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釣魚島,從歷史面來看看

[複製鏈接]

444

主題

444

帖子

506

積分

禁止發言

積分
5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ls009 發表於 2012-10-8 1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釣魚島神話日本國有化軍國主義琉球某種程度上,中日都要感謝野田首相,這麼快就從石原慎太郎手中接盤,迅速將釣魚島「國有化」鬧劇推向最後的高潮。塵埃落地,日本政客們節約了惺惺作態之表演的氣力,中國觀眾省去了等待「另一隻靴子」放下的折磨。而藉助大幕拉下,我們也趁熱打鐵盤點一下這部鬧劇。

  劇本的構思真夠曲折的。野田佳彥之前的主角是石原,這位東京都知事折騰了半年,吵著要購買釣魚島,於是石原背後又出現一個所謂的釣魚島「島主」栗原家族;而栗原家稱釣魚島是在1972年從古賀家族手中買來的;於是,關於釣魚島的日系版神話由古賀家族的商人古賀辰四郎拉開了帷幕,據說是他在1884年「發現」了無主地釣魚島。

  仔細思量,這樣的編排並不新奇。歷史神話的大門總是需要安排一位拓荒「英雄」來開啟,那麼我們解析日本釣魚島神話的工作也從這裡開始。

  古賀辰四郎,日本軍國主義遮羞布

  時間先定格到1970年8月,當時的日本對尚處於美國託管狀態的釣魚島正式提出主權主張,緊接著在9月17日由琉球政府出面拋出《關於尖格列島的領有權》的聲明。這份聲明系統地闡述了日本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歷史根據,是代表日本立場的最早、最詳盡的文獻之一。

沖繩縣知事才於明治十八年(1885年)九月二十二日首次呈報內務卿,建議樹立國標,同時提出以出雲號進行實地勘查」。

  這出開篇劇目的精彩「看點」就在於,釣魚島最早是通過民間拓荒的方式進入日本政府視野的。主角古賀氏是一位出自經濟動機與和平利用目的的普普通通一介商人,而政府的管理顯然「落後」於拓荒者的步伐,為了管理需要,不得不實地勘查,著手建立國標工作。

  然而,在情不自禁要為這齣劇目的精彩編排「叫好」之前,還是不得不向日本發問:蒙上這樣一層溫情脈脈的非暴力面紗,就能遮蔽日本侵佔中國領土釣魚島的歷史事實嗎?

  首先,作為日方邏輯的起點——「釣魚島是無主島」的論斷已被大量歷史文獻所證偽。近期,央視對這些歷史證據連續作了曝光。可以說,經過中外學界多年的聯合發掘,從明清多位出使琉球使節所留下的系列文獻到明海防名將胡宗憲等人編纂的海防圖及其清代編纂的諸多中央和地方志圖,從法國、英國編製的相關地圖到琉球和日本自身的歷史文獻等,中外古今文獻彙集在一起,已形成一個相當完整的證明釣魚島屬於中國的歷史文獻證據鏈。筆者在此處不多啰嗦。

  其次,這出由古賀氏擔綱的劇目中,最高明之處或曰最讓人容易上套的地方在於,它偷偷地抽離了日本政府自明治維新後走上軍國主義的擴張道路,開啟了蠶食、侵略亞洲國家近百年的歷史大背景。要知道,在這一大背景下,所謂的民間行為往往充當了日本政府侵略行為的急先鋒。有關於此,相信熟悉日本侵華史的人們會記得,日本滿鐵株式會社、東亞同文書院等這些民間的商業、文教機構當年在日本侵華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在釣魚島問題上,如出一轍,被推上前台的古賀儘管被塑造成拓荒「英雄」,但也不過是一張日本軍國主義擴張行徑的遮羞布。

  1952年,解密的日本相關歷史檔案已證明了這一點,當前中國學者就此注意不夠,而日本京都大學井上清教授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就撰文披露過相關內容。在此,筆者列舉幾則核心史料。

  一則是1885年9月22日,沖繩縣令向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的報告。本文前引的1970年日本《關於尖格列島的領有權》聲明中也提到這一報告的內容,由此兩個報告正好可以做一對比,看看日本是如何歪曲事實的:

  內務卿山縣有朋鈞鑒:

  關於調查散布在本縣與清國福州之間的無人島嶼問題,已遵照先前在京授與本縣森本大書記官的秘密指令進行調查……

  ……此等島嶼與前此呈報之大東島(位於本縣與小笠原島之間)地勢不同,不能不懷疑是否即系《中山傳信錄》(是指清代徐葆光所撰的琉球國史書——筆者注)中所載之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同一島嶼。

  果系同一島嶼,則不僅為清國冊封舊中山王使船所熟悉,且復各有命名,向為琉球航海之目標,此事甚為明顯。故此次援大東島之例勘查之後立即樹立國標,實恐未為妥善。

  ……

  明治十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沖繩縣令西村捨三

  比較這份報告與1970年聲明,可以清楚發現其中存在的嚴重衝突:1970年聲明中所說的這份報告的內容是,沖繩根據古賀開拓釣魚島所引發的「形勢需要」,首次向內務部建議樹立國標;而上引的沖繩縣令報告原件表明,其內容是沖繩奉了內務部的「秘密指令」對釣魚島進行調查,然後作出的情況彙報。講述事實的因果關係也正好顛倒。在對待釣魚島問題上,不是沖繩縣向內務部建議樹立國標在先,而是內務部指令沖繩縣勘查釣魚島在先,而沖繩縣經過勘查后,在當時已意識到釣魚島隸屬中國,怕引起糾紛,因此反對內務部立即樹立國標的決定,主張暫緩推行。

  至於古賀之事不僅未見此份報告中,而且本身有許多疑點。例如,1970年的聲明和一般的日本官方說法都指出古賀於1884年「發現」了釣魚島,而古賀自己在1895年提交的《租借官地申請書》中說他在1885年才到達釣魚島。儘管兩個說法僅差1年,但是問題的實質很關鍵,因為這關係到到底是誰先「發現」釣魚島的問題?所謂的「發現」釣魚島,是政府的蓄意勘查,還是民間的無意拓荒?

  真相的細節到底是怎樣的,也許我們還要發掘更多的史料來進一步證明,但是現有的史料足以透露出:被推上前台表演的古賀氏不過是一個牽著線的木偶,其背後是已被軍國主義綁定的日本政府蠢蠢欲動、企圖染指中國領土的魔爪。日本所謂民間商人「發現」釣魚島的說辭背後是軍國主義政府的蓄意侵佔。

  32冊《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即將由負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圈佔釣魚島:「搶」還是「竊」?

  日本在「發現」釣魚島后,又是如何圈佔釣魚島的?1972年3月8日,日本外務部發表的《關於尖閣群島所有權問題的基本見解》中,有這樣的說明:

  明治十八年以後,政府對尖閣列島曾多次進行實地調查,在慎重地確認了該島嶼等不僅是無人島嶼,而且沒有清國的統治權達到這裡的痕迹之後,才於明治二十八年一月十四日的內閣會議上,作出了在現地設立標樁的決議。

  這又是一份冠冕堂皇的充滿謊言的文件。日本聲稱,從1885年到1895年,日本經過多次實地調查,然後「慎重」確認是無人島,且排除清國統治的痕迹后,才決定設立標樁的。

  然而,我們再對照一下日本檔案,就會發現日本所謂「慎重」確認相關事實的真相是什麼?

  1885年10月9日,在接到前述的沖繩縣令關於釣魚島與中國關係的彙報后,內務卿、也是日本當時軍國主義政策最狂熱的推動者山縣有朋不以為然,為此致信與外務卿井上馨磋商,在信中,他蠻橫地說,即使這些島嶼和《中山傳信錄》中所載之各島嶼相同,也只能為清國船隻「指示航路之用,別無任何歸屬清國領有的跡象」,於是主張在實地勘查之後立即樹立國標。

  但是,山縣有朋的主張遭到外務卿井上馨的反對,他在回信中說:

  關於對散布在沖繩縣與清國福州之間的無人島嶼即久米赤島(日本對釣魚島的早期稱謂——筆者注)等三島由沖繩縣進行實地勘查,然後樹立國標事,已接到本月九日發甲第八十三號文前來協商。經熟商后,認為此等島嶼既靠近清國國境,與日前勘查完畢之大東島相較,方圓亦小,而且清國報刊對我政府抱有猜疑,屢屢刊登我政府已佔據台灣附近清國所屬之島嶼等等風聞,促請清國政府注意。當此之際,若貿然公開樹立國標,必招致清國之疑慮。……應待他日相機行事。

  這兩件檔案明確反映出,1885年,圍繞是否立即圈佔釣魚島的問題上,日本政府高層有分歧。內務卿山縣有朋的主張是,立即圈佔釣魚島,但是遭到外務卿的反對,他提醒山縣有朋注意,日本在釣魚島附近的活動,已經被中國知曉,並且在報刊(當時的《文匯報》、《申報》都有相關消息)上發出警告,貿然公開樹立國標,會引發中日糾紛,於是建議「待他日相機行事」。

  1885年11月24日,沖繩縣令經過實地勘查后,再次向內務卿呈文,並請示:

  樹立國標的問題,如上次呈文所述,與清國不無關係,萬一發生糾紛,頗為不便,故應如何處理?請予指示。

  1885年12月5日,內務卿和外務卿就此連名發出指令:

  關於書面請示的問題,目前無需建立,應請注意。

  這就是所謂日本慎重確認的事實,真相是日本調查的結果認為釣魚島「與清國不無關係」,而當時日本明治維新后不久,雖然國力大增,但是尚未與龐大的大清帝國正面交過手,對清尚存忌憚心理,所以「慎重」考慮,暫時將圈佔釣魚島的衝動按捺下來,以待他日。完全不是其 1972年聲稱的慎重確認了釣魚島沒有清國統治的痕迹。

4

主題

297

帖子

31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6
沙發
糊塗的愛 發表於 2012-11-10 15:05 | 只看該作者
日寇竊島之惡行,已久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3: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