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嚴懲「剩男剩女」:女子15歲不嫁 家人坐牢

[複製鏈接]

913

主題

1134

帖子

6398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3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我為人父 發表於 2012-11-22 14: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年來,隨著單身男女日漸增多,每年11月11日的「光棍節」越來越受到關注。其實,對於解決單身婚齡男女的婚姻問題,在古代也是相當重視的。如果適齡男女都不急著結婚生子,整個社會人丁缺乏,生產和戍邊就得不到保障。而且,古代人認為「男有室女有家」后,社會才能更加穩定和諧。因此,為了盡量減少「剩男剩女」這種社會現象的出現,有的朝代提前女性的婚配年齡,強制出嫁;有的設立「官媒」「拉女配」,強制結婚;有的甚至頒布「處罰條例」,對「剩男剩女」進行懲處……
  
    南北朝時期「剩男剩女」要受嚴懲「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在中國古代,女子婚齡標準,各朝多有變動。其中,上古周代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屢被提起。此說出自《周禮·地官·媒氏》篇中,如果照這麼說,中國早期是實行晚婚晚育的國家。從史料來看,實際不然。這個婚齡杠杠,不是現代婚姻中的最低結婚年齡,而是成年男女必須結婚的年齡上限。
  
    中國古代其實是「早婚國家」,特別是女性的結婚年齡普通較低。早的11歲就結婚了。據《梁書·張緬傳》和《周書·城冀傳》,梁高祖第4個女兒富陽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兒平原公主都是11歲出嫁的。更早的還有在6歲就結婚的,漢昭帝八歲繼承皇位,娶 「年甫六歲」的上官安女為皇后。
  
    按照《禮記》所規定的男女成年標準來理解,古代嫁娶年齡一般標準是男20歲、女15歲。但各朝代有異,如唐代,「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嫁娶。」
  
    為解決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問題,有不少朝代採取強制女性出嫁的手段。如在晉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齡必須嫁人,否則官府要強行給她找對象。《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就曾要求,女孩子到17歲了,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那麼地方官府就要給她找老公,逼其強行嫁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