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突然打破常規大動作,在18大前對日本這麼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2 1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今年黃岩島中菲對峙,到釣魚島中日交鋒,維護海洋權益前所未有地擺在中國面前。為了不再重現「小國欺負大國」的現象,不再出現日本的「購島」鬧劇,中國開始調整外交策略,文質彬彬的外交和威武有力的軍事,配合得更加緊密。中國的強硬,也是一種調理方法,目的是維護東亞和平。

主持人:陳冰先生,中國最近幾天對釣魚島問題似乎「突然強硬」,外交部副部長召集媒體吹風會,不迴避軍事行動準備;海監船頻頻出現釣魚島海域,警告日本船隻「立即離開」,語言和行動都很強硬。這是為什麼?

陳冰:中國對釣魚島策略,過去有時「立場一貫,行動猶豫」,讓日方對中國維護主權的決心每每發生誤判,膽子越來越大,以至於膽敢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後進行日美聯合軍演,操練「奪島」。正是這種嚴峻的現實,迫使中國必須做出強硬回擊。如果再不給點厲害,日本真要在太歲頭上動土了。

中國作出強硬反擊后,也就是你剛說的語言和行動都很硬,讓日本感到,中國真的不怕事,會採取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手段來維護主權,保持尊嚴。於是,日本昨天正式宣布,中止日美聯合軍演,把「奪島」實彈演習,變成電腦模擬,也就是在電腦上玩玩遊戲。除了被日本所逼,中國的釣魚島問題日趨強硬,也說明一套新的策略正在形成。這套策略把政治、外交、軍事整合起來,形成合力,有了「組合拳」的味道。

主持人:日本前些天就放出風聲,說要暫停軍演,且被國際社會看作中日關係緩和的表現。而按照慣例,中國遇到十八大這樣的重大事件時,大多要營造比較祥和的輿論環境,為何中國突然打破常規,頻頻發出大聲音、大動作?

陳冰:這正是中國對釣魚島的「組合拳」形成后發出的颼颼風聲,也是解放軍高級將領調整后展現給國民的虎虎生機。釣魚島等所有島嶼的主權維護,日本等所有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主要***人民解放軍如何行動,因為軍隊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

從今年黃岩島中菲對峙,到釣魚島中日交鋒,維護海洋權益前所未有地擺在中國面前。為了不再重現「小國欺負大國」的現象,不再出現日本的「購島」鬧劇,中國開始調整外交策略,文質彬彬的外交和威武有力的軍事,配合得更加緊密。

最有象徵意義的,是10月19日東海舉行的大規模軍地聯合演習,海監船、漁政船和軍艦協同行動。而此之前,海監、漁政的出海,與海軍艦隊的行動,似乎是分離的,至少給人們的印象是這樣。到了上周四,國防部發言人對日提出警告,周五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比較全面地闡述對釣魚島策略,讓人真有「眼睛一亮」的感覺。

我想,因為中國漸漸形成了全新的對日策略,加上解放軍年輕一代將領就職,就給人打破常規、生龍活虎的感覺。這個感覺是對的,中國對日外交和軍事策略,的確發生了重大變化。

主持人:那麼請你解讀一下新變化,中國對日策略與以往有什麼不同?

陳冰:新的對日策略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徵:第一,態度明確,毫不含糊。釣魚島是中國的,一草一木、寸土滴水都是中國的,日本不能交易,不能染指。這給人的爽勁兒是,中國不再和稀泥;不再有「三不」的折中說法,也就是只要日本「不登島、不調查資源和不在島上建任何建築」,中日關係就可緩和;也不再有「只要承認爭議」就好的僥倖心理。

第二,立場強硬,手段多樣。釣魚島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有原則,有底線,不缺乏應對日本挑戰的措施,包括軍事手段。這給人提勁,中國有武力維護主權的決心,不惹事但更不怕事,而不總是「嚴重關切」、「強烈抗議」。看得見的表現是,過去中國海監船是進入釣魚島海域,宣誓主權,然後回撤;現在是長時間停留在那裡,不僅下驅逐令要日本船隻「立刻離開」,還取證,取日方艦船「到我海域」的證據。

第三,戰爭歷史,必須反省。日本要站起來,必須直面歷史,深刻反省,不允許日本對侵略戰爭性質的認識遮遮掩掩,毫無負罪感和恥辱感。這是一個重大變化,過去中國對日採取的是「善意外交」,本著「向前看」的良好願望,以經濟合作為主,對日本戰爭歷史追究不深,紅線是日本政要只要不參拜靖國神社就好。現在則要求日本對侵略戰爭必須作出深刻反省,痛改前非,明確告訴日本,「即便經濟上再發達,在道義上、精神上也永遠站不起來」。

就是說,中國借鑒了歐美依靠外力、迫使德國反思和檢討法西斯主義的經驗,要求日本必須作深刻檢討。德國是在持續的反思中獲得新生,日本一樣,要站起來,先把窩藏在靈魂中的危險的右翼政治傾向除掉。中國對日新策略的出台,也是基於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過去不是不想出,而是「時候未到」。現在這個時機成熟了。

主持人:你說現在時機成熟了,國際形勢變化了,這個「時機」究竟是什麼?

陳冰:中國的釣魚島新策略,或者對日新策略,最值得考慮的因素,是中、美、日三國的形勢變化。釣魚島主權成一個問題,與美國脫不了干係。而提出對日新策略,要從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多方面權衡。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在複雜的國際風雲變化中經受了磨練,已經「不怕事」了。

好了,我們從中、日、美三個攸關方的力量變化,來分析為何現在時機到了。在政治上,中國政局穩定,軍方高層大規模調整順利實現是政治穩定的表現。中共十八大召開后,黨的領導人換屆也將順利。而美國,現在的大選出現風高浪急的險象,兩位總統候選人不分伯仲,不相上下,兩雙都在做打官司決定高下的準備。從現在到明年一月新總統就職,美國是顧不上釣魚島的,顧不上日本的。看看,這一段時間遊走與中日之間的,多是「老幹部」、「前高官」。

這為中國發布新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時間窗口」。日本呢,經過「購島」鬧劇后,民主黨和自民黨之間斗得不可開交,都在嚷嚷著要提前選舉了,可見日本政壇比較混亂。再加上,韓國咬住獨島不放鬆,日本處於「兩面夾擊」的狀態。歐洲三國不怎麼理睬日本的釣魚島主張,聯合國還要討論日本強征「慰安婦」的罪行。日本在政治上成了孤家寡人。所以中國每打出一張牌,日本兩黨都不能迴避,但同時也分散了他們對內政的關注力,他們有點兒應接不暇。

在經濟上,美日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在增加,中國相對灑脫,有較大的主動權。在美國施壓下,人民幣過去4年升值11%,但同樣,中國也不需要用購買美國國債來讓人民幣保值了,過去一年沒有增持美元國債。中國買不買美國國債,對美國經濟能否復甦有較大制約力。日本呢,在中國對日經濟制約和歐債危機影響下,現在出口下降,已讓日本經濟界人士焦慮不堪。他們在不斷地問:經濟會不會再度跌入衰退陰溝里。

日本評論家已經開始批評政府的「購島」蠢行,質問日本政府,一個島重要,還是日本經濟重要?實際上,中國對日本的技術依賴程度在降低,而日本對中國的市場依賴程度在增生。中國對日打個噴嚏,日本經濟馬上拉稀。日本非法「購島」事件發生后,中國政府沒說什麼,中國民間自發的抵制日貨行為,就讓日本經濟的腸胃隱隱作痛。

政治和經濟上的這種態勢變化,讓日本在外交和軍事上突然成了焉了氣的皮球,蹦躂不起來了。中國的機會來了,提出了強硬的對日策略。中國已經算計好了,假若中日發生武裝衝突,美國在總統就職前是無瑕顧忌日本的,不會按美日安保條例來保護日本的。

主持人:但是,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中,有37個道府縣曾要求日本政府對中韓提出抗議或採取「堅決的外交態度」,日本政府「購島」似乎有一定的民意基礎,中國對日新策略會不會激起日本更大的反彈?

陳冰:這恰恰說明,中國對日強硬策略,是多麼的及時。這麼多的日本地方政府,要求對中韓採取堅決的外交態度,說明日本在右翼政治路線上走得太遠了,需要趕快制止,不然真有可能導致局勢失控,爆發戰爭。中國的硬,著眼於未來東亞地區的軟。中國的對日新策略,會不會發生反彈?有可能,但還不至於發生武裝衝突。

我猜測,今後中國對釣魚島策略和對日政策,是會有所區別的。釣魚島問題上,中國要硬到底。現在的野田政府和將來可能的安倍政府,都不太可能收回「購島」決定,那麼中國就讓海監船、漁政船、海軍艦隊的執法、巡航經常化,不僅讓日本的「購島」決定變成廢紙,而且逐步加大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力度。

對日關係上,中國要一弛一張。讓日本反思戰爭歷史,讓日本人產生東亞大局觀,和平共處觀,需要時間,中國也要有耐心。現在日本政壇「向右轉」,動輒要求政府對中國、對韓國強硬,反映出的是內心的失落感,是「亞洲老大」地位不保后的嘁嘁喳喳,這主要是政客們。中國調理得當,會緩和中日緊張關係。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0: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