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4華裔學生獲2012年度羅德獎學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11-20 07: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白露為霜 於 2012-11-19 15:32 編輯

2012年「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18日宣布全美32名獲得此項殊榮的學生,今年獲獎者充分展現美國多元化的特色,挑選出的優秀學生不僅分佈全美各層級的大學和學院,亦涵蓋不同的族裔,其中並有三名華裔。而香港大學則有一名華人研究生列入全球獲獎名單。

全美三名華裔學生,分別為哈佛大學主修經濟和東亞研究的艾倫‧蕭(Allan Hsiao)、哈佛大學主修物理的四年級學生菲利浦‧姚(Philip Yao),以及耶魯大學畢業生班傑明‧劉(Benjamine Liu)。

來自肯塔基州路易斯市的艾倫‧蕭,目前是《哈佛亞洲季刊》(Harvard Asia Quarterly)的主編,並且是編輯委員會唯一的大學部成員。他也是《哈佛健康政策》,以及《哈佛全球健康評論》的資深編輯。

艾倫‧蕭通曉11種語文,曾至中國參加青年領袖峰會,以及至南韓和日本研習。他計畫在牛津大學攻讀中國研究。

來自新澤西州北卡德維爾市的菲利浦‧姚,熱中擴大教育普及,他曾在紐約市參與一項電腦科學新課程、領導統御發展和資優教育計畫,以及為印度孟買逾100萬名學生建立虛擬圖書館。

菲利浦‧姚目前擔任「哈佛大學學生委員會」的教育政策委員,擅長鋼琴演奏和作詩的菲利浦‧姚,未來希望在牛津主修教育學習和科技。

來自加州西湖村的本傑明‧劉,去年才從耶魯大學畢業,他在大學主修生物學,目前以「美隆研究基金」(Mellon Fellowship)在劍橋大學攻讀計算生物學碩士學位。

本傑明‧劉曾獲得「高華德獎學金」和耶魯最高榮譽的Alpheus Henry Snow獎,他並在中國、多明尼加和英國擁有廣泛的公共衛生經驗,以及發表許多有關神經科學的著作。

另外,今年將畢業的香港大學法學院研究生許琪莉,目前擔任香港法學研究期刊的資深編輯。她在今年曾代表香港大學赴美參加「國際法模擬法庭競賽」。

來自福建的許琪莉在就讀建甌一中時,成績極為優異,在2007年以理科總分671的高分,被港大法學院錄取。她曾參加美國亞洲文化交流中心與福建省合辦的「國際英語科普夏令營」,未來希望在香港和中國擔任律師。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沙發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11-20 07:31 | 只看該作者

背景介紹:

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s),也譯為羅德茲獎學金或羅氏獎學金,是一個世界級的獎學金,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美譽,得獎者被稱為「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s)。獎學金評審每年11月在18個國家(包括美國、德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印度、南非等),選取80名全球剛畢業的本科生去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而羅德學者也被視為全球學術最高榮譽之一。

2012年羅德獎學金的全球錄取率是萬分之一,也是全球最難申請上的獎學金。此獎學金的數目隨著學習科目而不同,每位羅德獎學金得主每學年大約可得到£30,000英鎊或$50,000美元(最多可補助四年)來全額補助牛津大學的學費、學院費、生活費、及到英國的來回機票,並且可以得到使用羅德樓的權力。羅德學者的評定標準則除了優秀的學術表現之外,還包括個人特質、領導能力、仁愛理念、勇敢精神、和體能運動。

羅德獎學金是塞西爾·羅德茲(英國殖民時期礦業大亨,當時擁有全世界90%的鑽石工業,也是當時的世界首富)自1902年創設的獎學金,已有超過100年歷史,專供外國菁英前往牛津大學研習之用。

羅德學者可說是每個領域的英菁份子,牛津畢業后都表現非凡,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也是羅德獎學金獲得者。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主題

569

帖子

4006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006
3
泥馬 發表於 2012-11-20 17:16 | 只看該作者
羅德獎學金有這麼多華裔學生獲得,可很少聽說(也許是孤陋寡聞)華裔羅德獎學金獲得者在事業上登山高峰。除了樓主提到的柯林頓曾經是羅德學者外,現在美國聯合國大使RICE(有可能被提名國務卿)也是羅德學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11-21 01:18 | 只看該作者
A list of the 32 American students who were named Sunday as Rhodes Scholars, according to the Rhodes Trust:

Margaret C. Hayden, Brunswick, Maine (Stanford)

Phillip Z. Yao, North Caldwell, N.J. (Harvard)

Julian B. Gewirtz, Hamden, Conn. (Harvard)

Benjamine Y. Liu, Westlake Village, Calif. (Yale)

Jennifer M. Bright, New York (Yale)

Aiden C.de B. Daly, New York (Harvard)

David M. Carel, Penn Valley, Pa. (Yale)

Dakota E. McCoy, Wexford, Pa. (Yale)

Christopher B. Dobyns, Highland, Md. (Cornell)

Rachel M. Myrick, Charlotte, N.C.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Juliet Elizabeth Allan, Atlanta (University of Georgia)

Daniel W. Young, Charlottesville, Va. (Cornell)

Joy A. Buolamwini, Cordova, Tenn.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oseph W. Riley, Athens, Tenn. (University of Virginia)

Mubeen A. Shakir, 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Nina M. Yancy, DeSoto, Texas (Harvard)

Allan J. Hsiao, Louisville, Ky. (Harvard)

Micah A. Johnson, Canton, Ohio (Yale)

Rhiana E. Gunn-Wright, Oak Lawn, Ill. (Yale)

Benjamin B.H. Wilcox, Winnetka, Ill. (Harvard)

Clayton P. Aldern, Cedar, Minn. (Brown)

Georgianna H. Whiteley, Wayzata, Minn. (Luther College)

Kiley F. Hunkler, Glendale, Mo. (U.S. Military Academy)

Rachel M. Woodlee, Greer, S.C. (Wofford College)

Rachel R. Kolb, Los Ranchos, N.M. (Stanford)

Christian H. Heller, Beulah, N.D. (U.S. Naval Academy)

Joseph W. Thiel, Boise, Idaho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Amanda J. Frickle, Billings, Mont. (The College of Idaho)

Catherine Laporte-Oshiro, Larkspur, Calif. (Yale)

Daniel A. Price, Grass Val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Katie D. Whitcombe, Mesa, Ariz. (U.S. Naval Academy)

Evan R. Szablowski, Bakersfield, Calif. (U.S. Military Academy)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