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鯰魚和弼馬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2-12-10 10: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一種很名貴的沙丁魚,味道極其鮮美,但又非常嬌貴,不適應離開大海后的環境,當漁民們把剛捕撈上來的沙丁魚放入魚槽運回碼頭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魚就會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魚味道不好銷量也差,倘若抵港時沙丁魚還存活著,魚的賣價就要比死魚高出若干倍。漁民們想了無數的辦法,想讓沙丁魚活著上岸,但都失敗了。

只有一條漁船總能帶著活沙丁魚回到碼頭。

這條船的秘密何在呢?

該船長嚴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後,人們打開他的魚槽,才發現裡面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原來鯰魚是食肉魚,裝入魚槽后,就會四處遊動,不斷地追逐尋找小的沙丁魚吃,大量沙丁魚發現多了一個「異己分子」,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就會自然地加速遊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來,一條條沙丁魚就活蹦亂跳地回到碼頭賣上了一個好價錢。

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一些養馬人就深得此中奧秘。他們在馬廄中養猴,以躲避馬的瘟疫。原理是什麼呢?據有關專家分析,因為猴子天性好動,這樣可以使一些神經質的馬得到一定的訓練,使馬從易驚易怒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對於突然出現的人或物、以及聲響等不再驚恐失措。馬是可以站著消化和睡覺的,只有在疲憊和體力不支或生病時才會卧倒休息。在馬廄中養上一猴子,就使馬經常保持站立而不卧倒,這樣可以提高馬對吸血蟲病的抵抗能力,不會染上瘟疫。

在馬廄中養猴,以「辟惡,消百病」,養在馬廄中的猴子就是「弼馬瘟」,這隻養在馬廄中的猴子所起的作用就相當於魚槽里的鯰魚。

大自然中,正因為有了冬季的「風刀霜劍嚴相逼」,才可能有春天的奼紫嫣紅,一潭死水裡只要投進一個小小的石頭,就能激起美麗的浪花,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外界的刺激,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同樣,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的激勵,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導致庸碌無為,一事無成,古人所謂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得就是這個道理。既然如此,就在我們的生活里加入一條「鯰魚」,一隻「弼馬瘟」,讓我們時時保持警醒,生活充滿活力,從而收穫甜美的果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8 21: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