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奧巴馬是如何成功連任美國總統的 竟與中國有關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8 14: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奧巴馬是如何連任美國總統的 竟然與中國有關

  考慮到中美關係經常因美國總統變更而變化,在企穩怕變的心理之下,許多中國人樂見奧巴馬連任也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奧巴馬是如何連任美國總統的

  美國第45任總統已經出爐,奧巴馬打敗羅姆尼獲得275張選民票,又迎來了屬於奧巴馬總統的四年。奧巴馬,全名為貝拉克·海珊·奧巴馬二世,1961年8月4日出生於美國夏威夷州火奴魯魯,2008年11月5日當選美國第44屆總統,他也是美國首位黑人總統。

  2009年10月9日,獲得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2011年4月4日,奧巴馬宣布競選2012年美國總統,並在和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威拉德·米特·羅姆尼的角逐中勝出。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美國總統選舉落下帷幕,最慶幸的當屬美國人民:這場坑爹的選舉大戰可終於結束了!先前一段視頻就曾風靡網際網路:美國一名4歲女童無法忍受兩黨總統候選人的競選攻勢,失聲痛哭。美國網民跟帖評論「感同身受」,希望耗費重金、無休無止的競選宣傳早日結束。

  一些學者估測,2012年美國選舉預計花費60億美元,刷新紀錄,但掏腰包的可不是納稅人。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美國人是如何選擇奧巴馬的?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民主選舉行政首腦的大國,美國總統的選舉程序又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選舉法。簡而言之,是一個「馬拉松」式的過程。根據美國憲法,當美國總統的條件很簡單:出生在美國,年滿35歲,在美國住滿14年的公民,皆可被選。

  首先是候選人提名。一般上,在總統選舉年的6月,各政黨由各州選派代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在會議上提名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的提名一般是在大會的第三天或是第四天進行。在全部州都提出候選人之後,就由大會代表通過個別投票方式選舉本黨的總統候選人,得到多數票的候選人將最終獲得本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

  不過,必須提出的是,雖然總統候選人的正式提名要等到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時才能進行,但由於本世紀越來越多州實行了總統預選制,所以通常的情況是,早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之前,有意問鼎總統寶座的政治家們往往已經在各州展開了競選活動。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所以,到了大選年的前兩年,那些有意問鼎白宮的人就開始了直接行動,擬定政綱,進行政治試探,如訪問各州,會見關鍵人物和競選捐助人等,與重要的利益團體、新聞媒介等建立聯繫,在公眾場合和電視節目亮相等「混個臉熟」,否則美國人是不買賬的。

  在大選年的前一年,他就得選擇適當的時機正式宣布競選黨的提名候選人,並建立一個得力的競選班子,在至少20個州籌集資金,雇傭競選顧問和各方面的專家,成立正式的競選組織,並在一些關鍵州組織力量,準備投入預選,而這些費用全都得靠自己「化緣」,從「三公消費」里打主意想都別想。當獲得本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后,便進入了一場你死我活的競選拉鋸戰。

  美國的選舉制度,既是直接選舉,又是間接選舉。說是直接選舉,是因為美國是全民參與選舉,一人一票,不分種族,不分貧富,不是一小撮人就可以決定的。但是在程序上,卻仍然得按照二百多年前憲法的規定,各州選民只是選出本州的大選舉團。

  當選的大選舉團開會,在總統候選人之間投票。投票結果送到聯邦參議院,參議院議長當著參眾兩院全體議員的面拆開各州來件,然後計算總票數。得票超過大選舉團總數一半者,則當選總統。如果無人過半數,則由眾議院在得票最多的五人之間,以一州一票的計票方式選出總統。這看上去好像又是一種間接選舉法。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美國的憲法規定,各州大選舉團的人數,也就是各州在最後選舉總統時的選舉團票數,和該州在參眾兩院的議員人數相等,但該州在參眾兩院的議員和在聯邦政府的其他官員,都不能入選大選舉團。這個做法顯然很不合適,代表裡面沒有領導?算哪門子選舉?

  而美國為什麼要採用這種複雜的選舉辦法呢?這得從「偉大的妥協」說起。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美國最初十三州,有十二個州派出代表,制定美國憲法。在三權分立的原則下,初步決定聯邦立法機構即國會,設立參議院和眾議院,但是對於各州議員的人數分配,大州和小州嚴重分歧,相持不下。

  在這關鍵時刻,康尼迪格代表謝爾曼提出了一個方案:眾議院人數照大州的辦法,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參議院人數則照小州的辦法,各州一律兩人。這一方案經過一個多月的爭論,最終為憲法所採用,從而達成大小州之間最重要的妥協,避免了聯邦分裂,並規定已經擔任官員的人,不得再出任大選舉團。史稱「偉大的妥協」。

  美國全部"選舉人票"共538張,是參議員(100名)、眾議員(435名)、華盛頓特區代表(3名)的總數。參議員按州分配,50州每州2名;眾議員按人口產生,約50多萬人選出一名。例如紐約州約有1,600多萬人口,就有31名眾議員,再加上2名參議員,總共有33張選舉人票。按照選舉人票制度,任何一個總統候選人如果贏得了這個州的多數人頭票,就算贏得了這個州的所有選舉人票,被稱為"贏者通吃"。候選人在各州贏得的選舉人票累計超過538票的一半(270張),就當選總統。

  由於是採用贏者通吃的計算方式,那麼就可能出現候選人贏了全國按人頭計算的普選票,卻因選舉人票沒過半而輸了大選的現象。例如,2000年美國大選時,在全國人頭票中,民主黨候選人戈爾比共和黨候選人布希多出50萬張,但由於最後在佛羅里達州布希贏了戈爾幾百張人頭票,按贏者通吃原則,布希就贏得了該州的全部25張選舉人票,因而使他的選舉人票在全國超過半數,而當選了總統。當年布希訴戈爾案,還為這場選舉添色不小,可見美國的總統之爭,爭得是公開公平公正,絕非黑屋子政治。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根據美國憲法,總統的任期是四年,只能連任一屆。所以,即使奧巴馬做得多麼出色,他也只有八年的任期,八年後他就是一介平民,不可能享受高級領導人退休待遇,不可能有公車有秘書,不可能坐在主席台上,非常悲催。

  然而,4年一次的美國大選,精彩程度卻絲毫不亞於奧運會。這個完善的選舉程序和民主制度,讓開國之父們實現政權平穩交接的夢想成為現實,200多年來美國依靠著這個民主制度走向富民強國之路。最重要的是,這個制度讓坐在主席台上的決策層不敢不尊重老百姓的意見,不敢輕易做出損民利已的行為,因為決定他們坐在主席台上的,正是這些平凡的、卻擁有選票的美國人民。

  奧巴馬連任與中國外交的長期挑戰有關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仍在進行中,但截止今天中午本文寫作時,奧巴馬已獲得了290張選舉人票,大幅度領先於對手羅姆尼。由於只要達到270張選舉人票就可勝選,奧巴馬已鐵定連任。

  對於中美關係,奧氏的連任到底是好是壞呢?根據環球網文章,美國三大報之一的《洛杉磯時報》在昨天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如果中國能為美國大選投票,肯定會選現任民主黨總統奧巴馬。該文章引用了法新社和民調機構益普索共同在9月底進行的民調數據,該數據顯示:在800名受訪中國民眾中,有63%的人支持奧巴馬連任。

  在很多人看來,另一位美國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確實顯示出對華更加強硬的姿態。如他宣稱上任第一天就要將中國定位為「貨幣操縱國」,甚至說中國是小偷、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而奧巴馬自上任以來,雖然在戰略東移的框架之下,中美之間的戰略對抗有趨緊之勢,但並沒有產生直接的危機與衝突。考慮到中美關係經常因美國總統變更而變化,在企穩怕變的心理之下,許多中國人樂見奧巴馬連任也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奧巴馬勝選演說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但個人以為,這種期望可能建立在一個錯誤的戰略判斷之上。奧巴馬第一任期內,雖然中美之間沒有什麼大的風波,但其戰略重心的東移已經對中國構成重大的戰略牽制。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強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盟友的關係,已經直接使中國在亞太大國博弈中佔據不利地位。而南海危機、東海危機的先後發酵,更是可見美國在背後推動的影子。

  總體上 ,奧巴馬政府時期的中美關係的總特徵是「微觀平靜、宏觀緊張;當前平靜、長遠緊張」。而其根源,則是奧巴馬政府有關中國是美國霸權最有潛力挑戰者的這一認識。為此,奧政府甚至願意為此放過老對手俄羅斯,宣布美俄關係重啟、凍結導彈防禦系統在東歐的部署,由此可見奧巴馬的戰略決心不小。所以,儘管中國政府目前感受不到什麼大的麻煩,但越往前走,美國的這種戰略牽制與防範效應就將越明顯,對中國外交的限制與挑戰就將越來越大。

  相對來說,羅姆尼的對華強硬主要體現在經貿領域,在安全與地緣政治領域,羅更多地視俄羅斯為主要戰略對手。兩相比較,對一個國家來說,安全與地緣政治比經貿關係更加重要。所以,如果羅姆尼當選,我們可以預判美國政府很可能重新將俄羅斯而不是中國視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的國際戰略環境反而可能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而且,即使是在經貿領域,由於眾所周知的中美間緊密的經貿聯繫,羅姆尼即使態度強硬,其可打的牌也有限。

       退一步想,中國目前的經濟仍然是數量增長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美國如果施加壓力,對中國國內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與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變化,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那種以為奧巴馬連任會對華更有利的觀點是錯誤的。雖然短時間內中美關係不會有大的起伏,但至少從長期來看,中國的外交將會面臨更加嚴重的挑戰。可以想見,奧巴馬的連任無疑會進一步堅定其有關中國是戰略對手的判斷,進一步堅定其推進戰略東移的決心,中國未來的國際戰略環境很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美必然走向衝突,因為決定中美關係的不只是奧巴馬的戰略認識,還受制於一系列的客觀因素。

  首先是美國經濟,如果美國經濟能夠完全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其對華在市場方面的需求將會縮小,經貿關係在中美整體關係中的地位將會下降,這無疑將減少這塊「壓艙石」的作用,不利於中美關係的穩定。相反,如果美國經濟遲遲不能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完全走出來,它在經濟上就仍然有很多需要借重中國之處,從而有利於阻止中美關係走向緊張。

  其二是中東形勢,目前主要是敘利亞局勢與伊朗核危機。奧巴馬戰略東移的一個前提是從中東這個麻煩的泥坑裡抽身。如果深陷中東局勢,美國自然不可能全心全意將戰略重心投向亞太。但中東作為美國的重要戰略地區,自然不可能放棄,而且中東形勢的發展也不全在美國的掌控範圍之內。如果敘利亞的反對派一直成不了氣候,如果敘利亞的人道主義形勢持續惡化,如果伊朗在擁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果伊期蘭世界的恐怖主義活動重新大規模抬頭,美國可能不得不被迫做出反應,從而延遲戰略東移的步伐。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8 15:06 | 只看該作者
  其三是美俄關係。奧巴馬第一任期之所以能夠實現美俄關係重啟,一個重要的條件是自由主義色彩相對較濃的梅德韋傑夫出任總統。但現在俄羅斯的總統又換成了相對強硬的普京,雖然普京外交也有強烈的實用主義色彩,但其大國雄心顯然更加濃厚。在這種情況下,美俄關係不排除出現逆轉的可能。而當美國面對一個咄咄逼人的俄羅斯與強調和平崛起的中國時,其戰略判斷可能又會發生新的變化。

  這些都意味著中美關係仍然存在可塑的空間,中國應該根據以上影響因素,以前瞻的眼光與主動的戰略謀划,積極推動中美關係與整個國際戰略環境出現於我有利的變化。


時間11月7日,美國芝加哥麥考米克會展中心,奧巴馬在勝選后攜家人亮相。


拜登為勝選狂歡

  美迎「奧巴馬2.0」時代 專家:對華將又拉又堵

  舉世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已於當地時間11月6日晚間揭曉,奧巴馬率先獲得足夠當選美國總統的270票選舉人投票,美國自此進入「奧巴馬2.0」時代。然而,在諸多外媒分析看來,奧巴馬再度入主白宮之後並不輕鬆,他將面臨焦頭爛額的經濟問題以及外交困局。而如何處理對華關係也將是新總統任期內將要面臨的最大挑戰。「預計第二任期內,奧巴馬將在『圍堵』中國與『拉攏』中國之間找一個結合點。總體而言,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將比過去兩年更積極。」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說。

  美媒:「搖擺州」選票決定奧巴馬再次入主白宮

  在奧巴馬拿下俄亥俄州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率先曝出奧巴馬連任的消息。美國《赫芬頓郵報》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我們剛剛在俄亥俄州獲知了這一消息,NBC新聞網數據顯示奧巴馬贏得了俄亥俄州。總統奧巴馬獲得連任。」幾乎是在同時,另一消息人士稱:「已經沒有任何假設了。」

  幾分鐘后,在把俄亥俄州列在奧巴馬名下之際,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基本上做了與NBC相同的事。白宮記者埃德?亨利說:「結束了。」

  福克斯新聞網數據顯示,在脆弱的經濟恢復問題上,奧巴馬以領先於羅姆尼的微弱優勢贏得在白宮的第二個任期。其在關鍵州俄亥俄州以及隨後在艾奧瓦州、俄勒岡的獲勝令其獲得當選總統所需的270票選舉人票。《今日美國》也在報道中評論說,關鍵州俄亥俄州的選票結果送奧巴馬再次入主白宮。

  路透社指出,奧巴馬在關鍵的搖擺州的微幅獲勝,徹底破滅了羅姆尼獲勝的希望。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這樣寫道:美國的首位黑人總統已經擊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獲得連任。報道提到了奧巴馬獲勝的不易:儘管民眾在經濟問題上有著揮之不去的不滿,而羅姆尼又是一個資金充裕的挑戰者,但奧巴馬還是獲勝了。


奧巴馬與拜登慶祝勝選


奧巴馬的支持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稱,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民主黨總統第2人連任成功,上一位是前總統柯林頓。

  羅姆尼此前表示,自己的2012年選戰不完美,但沒有留下遺憾,他到目前為止只寫了一篇1118字的勝選演講稿,並未準備敗選稿。但奧巴馬錶示,自己準備了兩份稿件,因為「不能把所有事情想當然」。

  據***介紹,總統就職典禮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最後一道程序。當選總統將於2013年1月20日在總統就職典禮上宣誓就職,美國總統選舉過程宣告最終結束。

  美媒提醒奧巴馬:「蜜月不會再來第二次」

  雖然奧巴馬已經坐上總統寶座,但未來4年的日子可能並不是特別好過。在國內,新總統將面臨棘手的赤字、稅收等經濟問題;而在國外,又將面臨伊核危機、敘利亞衝突等諸多外交困局。
  美聯社在奧巴馬成功連任后刊發了題為「奧巴馬獲勝但華盛頓並未改變」的文章。文章指出,奧巴馬的獲勝意味著他在經濟問題上的觀點依然存在,還將繼續與對手舉行政治對話。他將對富人徵收高額賦稅來緩解令人窒息的債務,並將資金引向他所希望的項目上。未來數月,他將試圖與國會商討大規模削減赤字的問題,然後再轉向移民改革、稅收改革以及其他問題上。

  但是,「蜜月不會再來第二次」,共和黨人不會就此一蹶不振。如果奧巴馬不能結束目前僵局,他的第二個任期將面臨被否決的威脅,並陷入到「空頭承諾」中。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7日在文章中也更為具體地指出,新任美國總統將面臨著棘手的減赤問題。文章稱,美國政府的赤字連續四年超過1萬億美元,當前的債務超過了16.1萬億美元。穆迪公司已經發出警告,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將與標準普爾公司採取一樣,下調對美國國債的評級。


奧巴馬的支持者


奧巴馬的支持者

  此外,在外交方面,中東的不穩定以及正在發生衝突的敘利亞也不會讓新總統省心。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6日報道指出,鑒於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以及中國日益崛起,過去幾年裡,奧巴馬政府已將對中東地區的注意轉向了亞洲。但有地區分析家認為,無論是奧巴馬還是羅姆尼都無法讓美國從中東地區抽身。因為他們中的一個人必須決定美國是否要參加伊核問題的第四輪談判。以色列一直堅持以武力解決伊核問題,而白宮及其他西方國家試圖以經濟制裁迫使伊朗做出讓步。

  與此同時,美國還因支持國際軍事力量干預敘利亞和馬里而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此外,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矛盾也需要美國繼續化解。在拉美地區,還有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的偷渡行為急需治理。

  專家:新任期奧巴馬對華將「拉攏」、「圍堵」並施

  在美國大選結果揭曉之前,已經有媒體指出,無論是奧巴馬連任或者羅姆尼入主白宮,他們在總統任期內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處理對華關係。現在美國已進入「奧巴馬2.0時代」,未來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在亞洲地區一些熱點問題上,美國新一屆政府將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這也都是外界拭目以待的。

  金燦榮教授表示,他對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是偏樂觀的。直接而言,奧巴馬當選是一件好事,畢竟如果羅姆尼當選,兩國關係註定要多出一些波折。

  金燦榮表示,過去3年半來,奧巴馬實際上實施了兩種對華接觸的策略,首先是「拉攏中國」,2009年他一上任就來訪問中國,推動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舉辦等都是該策略的具體體現。不過他的「拉攏」遭到了中國拒絕。隨後,奧巴馬開始採取另一種對華策略,即「圍堵中國」。但現在美國國內有些人也認為,圍堵中國實際上也是無效的,所以,預計第二任期內,奧巴馬會在「拉攏」與「圍堵」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總體而言,中美關係的發展要比過去兩年更積極。」金燦榮教授說。 www.miercn.com 軍情第一站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嵎生則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奧巴馬此次連任,希望它能夠像2008年第一次上台時那樣,對推進中美關係向前發展作出貢獻。


奧巴馬的支持者


奧巴馬的支持者

  他說,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時,並沒有說中國的「壞話」,但這次過程中則有對華強硬的跡象,這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影響力的增強。不過,雖然競選過程中拿中國說事這點做得不對,這也是他為拉攏選民所不可避免的。但美國要知道,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出路的。希望奧巴馬新一屆政府能為中美樹立新型大國關係典範作出貢獻,這樣做不僅利於中美,也利於全世界。

  對於中日釣魚島爭端,美國此前總是一方面宣稱不在此問題上選邊站,另一方面又暗示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對此,王嵎生表示,希望再次當選總統的奧巴馬能反思,美國之前的領導人,包括羅斯福總統在內都是怎麼做的。實際上,釣魚島不僅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也是在扞衛《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權威,是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一個「緊箍咒」,美國已故總統羅斯福也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當今領導人要明白當年美國領導人是怎麼做的,不應嘗試縱容日本右翼勢力的發展。

  美國《華爾街日報》6日報道中指出,除了釣魚島爭端,美國持續向台灣銷售武器也會給美國新總統帶來壓力。針對美國對台軍售問題,王嵎生表示,希望美國領導人能「考慮大局,好自為之」,不要因為台灣地區問題傷害中美關係大局。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3: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