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偽寶出已。真寶則沒

[複製鏈接]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1 19: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2-1 19:59 編輯

【雜阿含經】第906經 (第32卷)

佛言。如是。迦葉。命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見濁。眾生善法退減故。大師為諸聲聞多制禁戒。少樂習學。迦葉。譬如劫欲壞時。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偽寶出已。真寶則沒。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船載多珍寶。則頓沉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滅。如來正法不為地界所壞。不為水.火.風界所壞。乃至惡眾生出世。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沙發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2 11:09 | 只看該作者
其實,於當今末法,若有人能依佛陀正法律修行,依然是能很快得阿羅漢道的。末法時期是非常適合修行的,真修者證果也會比正法時期更快,唯一難的就是在末法中邪師橫行、邪說遍地,很難聽聞到純正的佛陀正法律,如果誰能夠在我們這個充滿誘惑、煩惱與充斥邪說的環境里,排除恆河沙數邪師的干擾與影響,有幸聽聞到佛陀純正的正法律並依教奉行,則於此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正法時期或者他方佛世界修行百年,證果之快將遠遠超過正法時期,此種人也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可謂第一希有。比如,在佛典中說:「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彌勒出時,百年受齋,不如我世一日一夜,何以故?我時眾生,具五濁故。」(《優婆塞戒經》)

——金剛智慧能斷一切邪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3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5:35 | 只看該作者
末法時期,相似法充斥世間,真法則隱沒,可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4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7 10:49 | 只看該作者
引用一位善知識的話來表達末學的心聲:

在下泣血企望諸位同仁,捨棄好惡之私心,以如來聖教興衰為念,深入學習研究佛陀聖典,弄清真相、廓清迷雲、摧碎邪說、顯正法律,庶幾不負如來出世之悲心、闡教之大恩,亦為末世眾生,找到真正的歸途。千萬不要把反邪重任推給菩薩、推給因果、推給將來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5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8 13:03 | 只看該作者
關於相似法:

下述為引用宗舜法師所言:
    「由於相似正法非真正法能障正法,對於佛法的破壞,往往難以估量,所以摧滅相似正法,是菩薩應行之正業。《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真實義品第四云:
  四者,菩薩能正除遣所化有情隨所生起一切疑惑,護持如來妙正法眼,令得久住。於能隱沒如來聖教像似正法,能知、能顯、能正除滅,當知是名善入如來密意言義勝利之業。
  這就是說,菩薩應該護持正法,使正法久住。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對於能夠隱沒遮蔽佛陀正法的相似正法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能了知,不為邪說迷惑(能知)。
  第二,能揭露,不使其迷惑眾生(能顯)。
  第三,能如法摧滅,消除其對佛陀正法的破壞力(能正除滅)。
  這是最能善巧契入如來密意、語言、法義的最為殊勝的行為!
  愛恚贊毀戒。《瑜伽菩薩戒本》云: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於他人所有染愛心、有嗔恚心,自贊毀他,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為摧伏諸惡外道。若為住持如來聖教。若為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或欲令其未凈信者發生凈信,已凈信者倍復增長。(第39條)
  此戒即明,如果菩薩以貪慾煩惱之心(染愛心)、嗔恨憤怒之心(嗔恚心),讚歎自己,斥責他人,即為違犯。毀,並不完全是指誹謗(毀謗),也有詆毀、詈罵的意思,更有指責,攻擊的涵義(可參見《漢語大詞典》第6卷1496頁的解釋)。這一條戒和四重戒的第1條贊己毀他的區別,即在第1條側重於以不實之辭毀人的誹謗,而第39條側重於對他人進行斥責、攻擊。菩薩斥責乃至攻擊他人,而不犯菩薩戒的情況有四種:
  第一:為了摧伏邪見外道。
  第二:為了維護聖教,住持正法。
  第三:為了調伏對方的煩惱,如馬爾巴大師之於密勒日巴尊者。
  第四:為了令未對佛法生起凈信者生起凈信,已經生起者凈信增長。
  可見,斥責的目的、對象,是考察有沒有違犯菩薩戒的關鍵。佛教講慈悲,但慈悲不是沒有原則的調和。不簡擇內外道的差異的和稀泥,有破失三歸依戒體的危險。通俗不是庸俗,平常心更不是平庸心。對於相似菩薩對佛法的破壞,菩薩戒中是十分警惕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6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9 21:20 | 只看該作者
相似正法非真正法能障正法,對於佛法的破壞,往往難以估量,所以摧滅相似正法,是菩薩應行之正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3: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