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在美國名校的面試環節,你的「個性」並不是指乖張另類的言行或打扮風格,會唱《忐忑》或《江南ST Y LE》等所謂出格「個性」只能給自己減分。另外,雖說美國是尊重「小眾」的國度,但某些「小眾」言行卻是很大的「禁忌」,「譬如,種族、文化歧視、納粹、宗教偏見、性取向等,總之,別走極端,個性是在約定俗成的共識內的自我表現,是有度的表現。」丁鼎表示。
美國名校希望中國學生帶來什麼?一些已經被中國學子「拋棄」的東西恐怕反而是美國考官看重的品質。例如,中國學生在學業上的鑽研精神、重複執行能力、傳統禮儀品質等等,許多准留學生面試時並沒有充分表現出這些「中國化」的元素,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如同丁鼎所說:「在申請美國大學時,一定要有意識地保留中國文化的痕迹,美國大學要你帶給學校一些有用的東西、特別的東西。美國大學不稀罕西化的東西,你再西化也只是個東施效顰。中國文化中的謙虛、含蓄、內斂、以及千年悠遠的文化內涵,等等,都是中國文化的魅力。個人之見,五千年的歷史滲透其內、發散其表的中國文化特點,不用刻意,便能吸引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也就是說,中國學生一定要保持「C H IN A S T Y L E」而不是「A M ERICA N ST YLE」。
在美國,一些小型的專業性文理學院,其實比那些「常青藤名校」、「TOP10名校」性價比更高。因為,這些定位準確、專業性強、硬體和軟體都比較集中於某個專門領域的中小型學院,善於培養高端「專才」,而這些學校的就業率甚至比傳統的「名校」還要高。「許多美國企業的人力資源系統,會根據企業的個性需要、校友比例、專業水平等設置一個高校的"潛排名",以此作為招聘的獨家依據,而這個"排名"跟公眾所熟知的"常青藤排名"、"T O P10排名"等可能會有較大差距。」深圳西點學院H R總監朱永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