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申公無忌:十八大開放透明將超過以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11-8 05: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11-07   申公無忌

    今天立冬。北京並不太冷。一件厚的外套足矣。

    下午四點半,十八大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收到一張請柬,外加採訪證,可以參與。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據說採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已超過二千七百人,早已超出十七大的記者人數,因此不可能滿足所有新聞單位的入場需求。

    考慮到諸多因素,比如安檢等等,我早早便趕到人民大會堂東南角,等候入場。沒想到,來早了。等吧。抽了三四根煙。一直等到十八大預備會議結束,代表散場之時。在門口,忽然見到一位代表,看著眼熟,想半天才想起來,這不是徐光春嗎?真巧啊。徐光春曾經是中共十五大新聞發言人,後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2009年去職,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我主動上前打招呼,徐光春代表看到我是東方網的記者,便用上海話說:「儂上海人?!」好親切。徐早年曾在上海工作,曾任新華社上海分社社長。

    徐光春之後,吉炳軒同志和李東生同志分任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的新聞發言人。十幾年,彈指一揮間,中國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透明度和開放度越來越高,儘管,外界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中國在進步在開放在發展,這是誰都不可否認的。我記得,十五大時,網路還不發達,電視和報紙依然是會議報道的主角,也沒有直播新聞發布會,也沒有放開小組的討論。到十六大時,組織者安排了外國記者參與小組討論的旁聽。到了十七大,我們看到了全程網路直播的新聞發布會,38個代表團中的23個代表團的小組討論向中外記者開放。因此,當有些人一再批評中國的政治不透明不開放之時,我們不禁要問,你們看到中國的進步與發展了嗎?

    今年的十八大,新聞中心負責人有一個評價:十八大的透明度開放度將超過以往。這位負責人說,「從十六大到十七大、十八大,記者採訪越來越便捷高效,大會越來越開放透明。」這顯然是客觀的評價。我從八十年代初就當記者了。我們都還記得,當年的全國黨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封閉狀態。我們一般是在會議結束之後才可以看到有關會議的新聞。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進步。在改革開放的中國,開放和透明必將是一種歷史的大趨勢。

    今天到場的記者人數較多,中外記者相當。大會堂門口排隊進場的時候,也是一種景觀,長龍一條。今天新聞發布會直播陣容也相當龐大。金色大廳右側,一溜排開都是直播台。依次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廣播網,國際電台英文全球直播、央視國際,中國網、新華網,人民網。直播現場,我看到許多熟悉的人。中國網執行總裁李家明、央視國際副總裁問永剛、新華網副總裁白林、人民網副總裁羅華,這種架式,也算少見。他們都在現場指指揮,確保直播無誤。我在想,網路媒體正在崛起,正在改變媒體傳播的大格局。十八大的透明開放,這與網路技術和應用的廣泛滲透與高度普及是有關的。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網路無疑充當了一個催化的角色。正是這樣的大背景,十八大代表中才有網路媒體的代表,十八大的採訪記者中,也有了網路媒體的記者,我也才有機會,以記者身份參與十八大盛會。

    今年十八大的新聞發言人是蔡名照同志。說起來,他也是老領導老相識了。蔡名照,曾任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長,現任人民日報總編輯。今天,他在回答記者有關開放和透明的相關問題時引用了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一段重要講話,這段話應該加粗引用:「解放思想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改革開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滯」。蔡名照說,這充分表達了我們黨對改革開放的鮮明態度。這一表述,足以表達我們黨在全面推進改革開放進程中著力於政治體制改革的意願和決心,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蔡名照同志今天的的表現,我們私下評論,可以這樣概括:節奏、分寸、語感、風度俱佳。

    今天唯一的憾事,沒有拍到一張蔡名照同志的近景,帶的相機鏡頭不夠,哈哈,可惜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37

主題

680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沙發
dingzhu 發表於 2012-11-8 12:22 | 只看該作者
社會的又一大進步,符合民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7: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