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領導人是否會財產公示?收入分配不公將促使階層對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11-3 06: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11/2  消息來源:美國之音


  2007年中共17大后九常委亮相(資料照片)


  香港 — 中國官員財產公示被視為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標桿。溫家寶因紐約時報報道其家人財產狀況而陷入信譽危機,中共領導人是否會邁出財產公示的一步引人關注。

  紐約時報10月25日發表長篇報道說,溫家寶家人擁有27億美元的財產。雖然溫家寶家人已經委託律師否認擁有巨額財產,並保留對紐約時報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但溫家寶的聲譽已經受損。

  *辛子陵:只有公布身家才能澄清真相 *

  曾經發表「腐敗黑數知多少」的中國學者辛子陵認定溫家寶是個清官。他說,溫家寶近年來多次高調呼籲反腐、政改,結果木秀於林,受到黨內高層腐敗勢力的合圍打擊。辛子陵說,想搞臭溫家寶的人發出大量炮彈,據說材料有上千頁,就是要溫家寶有口難辯。

  辛子陵認為,溫家寶有可能要率先公布財產,因為只能這樣,溫家寶才能洗清自己: 「溫家寶對付紐約時報發布的惡意攻擊的材料有兩種方式,一個是請律師打官司,說明你的材料是不準確的,再一個就是公示財產,這也是一種很有力的回擊方式。」

  *跟「紐時」對薄公堂的可能性*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溫家寶與紐約時報打官司的可能性並不大,其中考慮太多,動靜太大都是原因。香港信報10月31日發表署名文章說,對紐約時報的指控難見分曉。雖然溫家寶發律師函澄清,但是,「作為國家領導人,是不可以控告一家媒體的,因為他擁有實質權力,隨時可以發表澄清的言論,不存在被污衊的可能。」

  *中共艱難的財產公示之路*

  看來溫家寶要想避免功敗垂成只有走財產公示這座獨木橋。可是中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並沒有建立起來。據辛子陵披露,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上,胡溫提交的公示官員財產的陽光法案遭否決。辛子陵對美國之音說,因為反對陽光法案的人屁股上都有屎,所以陽光法案在提交中共中央討論時遭到了否決。

  辛子陵在2008年的一次演講中引述了《遠東經濟評論》對中國官員腐敗程度的披露:至2006年3月底,內地私人擁有財產(不包括境外、外國的財產)超過5000萬(人民幣)以上的有27310人,超過1億以上的有3220人。億元以上的90%是高幹子女,有2932人, 他們擁有20450億人民幣,平均每人6.7億元。

  辛子陵在那次演講中援引一名在中國居住了20多年的美國官員的話:「中國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大約500個特權家庭的問題。這500個家庭,加上他們的兒孫、親友及身邊工作人員,構成了大約5000人的核心體系。他們之間還存在著普遍的通婚聯姻關係。他們壟斷權力,形成利益集團,竭力維持現狀,並造成了  『一旦民主,就會天下大亂』的謊言。」

  「后改革思想網」總編輯陳永苗認為,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不會讓溫家寶開口公布財產,也不會允許他推動政治改革走出任何實質性的一步。

  他對美國之音說:「即便有些人,包括習近平(專題)、包括溫家寶、包括高層里可能還有一些良心的共產黨人,他們有推動政改的意願,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利益集團絕對不會允許。」

  *改革跡象難以捕捉*

  紐約時報報道溫家寶家人財產正值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輿論正熱議中共十八大后新領導人是否會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陳永苗的觀點是中國政改前景黯淡。

  他說,中國的利益集團清楚,一旦走出一步,就會走第二步,就會收不住,將對利益集團形成巨大衝擊。一旦清算中共統治的歷史,不是一句寬恕就能一笑泯恩仇的。

  此外陳永苗認為,溫家寶本人對紐約時報報道作出的回應也沒有顯示出他有意願推動政改的跡象。他說,溫家寶家人的律師函對披露出的財產一概否認,還找出一人充當擋箭牌,稱那些財產都是她的。

  陳永苗說,從中共統治集團的反應看,也看不出有任何推動政治改革的意願:紐約時報剛剛刊出有關溫家寶家人的報道,中國就封了紐約時報的網;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對媒體與網路的控制更加嚴密;整個媒體都在開足馬力為中共的統治歌功頌德,大談幸福感和經濟發展,卻看不見一點對歷史的反思,對經驗教訓的總結。

  *又一中國特色?*

  不過,中國學者辛子陵相信,形勢所迫,不改不行,中共新領導人一定會推動政改。他說,紐約時報披露溫家寶家人財產是壞事,但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將會促進中共建立財產公示制度。他說,如果十八大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帶頭公示財產,下面的官員誰敢不公布?

  辛子陵說: 「真要出以公心,國家實行憲政民主,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全世界的政府,除了少數幾個獨裁國家之外,官員財產都是公示的,連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都敢公示財產。怎麼中國就這麼難呢?這也是你的特色?」

  *改良不是改革*

  觀察人士普遍預測,中共十八大后的新領導人肯定會推出一些改革措施。「后改革思想網」總編輯陳永苗評論說,有改革意願不難,連清朝皇帝光緒都能有改革的意願。他說,中共十八大后甚至可能推出陽光法案,但他認為,在沒有監督,政治不透明的情況下,你又有什麼辦法真正落實陽光法案,確保公示的財產沒有貓膩?

  因此,陳永苗說,如果中國堅持專制制度不變,不開放黨禁、報禁,那麼,一切改革都是小打小鬧的改良,僅僅是為了完善政治統治,別無其他。




  收入分配不公將促使階層對立

  安徽日報農村版

  2010年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公布的調查數字錶明,中國收入差距目前已擴大到23倍,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時經8年仍未出台。 10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明確,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將在第四季度制定。據此前披露的消息,方案將列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其中,調整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是未來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

  今年9月15日,在西安反日遊行的人潮中,來自河南南陽的打工青年蔡洋掄起一把U形鎖,砸穿了日系車主李建利的顱骨。在他被警方逮捕后,媒體詳細地勾勒出了這個21歲泥瓦工的個人像:進城兩年多,喜歡看抗日劇,上網玩槍戰遊戲,夢想上大學,在QQ空間里孤獨地訴說對愛情的渴望,為最近剛漲到200塊一天的工資而感動振奮。

  像蔡洋這樣來自鄉村、孤獨地漂在城市中的打工者,其形象在近年已經從辛勤工作的建設者、城市化進程的推動者和犧牲者,漸漸向著「引發社會衝突的不穩定因素」一類負面方向轉變。他們掙著僅夠自己在城市中容身的工資,長期與家人分離,承受城市文化的衝擊,在心理上努力消化城鄉各種巨大的鴻溝帶來的精神危機,並容易在媒體報道中成為暴力事件的主角。

  鴻溝存在於各個方面,其中最基礎的一層是物質的——他們的收入與城市中其他人收入的差別,他們的生活狀況與其他人生活狀況的距離。

  在2010年多起校園血案接連發生后,《華爾街日報》撰稿人崔宇引用諾貝爾(專題)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的觀點,指出如果城鎮的低收入群體既無法在城鎮立足,又無法在農村得到最後的保障,就會越來越孤立,越來越被忽略,而忘記了自己同其他人共有的身份,比如國籍、居住地、職業、語言、社會角色和個人愛好等,他們身上的暴力因子就容易一觸即發。另一位諾貝爾(專題)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瑟·劉易斯也曾說,收入分配的變化是發展過程中最具有政治意義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誘發妒忌心理和社會動蕩混亂的問題。

  在2012年《社會管理藍皮書》的發布會上,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朱穎慧表示,「財富向少數人集中,污染向大多數人擴散」的趨勢正在愈演愈烈。她認為,收入差距和佔有財富的不平衡,正在將我國定型為兩極分化的社會結構,而中間階層的缺失,正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潛在根源。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撰文稱,過去的國企改制、城鎮化與工業化「圈地運動」已經為中國製造了3億以上的弱勢群體,使中國社會結構成了「洋蔥型」或「金字塔型」。他認為,這是中國社會難以穩定的一個最重要的結構因素。

  國務院參事任玉嶺表示,已成為典型「社會病」的農村空巢和留守兒童問題均與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兩極化有關。所以,國家決策層提出「提低、擴中、控高」的政策目標。 [ 俺想說幾句 ] [ 查看網友評論( 10 )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8: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