支持,其中政府的稅收優惠,主要是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的扣除,因為在美國個人和企業都有繳納所得稅。

  美國私營退休金又稱為僱主資助的退休金計劃,具體包括確定領取的DB計劃和確定繳費的DC計劃兩類,其中固定繳費的DC計劃是主流模式,我們熟知的401k計劃就屬於這種固定繳費的DC計劃。

  一、確定領取型計劃。DB計劃通常只由僱主供款,僱員不需供款,不為員工建立個人帳戶。僱主承擔主要責任,僱員無須承擔任何投資風險。DB計劃還需向PBGC投保(the 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o· ration.),4400萬美國人的退休金都受到PBGC的保護,該機構吸收僱主繳納的保費,對人不敷出的退休基金進行援助。

  二、確定繳費型計劃。在DC計劃中,僱員需要繳費,通常僱主會按照僱員繳費的一定比例(25%-100%不等)配套繳費,為參加計劃的每一個員工建立個人帳戶,僱員和僱主繳費都進入個人帳戶,僱員承擔主要責任,對個人帳戶中資金進行投資,並且承擔投資風險,僱主無須承擔任何投資風險。
  
    DC計劃主要有以下幾類:401K計劃——適用於盈利性企業;403B計劃——適用於非盈利組織,如教育、醫療機構等;457計劃——適用於州政府及地方政府;

  401(K)計劃取名自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國內稅收法》第401條第(K)項, 401(K)條款適用於私人企業及部分非贏利組織,其目的是鼓勵企業僱員增加養老儲蓄,主要優勢在於稅收優惠,不僅僱主繳費能獲得稅前扣除,僱員繳費也在個人所得稅的稅前扣除,只有當個人賬戶資金被取現或退休領取時,僱員才繳費稅款。因此,401(K)對僱員來說具有稅收遞延的效果。

  401(K)條款規定,企業為員工設立專門的401(K)個人賬戶,員工每月從工資中拿出不超過一定限額的資金存人該賬戶。企業可配合繳費(可繳可不繳),但是一般說來,大部分企業會按照一定的比例往這一賬戶存入相應的資金。計入員工個人退休賬戶的資金,員工在退休前,一般不得領取,這筆錢可用作投資,投資收益完全歸屬員工401(K)賬戶,投資風險也由員工自己承擔。

  目前,DB計劃的參加人數逐年減少,新建立的DB計劃數量極少,大量中小型DB計劃因為成本等原因終止了原有計劃,並轉向DC計劃,DB計劃成員占所有養老金計劃成員的比例從1978年84%降低到1998年的44%,據估計,比例還將有所降低。

  自197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后,在過去的15年—20年中,401K計劃得到迅速的發展。特別是上個世紀美國連續10年經濟高速增長, 401K計劃投資收益相當可觀,而美國DB計劃大多投資於固定收益的投資組合中,收益較401K計劃總體要低,因此,401K計劃受到僱主和僱員的普遍歡迎。

  美國的個人退休帳戶 個人退休帳戶(IRA)作為美國養老體系的第三支柱,成為近30年來美國養老金資增長的最主要來源。IRA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是一個由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發起、個人自願建立的養老金計劃。個人賬戶與以上僱主養老金不同之處在於,個人賬戶完全由自己交費,企業不管,國家給予稅收優惠。

  最初的個人退休帳戶計劃只是針對那些不享受僱主養老金的僱員和自雇傭人員,後來擴展到已參加第二支柱養老金計劃的僱員。政府稅收優惠促進了個人退休賬戶計劃快速發展。2009年底,個人退休賬戶資產餘額為4.2萬億美元,是美國個人退休金資產中最大的組成部分,約佔總退休資產的比重為26%,39.3%的美國家庭擁有個人退休賬戶賬戶。

  個人退休賬戶作為一種居民長期儲蓄工具,具有諸多優勢。美國現行法律規定,所有70歲以下且有收入者都可以開設個人退休帳戶,而且不論其是否參加了其他養老金計劃。

    美國養老金體系對資本市場影響如何?

  美國社會養老保險持有的資產全部都是政府債券或特種國債。美國強制性社會保障養老信託基金由美國社會保障署管理,而基金的投資管理則由財政部負責,按規定,社會保障信託基金只能將支付福利后的所有餘額投資到由美國政府債券以及為社會保障基金特別發行的非上市國債,從不越「雷池半步」。

  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由於採取最保守的投資限制和策略,美國社會養老基金仍取得了高達5.1%的年度投資收益率。

  養老基金是資本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地方政府及企業僱主發起的DB型養老基金大多投向股票資產。聯邦政府養老金計劃中,股票資產佔比較低,僅為9.0%。

  企業DC型養老計劃中最具代表性的401(k)計劃參與者,不僅更偏好股票資產,而且股票投資方式更加分散化。計劃參與者投資股票資產的力度與其年齡有著密切關係,一般來說,年輕參與者傾向持有更高比例的股票,年老參與者傾向持有較高比例的固定收益類資產。同時,計劃參與者不斷通過增加混合型基金的投資來間接提高股票資產的比例。401(K)計劃中約2/3的資產為股票資產。

  居民個人退休賬戶中近一半的資產用來購買共同基金。2009年底,個人退休賬戶資產中的2萬億美元,佔比約46%配置在共同基金產品上。在這些共同基金資產中,股票型基金佔比56%,混合型基金佔比16%,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分別為17%和12%。在其他資產類別中,個人退休賬戶參與者通過證券經紀商持有大量的證券資產,如股票和債券等,證券類資產佔比達到36%,其比例在近20年來一直保持穩定。

  養老基金與金融創新、市場穩定性

  美國養老金改革的方向是讓個人為養老承擔更多的責任。

  有養老基金「撐腰」,美國股市在歷次危機中都能屹立不倒,並在危機后迅速恢復。養老資金具有「唯有源頭活水來」的長期性和穩定性。 養老基金已成為了美國資本市場穩定的基石。

  如果把美國資本市場看成是一個資本地層,其圖譜可以這樣描繪:最底層養老基金,第二層保險基金,第三層就是共同基金,第四層是信託基金,第五層是產業資本,再往上就是商業銀行資金以及隨波逐浪、快進快出的短期資金。每一次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金融市場上首先「逃跑」的就是這一批短期資金,但是一旦金融浪潮退卻到整個資本市場的基石—養老基金水位時,很快就會止跌回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75

帖子

1573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73
3
nancyzhang 發表於 2012-11-28 07:43 | 只看該作者
很全面,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1: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