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中國被稱為支那?

[複製鏈接]

650

主題

1307

帖子

1403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nqiang 發表於 2012-11-11 19: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nqiang 於 2012-11-11 19:28 編輯

"支那"一詞在歷史上並無貶義

1,"支那"這個詞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翻譯中的創造)的。"支那"這個名稱,起源於印度。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據說是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同為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

2,在很長時期內,"支那"是對中國漢人的尊敬。清朝,中國漢人處於滿族的統治之下,當時的日本,還是一個亞洲革命的聖地,許多反清的仁人志士都在日本得到支持,在"中國"這個詞還沒有被民眾公認之前,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稱呼稱自己是"支那人"。如,宋教仁在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誌,梁啟超用"支那少年"為筆名,還有許多人,自稱"支那人",拒絕承認自己是"清國人"。

3,我們長期把中南半島成為印度支那半島(indochina、indochine),印度支那者,就是說,這塊土地介於印度與中國之間,"印度支那"中的"支那"也就是指中國,我們一直不認為這是含有貶義的。

為何後來"支那"有貶義?

1,在明治維新之前很少有日本人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日本書中常見的中國稱謂乃是"漢"、"漢土"、"唐土"、"中土"、"中國"或者以相應朝代的名稱稱呼中國,如隋等。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不忿叫我國做"居四夷之中"的中國,為了培養大和民族的優越感,一改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稱呼(chugoku),而改用"支那"。

2,中國人經過革命結束封建統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的時候,作為近鄰的日本卻出於自身的利益要求,單方面給中國取了一個"支那共和國"的漢字國號。一些有識之士一開始就對日本使用"支那"稱呼中國的作法表示了關切,甚至進行了抵制。直至一九三○年,國民政府才訓示外交部∶今後凡載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同年十月,日本外務省提請內閣討論將中國的日文正式稱謂改為"中華民國"。但日本民間使用"支那"的現象並無減少。

3,由於反清志士"夷夏之大防"的心態,讓一些日本學者轉了空子,一些學者撰文說:地理上的"支那"指中國本土,並不包括長城外的滿洲、蒙古等地。

4,日本全面挑起侵華戰爭之後。日本外務省也開始追隨軍部使用"支那"稱呼中國,稱"蘆溝橋事變"為"支那事變"。在侵華戰爭中,日本一直用支那來稱呼中國,用"支那人"來稱呼中國人。

5,日本戰敗后,盟國最高司令部政治顧問團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責令日本外務省不得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其後,"支那"這一稱謂開始從日本政府的公文里、學校教科書中、媒體中消失。但是日本的右翼分子仍然堅持使用"支那"稱呼中國,不斷挑釁中國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9: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