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耕雲導師講詞:安祥之美(三)

[複製鏈接]

37

主題

66

帖子

8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樓主| 啟明 發表於 2012-11-24 2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啟明 於 2012-11-26 11:59 編輯

 第三階段:要觀察「念從哪裡來?」明白「念從哪裡來」,就可能找到自己原本無念的真心。找到了無念的本心,就要守住它,「守住」才不會迷失於妄想與認同之中。

  哪個是無念的本心呢?記得十幾年前,我在東引服務時,有一天在禪定中得到了幾句話(為什麼說得到呢?這不是書上看到的,也不是我自己的創意)。這幾句話是「以子之心,覺子之覺,以子之覺,覺子之心。覺者是心,是心自覺,覺心不二,允稱正覺。」這幾句話極為究竟,它給我的啟示是什麼呢?「覺者是心,是心自覺」,不是覺到外面,也不是外面覺進來,套用笛卡爾那句話的模式──我「覺」故我在。

  觀心觀到最後的階段,就是「我覺故我在」,就是「守本真心」。你守著你的心,它才不會亂跑;你守著你的真實的心,「真實的是原本的」,守原本的本心,就是守「真如」。後來禪宗的子孫看了這個「守」字,覺得用得太拙,其實「拙」就是大智慧。你若能夠守你原本的心,那就是守摩訶般若,也就是以後講的「保任」,名詞雖然不同,它的含意完全一樣,而我認為「守本真心」更明確、更積極。

  (四) 如法精進

  「如法」就是照著佛經上所說的方法,照著師父教導的方法。什麼叫做「精進」?精者不雜,進者不退。不要摻雜,不要五光十色、五花八門都弄進去,要一心不二。佛陀說「制心一處,事無不辦」,你要精進,殫精竭慮,只有這一件大事。古人說:「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如喪考妣。」這話很值得玩味:大事沒有搞清楚,好像死了爹娘一樣;大事搞清楚了,又像死了爹娘一樣。這個滿好玩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要精進。

  安祥是由心安無愧得來的。
  安祥是由保持合理的慾望,不放縱私慾得來的。
  安祥是由證得宇宙人生的真實得來的。

  所以我們得到安祥以後,就會活得踏實、活得瀟灑、活得自在、活得無罪一身輕。

  剛才我們說到「什麼是安祥?如何才能獲得和擁有安祥?」我們現在就要說「安祥有什麼用?有什麼好處?」現在就要討論「安祥之美」了。



  三、安祥的美好

  (一) 安祥能使人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個擁有安祥的人,身體自然健康,疾病減少,相好莊嚴(相貌美好又莊嚴)。真正學禪而上路的人,連相貌都會改變。大家如果在老朋友當中互相觀察,將會發現有人已經把內在的安祥之美髮露到表面上來了,而表現出清雅脫俗,當然他的生活也必然充滿幸福、和諧,使人感到和藹可親,堪能信賴。因此他的人生便非常通暢,障礙自然減少,合理的慾望都會實現,正確的努力也會成功,而且可以消千災於無形,遏百難於未萌。一切災難都有原因,沒有災難的因,就沒有災難的果。所以對於一位秒秒安祥的人來說,千災不會降臨,百難不會萌生,整個人生活得瀟灑自在,大吉大利。

  (二) 安祥堪報不報之恩

  一個擁有安祥的人,每一秒鐘都散發著他生命的光輝,構成他生命的磁場,進入他生命磁場的人,立刻感覺到安祥──心浮氣躁的人感覺到一陣清涼;忿恨不平的人感覺到無比溫馨;煩惱痛苦的人感覺到非常舒暢;心灰意冷的人感覺到極大鼓舞。在你有生之年的活動半徑中,到處散播出燦爛的心光,到處散播出安祥、和諧的靈氣。雖然你無心以有為法報四重恩,但是你已經報了,這就叫做堪報不報之恩──不用報恩,已經報恩了。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散播安祥,我們的社會就是個祥和的社會;我們人人散播安祥,我們的國家就是一個富強康樂、所有邪惡勢力無法侵害的國家。

  我們要報親恩、報國恩、報天地恩、報眾生恩,就必須保持內心的安祥。當我們內心固定了安祥的時候,可以使七代祖先超升。安祥既然是這麼美好,當然值得我們拼生命的全力去追求、去獲得、去保有。

  (三) 安祥可以奉獻心力 享受人生

  一個安祥者,他的心是統一的,他的心力是集中的,當他進行正思維時,是鋒利無比的,他具有最高的創造力。一個人到了心靈安祥的境地,如果他有一個疑問,而肯不停地用安祥心去思考,不要兩三天就會得到一個嶄新的答案。他對國家、對人群、對社會都能夠提供卓越的貢獻,而不會是社會的包袱,不會給社會帶來負值。

  他每一秒鐘都活在安祥里,他沒有不滿、沒有懷疑、沒有嫉妒、沒有牢騷、沒有抱怨、沒有忿怒、沒有恐懼,所以他是活在滿足中,他的人生是享受的人生。



  四、何以失去安祥?

  說到這裡,我們要討論:何以太多的人失去了安祥?

  (一) 惑於感官 逐相而沉

  我們追逐那些外在的幻象,把自己沉沒在幻象當中,迷失了自己。當我們迷失了自己的時候,就被世間的幻象所誘惑,就被感官的官能所牽制,半點不得自由,哪裡還會有安祥?即或有安祥的人,如果受感官的支配,他的安祥也會消失。

  (二) 突出自我我欲 背離責任義務

  突出自我我欲──我想怎麼樣?人的慾望沒有止境。秦始皇說一世、二世,將至億萬世;漢武帝認為漢朝基業將會永垂不朽,因為把幾千年的邊患都削平了。但是他們死的時候都很悲哀、失望、空虛、沮喪,為什麼?他們吃了很多長生不死的葯,結果卻發現自己的確是活不下去了。

  我欲,是貧窮的標誌,在我們擴張私慾的同時,也顯示了我們心靈的貧乏。所以一個一意追求私慾的人,同時也便背棄了責任義務。

  人應該怎麼活?人應該活在責任義務里,人應該負起每個人自己的責任。

  人若想活得通暢,只有活在責任義務當中。因為你不管在哪個機關做事,不管你的工作崗位是什麼,如果想活得不黯淡、不窩囊、不委屈、不晦澀,能抬頭挺胸,你就必須盡到應盡的責任,滿足責任對你的要求。因為人的價值可與經濟學旁通,經濟學講「邊際效用」,人也是一樣,誰最能構成社會人群的需要,誰就最重要;誰若無法滿足工作的需求,工作對他來講,就不需要。所以人的工作,不管在任何地方,應該要使別人覺得自己「有你不多,沒有你嫌少」。如果讓人家覺得「有你嫌多,沒有你最好」,那就糟糕了。所以人不能夠為了放棄責任義務而使自己良心產生一種虧欠,也不能為了省些精神而損害到自己的自尊。

  人,除了責任義務,沒有別的。所有最偉大的人,像孫中山先生,他們都是活在責任義務中的。他們內心所承受的負荷,不是我們能想象得到的,他們面對的難題那麼多,他們每一天都沒有輕鬆的日子,因為這個多難的國家給予他們的擔子太重了。

  任何一個人必須是活在責任義務里,他才活得通暢、光明、坦然、無愧。如果一個人不盡責任、不盡義務而想活得很好,除了甘做小偷、盜賊,成為人們看不起、最可恥、最低級的人以外,就別無他途;這種人活著,豈非多餘?不只是社會的包袱,更是一種污染;對他自己來講,就無異是對生命的一種煎熬了。這種人不會活得快樂,因為「為善最樂」,而他為惡,會最樂嗎?你看看那些被通緝的人、那些殺人犯、那些詐欺犯,看起來都不像人樣,為什麼?「誠於中,形於外」,活得實在很苦,真是萬般無奈。所以人只有安心地活在責任義務里,他才不會失去安祥。

  人若逃避責任、逃避義務,他就沒有內心的安祥。父母養育我們是權利嗎?我們養育子女是為了養老嗎?絕對不是。如果說是這樣的話,報載有一個男孩已經全身癱瘓了,還有一個女孩子成了植物人,他們的爸媽伺候他們二十多年,是為什麼?人絕不是活在功利裡邊,人只有活在責任義務里,一切唯求心安,才夠資格擁有安祥。人若一旦放棄責任義務,就不可能再擁有安祥。

  (三) 偏離正法 遠離中道

  正法就是中道,偏離了那個恰到好處的中道,背棄了真實永恆的法則,便不可避免地喪失了安祥。

  偏離中道最厲害的,就是我執與法執──自我執著與對於法的謬執。狹義地說,認為有一個「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的真理,這就是法執。認為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其實沒有。談到我,很多人到現在還糊塗──為什麼佛經上很多地方說「無我」,有的時候又強調「常、樂、我、凈」呢?大家要知道「真實的我,是生命的共相;真實的我,是生命的原態;真實的我,是永恆的我,是自他不二的我。而虛偽的我,卻是爾為爾、我為我,人我之際分得那麼清楚」。「後天所形成的我」與「無我之真我」是迥然不同的,由於遺傳因子、生長環境、所受教育、自己父母的社會層面所影響自己活動、接觸的半徑,以及爾後受師友的影響……,這些東西等於電腦裝填資料。沒有裝資料的電腦,人人相同,自他不二;裝了資料的電腦,就迥然不同了。所以我們講「無我」,就是沒有六塵所積的我;我們說「有我」,就是生命的「我覺故我在」的真實的、永恆的我。我們不要迷失,就是不要把「虛假的我」當作「真實的我」,不要讓「真實的我」被六塵埋葬掉。所以偏離正法,就會迷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沙發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25 10: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1-26 16:02 編輯

內容重複不要反覆重帖,請求版主!
另外同一主題請樓主在一個帖子下發,建議依法不依人!任何人的講法和佛經都是沒法比擬的。
內容中明顯錯誤:

引用上文:大家要知道「真實的我,是生命的共相;真實的我,是生命的原態;真實的我,是永恆的我,是自他不二的我。而虛偽的我,卻是爾為爾、我為我,人我之際分得那麼清楚」。「後天所形成的我」與「無我之真我」是迥然不同

佛陀明明講一切法無我,卻偏偏弄出來一個真實的我,永恆的我,何其顛倒啊。佛陀說過如來是常嗎?笑死人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66

帖子

8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7
3
 樓主| 啟明 發表於 2012-11-29 02:43 | 只看該作者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25 10:11
內容重複不要反覆重帖,請求版主!
另外同一主題請樓主在一個帖子下發,建議依法不依人!任何人的講法和佛 ...

沒有證得無我,請在證量上下功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4: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