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師大外教替父尋恩人:70年前誰救過一個美國飛行員?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11-11 17: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11/11  消息來源:新華日報

  細長的辮子,誇張的表情,一身滿是「龍」字的唐裝……當65歲的美國外教David Yao站在南師大外國語學院講台上時,學生們眼前一亮。而更令學生們驚訝的是,David和父親與南師大都有著濃濃的情緣。David回憶,做南師大教師的第二年,他從父親那裡得知。二戰期間,作為美國空軍飛行員的父親曾在南京迫降,后被金陵女子大學(南師大前身)收容,他非常希望替他的父親找到當時金女大的施救者。

  遺憾的是,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在了解詳情以幫助David圓夢時,卻發現了其中的難度。多位學者均表示,至今為止,「二戰期間曾有美國空軍在南京迫降」這一記錄尚未見諸史料。

  求助

  我的父親曾被金女大收容

  今年新學期開學時,南師大英語師範專業的學生收穫了小小的「意外」。

  講台上教他們視聽說課程的美籍外教David Yao,在做自我介紹時,向他們透露,自己的父親是二戰時期的美國空軍老兵,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前來中國支援。1942年前後,他所在的分隊從印度出發,飛越喜馬拉雅山脈,飛過昆明、重慶,抵達日本。在完成任務飛越南京上空時,出現嚴重故障,緊急迫降。

  David說,當時包括父親在內的數位美國大兵,被金陵女子大學(南師大前身)的工作人員救起,被安置在了隨園校內,配有專人照顧飲食起居,停留了大約一周時間,互相幫助的場景讓他的父親很感動。

  「如果沒有南師大,不知我的父親會遭受多大的災難,或許也就沒有現在我和南師大的這段情緣了。」David對學生說。

  David在南京已經待了7年,期間結識了一位在南師大就職的澳大利亞籍外語教師。2008年3月,這位教師從南師大卸任教職,在他的推薦下,David來到南師大外國語學院擔任教師,主要給本科生教會話和視聽說課程。就在他在該校任職的第二年,與父親的一次攀談中,才得知父親與南師大的這段淵源。

  求證

  當時金女大被日軍佔領

  而且南京也無史料記載

  提起父親與南師大的這段未舍情緣,David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幾次表示,希望能替自己的父親找到當時在金女大的施救者。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替David輾轉向南京多位史學家核實,以求找到歷史的蛛絲馬跡。

  南師大歷史系教授經盛鴻曾參著過《金陵女子大學校史》,他表示,整個二戰時期,還沒有聽說金女大收容過美國空軍飛行員。「抗戰爆發后,時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院長的的吳貽芳,在1937年12月1日帶著學生離開南京前往武漢,后輾轉成都,學校轉交給當時該校的教務長、美國的魏特琳教授。在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因為美國是中立國,所以日軍還不敢對金女大怎樣。」

  但隨著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金女大的命運急轉直下。「美國被捲入戰爭,金女大也被日軍全面佔領,現在南師大的100號樓當時被用作馬廄,旁邊的一座大樓成為日軍司令部。」

  經盛鴻表示,1942年金女大被日軍佔據后,在那裡收容美國人是非常困難的事。目前他還沒有發現有記載金女大曾收容過美國空軍飛行員的史料。

  經盛鴻說,1940-1945年,南京處於汪偽政府時期,當時的南京是侵華日軍總司令部駐紮地,處於日軍的嚴防死守中,而且當時的金女大又是日軍的「心臟」。想在日軍的眼皮子底下收容美軍,難度很大。「在南通倒是收容過一個美國飛行員,1942年他途經南通時,遭遇轟炸飛機掉下來了,之後就被轉移到重慶了。」經盛鴻說。

  南師大歷史學教授張連紅也表示,根據目前的史料記載,二戰期間還沒有發現有美國飛機在南京迫降或墜落。「當時美軍的飛機從日本歸來途經浙江時,倒是有在那裡降落的。」

  對這段撲朔迷離的歷史,真相到底是怎樣的是David的父親記錯了時間地點,還是我們的歷史資料有空白昨天,David的學生表示,David的92歲父親還在世,他們將會繼續向他求證。如果您有當年這段歷史的線索,也請撥打快報熱線96060告訴我們。

  尋人

  據David稱,1942年前後,父親在完成任務飛越南京上空時,出現嚴重故障,緊急迫降。父親在內的數位美國大兵,被金陵女子大學的工作人員救起。David希望能找到那位救命恩人。

  如果您有當年這段歷史的線索,請撥打快報熱線96060告訴我們。

  相關新聞

  美國人士捐贈南京大屠殺史料——

  3頁打字稿揭露日軍暴行

  (通訊員 蘆鵬 記者毛麗萍)昨天,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紀念館)又獲贈南京大屠殺實證史料。該館館長朱成山表示,資料當中尤其以打字稿原件最為珍貴,它是外籍證人貝茨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記錄的第一手實證資料,直接描述了日軍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犯下的罪行。這份資料填補了該館收藏的一項空白,朱成山表示,將組織力量對此次獲贈的資料作進一步的史學考證和研究。

  昨天下午,美國基督教會婦女學習訪華團一行17人,在美籍華人、美國基督教會東亞太平洋總幹事朱曉陵博士的帶領下,向紀念館捐贈了貝茨先生於 1938年1月10日發給美國基督教會總部的打字稿、在南京的照片原件,以及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委員、原金陵女子學院(現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美國基督教會傳教士魏特琳女士的照片等重要實證資料。

  貝茨先生是原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會委員。貝茨先生通過這段文字,清楚地記述了日軍在南京製造屠殺、強姦等罪行的行徑,為揭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罪狀再添一件有力證據。記者了解到,打字稿共有3頁,其中一段這樣寫道:「有1萬多人被殺死了,而我的朋友認為還有更多的人已經遇難。這些已放下武器的軍人被殺害,很多平民也遭遇厄運,當中還包括婦女和兒童。我的一個德國朋友認為有超過2萬多婦女被強姦,比原先所說的8千人要多得多。在金陵大學里(譯註:現南京大學,貝茨曾在內任職),有很多家庭支離破碎,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下至11歲的少女,上至53歲的老婦都遭到了日軍強姦。就在神學院內,一名婦女被17名日軍強暴。事實上,每天都發生著同樣的事件。」

  朱成山與美國客人座談交流並接受了捐贈,朱成山認為這批資料非常珍貴,紀念館將組織力量對此次獲贈的資料作進一步的史學考證和研究。 [ 俺想說幾句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