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倍可親軍事新聞(七條)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1 15: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11-1 15:19 編輯

一,美稱中國4艘094核潛艇配384枚彈頭,096更先進

【環球網綜合報道】美國重要智庫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推出托馬斯-斯蓋派克(Thomas M. Skypek)起草的報告《2020年的中國海基核威懾:中國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的4種選擇方案》(China』s Sea-Based Nuclear Deterrent in 2020: Four Alternative Futures for China』s SSBN Fleet),該文大量引用海外關於中國核潛艇建設的文章,分析了092、094、096等各型潛艇的優缺點,認為中國潛艇現代化前路漫漫,生產技術、作戰能力和作戰理論都需要不斷完善。現將文章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中國的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發展存在三個疑問:一是2020年中國戰略導彈核潛艇的選擇方案是什麼?二是每種方案的成本和優點。三是北京最可能採用哪一種方案及其理由。

報告猜測中國未來的海基戰略核威懾並非呼聲甚高的094型「晉」級核潛艇,而是096型,通過增進射程、機動、隱形、生存、突防、毀傷等方面能力,提高北京的戰略核打擊力。

從研究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各類文章來看,中國目前注重發展海、空軍,提高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阻止、遲滯或拒絕美國海軍進入台灣海峽。在首艘航母之外,中國的核力量現代化在美中軍事競爭中也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反艦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反潛部隊和戰鬥機一同構成這些能力,中國具備世界最具進攻性的核導彈發展計劃,涵蓋陸基、空基、海基和天空等全維空間。中國已經裝備了2款新型陸基洲際導彈——東風-31和東風-31A,構成中國的骨幹核打擊體系。

中國092型「夏」級核潛艇1987年服役,據說從來沒有完成過威懾巡航。但是新型094「晉」級核潛艇和「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使中國具備了可靠的二次核打擊能力,使中國海軍戰力得到質的躍升,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自由行動,地區利益乃至國家安全。與美國不同,中國沒有公布任何核武器條令、部隊、採購計劃,雖然沒有透明度,但是美國從非正規渠道了解了大量細節。

根據美國智庫戰略預測公司(STRATFOR)分析,中國「晉」級潛艇的核動力推進裝置存在問題,「仍在向現代標準靠攏」。「夏」級潛艇也沒有完全成熟,雖然具備導彈發射能力,但是從來沒有進行過正式的威懾巡航,同樣沒有達到「現代潛艇標準」,核推進系統存在問題。美國海軍情報局(ONI)2009年的一份報告顯示,094型潛艇的嗓音比俄羅斯德爾塔-3級還要大。

這意味著「晉」級比50年前的俄制潛艇易於探測。有趣的是中國沒有計劃建造093和094型之外的潛艇,公開的原因是中國的柴油潛艇嗓音較小,而核動力潛艇嗓音遠高於美國和俄羅斯的先進潛艇,容易受到攻擊。中國的海軍專家也不相信他們的潛艇編隊已經達到現代標準。

094潛艇試射「巨浪-2」導彈缺乏相關報道,證明了這種新型潛艇仍沒有實戰部署。即使已經投入運行,質量也在美國「俄亥俄」級等現有潛艇之下,更何況美國海軍還有數量上的優勢(14艘「俄亥俄」級潛艇)。

那麼中國海軍能在2020年填平代差嗎?除非中國從094型的失敗中吸取足夠的教訓,用於研發下一代核動力潛艇。或許「夏」級潛艇仍是試驗型號,中國會將096型潛艇作為海基核威脅的骨幹力量。據報道,096「唐」級核潛艇已經著手研發,依據是2008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播放了一艘潛艇,裝備了24個導彈發射管。由於採取了「降嗓設計」, 096「唐」級核潛艇的消聲性能將強於094型。

「巨浪-2」比「巨浪-1」增加了射程,具備從中國沿海打擊美國大陸的能力,可以從中國海岸陣地打擊阿拉斯加、從日本附近打擊夏威夷的目標,從夏威夷西部打擊美國48個州,從夏威夷東部打擊所有美國50個州,精確度達到300米,比「巨浪-1」的700米大幅提高。據報道,中國2008年列裝「巨浪-2」,比其陸基型東風-31晚了10年,但是「巨浪-2」只進行了試射,至今也沒有列裝。

中國2020年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的發展目標,受到質量、數量、成本和人員素質的制約,與作戰能力、作戰理論、指揮控制、軍費開支、造船能力、人員訓練等6大因素息息相關。據美國國防部分析,中國將在2015年建造4-6艘「晉」級094型核潛艇,每艘裝備12枚「巨浪-2」型洲際彈道導彈,12-96枚彈頭。中國的4艘編隊搭載384枚彈頭,即可提供可靠、持續的海上核威懾。

中國的核作戰理論將根據威脅預測(對作戰對手的判斷)和自身作戰能力來制定,由於嗓音較大,易受美國、日本反潛裝備攻擊,094編隊很可能採取「堡壘戰略(bastion strategy)」,只在渤海、黃海或南海活動,處於陸基航空兵和水面艦艇的保護之下。

二, 英媒:中國18個月內開建國產航母及其戰鬥群

英國《泰晤士報》10月31日的一篇報道引述西方高級軍方人士的話說,中國可能將在未來18個月內開始建設自己的航空母艦及其戰鬥群。報道稱,中國在軍費開支不斷增長和獲得自然資源的驅使下,會期望擁有完全中國製造的航空母艦,以此宣示增強自己的國際地位。

報道引述一位日本外交官的話說,擁有230萬兵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目前技術不夠精良,在海外採取行動的能力有限。如果中國能夠在世界各地投放兵力,在談判桌上的地位就會完全不同。

報道說,上個月交付解放軍使用的烏克蘭制航空母艦隻能用於訓練。報道援引該西方高級軍方人士的話說,「中國還沒有能在移動甲板上降落的飛行員,甚至沒有能這樣可靠運作的戰機。他們現在所做的每件事都在顯示他們正在設計自己的航母及其戰鬥群。我們相信,他們會在烏克蘭專家的幫助下在未來18個月內建造自己的航母。」

報道指出,如果中國在未來10年內發展出全面運作的航空母艦,這將引發許多問題。比如,中國日益增加的全球資源和商業利益是不是需要得到保護?

報道引述一位軍事專家的話說,中國目前年軍費開支900億美元,只相當於美國6000億美元開支的一小部分,但還是能讓中國在未來購置一系列先進的裝備。「一艘航母,一支能向海外運送大型軍事裝備的龐大運輸機隊,以及能夠讓軍隊在海岸登陸的大型登陸艦,這些都將促使中國制訂目前尚未制訂的相應對外政策。」

10月30日上午,遼寧號航母完成了自其加入海軍以來的首次試航,返回大連碼頭。這次試航從10月12日早晨開始,歷時18天,是歷次試航中持續時間第二長的。

三,殲31試飛成功,中國成繼美后同研2款5代機國家

傳中國最新隱形戰機試飛成功

媒體稱,全球只有美國和中國同時研製和擁有兩種五代戰機

【環球時報記者 馬 俊】「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同時研製和擁有兩種第五代戰機的國家。」在10月31日傳出中國第二種隱形戰機首飛成功的消息后,台灣「中央社」給出這樣的評價。

這種網傳代號「殲-31」的隱形戰機自今年6月曝光以來備受外界關注,它的首飛成功也令世界對中國航空工業的進步刮目相看。《環球時報》記者10月31日就此消息向該戰機研發企業中航工業集團相關人士求證時,得到的答覆是「暫時沒有信息透露」。

「中央社」10月31日稱,殲-31戰機於當天10時許首次滑行及試飛成功,旁邊還有殲-11BS等戰機隨列及伴飛。報道猜測,試飛是在中航工業集團下屬的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的跑道上進行的。

「中央社」還說,殲-31採用雙發、單座、固定雙斜垂尾、無鴨翼、蚌式進氣道設計,估計這種隱形戰機有三種用途,一是與早先試飛的另一款隱形戰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作為出口型;三是發展為替代殲-15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機。報道強調,目前全球只有中國和美國同時研製和擁有兩種五代戰機。

由於現代戰機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先進戰機的研製成本和技術要求也隨之飛漲,歐洲集多國之力才研製出四代半水準的「颱風」戰機,俄羅斯需要拉上印度才能推動第五代戰機T-50的研製。而中國究竟有沒有能力和資金同時研製兩種五代戰機成為當天網路關注的熱門話題。

《航空知識》雜誌副主編王亞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同時研製兩種五代戰機,從側面證明中國航空工業的科研能力和重大項目組織協調能力,也說明中國軍用航空主戰裝備發展的重要趨勢。他認為,中國不會像美國研製五代機時那樣耗資驚人,因為中國追求的是適度的隱身與作戰性能,更多地使用較成熟的技術,而不是唯先進性是圖。

他解釋說,F-22和F-35的技術指標差異非常大,使美國不得不分頭研製發動機等重要部件,這是造成美國五代機耗資巨大的重要原因;俄羅斯五代機除了預算本身就短缺外,急於將諸多新技術同時應用於一身也造成研製進度拖后。而殲-20和殲-31採用的諸多技術可以相互借鑒,因此中國同時研製甚至裝備兩種五代機,並非是力不能及的事。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航空專家則表示,中國同時研製兩種五代戰機是借鑒國外「高低搭配」的經驗,同時也有利於發揮國內不同航空企業的技術優勢。他舉例說,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殲-10期間已經非常了解「鴨式布局」,其研製的殲-20就採用類似外形;而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在殲-11的研製中對雙發雙垂尾布局更為熟悉,因此殲-31也選擇這種設計。該專家強調說,中國航空工業的接連突破並非偶然,而是多年來持續投入、堅持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必然結果。

美國《航空周刊》猜測,殲-31隱形戰機未來可能搭載於中國航母上。《兵器知識》副主編熊偉認為,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航母服役后的確需要一種先進的艦載機,而在現有的幾種候選機型中,殲-31的體積、機翼後掠角等設計更符合艦載機的要求,特別是雙發設計增加了可靠性,讓海上飛行的艦載機更安全。王亞男也認為,殲-31有發展成艦載機的潛質,至少其技術有向艦載機過渡的可能。

美國空軍曾提出第六代戰機的構想,宣稱未來空戰將以無人機為主,F-35是美國研製的最後一種有人駕駛戰機。中國繼續研製有人駕駛的第五代戰機是否過時?對此熊偉表示,未來空戰的無人化趨勢在美國也沒有得到所有人認同,無人機在很多方面仍有難以克服的固有缺陷。

王亞男認為,即使未來六代機出現,但無人機的智能化技術是否先進到足以匹敵人的思維與決策能力,目前還沒有人能打這個包票。美國軍界始終有人堅持,作為戰爭機器重要環節的戰機,座艙內坐著人類飛行員,遠比冷冰冰的電腦更可靠。他認為,以爭奪制空權為主要使命的戰機,即使發展到第六代也不大可能實現無人化,因此中國航空工業現在的發展思路並不算滯后。

四, 港媒曝料:普京可能放棄兩個島對中國不是好消息

香港《太陽報》10月31日文章 原題:警惕普京聯日制華 周一本欄提到,中日釣魚島爭端俄羅斯也選擇中立,採取堅持不支持任何一方的中間立場。文中筆者有一個觀點,認為俄羅斯的利益大頭還是在中國,莫斯科不會取日本棄中國,但也已經在下防中國的棋。在此還需要提出另一個觀點,就是不怕日本聯俄抗華,就怕普京聯日制華。

因為,日本既然要和中國抗爭,必然四處伸手,盟友愈多愈好,它拉攏俄羅斯亦不奇怪,問題是俄國會否上日本的賊船。由於俄國是中國的戰略夥伴,而普京多次聲稱在重大的國際問題上中俄保持高度一致,尤其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採取一致的立場。事實上,在維護國家主權上,中國堅定支持俄羅斯,例如車臣、喬治亞和北約擴張等問題。因此,如果普京聯日制華,不但傷害中國人的感情,也破壞兩國關係,對國際格局會產生重大影響。故中國不得不防,也不得不提醒及警告俄羅斯不要玩得過火。

事實上,俄羅斯有求於日本。去年,俄國和日本的雙邊貿易額接近三百億美元,今年有望增加百分之五,但目前遠低於預期。俄國也急需外國資本和技術投入,用來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中國是原有的合作夥伴,雖然中國在鄰近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經濟的發展和豐富的資源,對雙方都有重要意義,但是俄羅斯更樂於讓日本進入俄國天然氣市場以便制衡中國,尤其是俄國抓住了日本渴求能源的弱點。

目前,中俄能源合作的談判進展緩慢,與此同時,莫斯科加速拓展與日本的能源合作,從庫頁島建設了一千公里的水下輸氣管道供東京的消費者使用,預計投資四十億美元。俄羅斯也將開放天然氣市場,吸引日本的資金和技術。

俄日合作增添籌碼

可以說,俄日能源合作擴大了莫斯科與中國和歐洲的談判籌碼。最近,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在歐洲市場的定價方式展開調查,認為其涉嫌壟斷;中國也倔強地拒絕接受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歐洲市場同等的天然氣供應爭議定價。

不過,在日本和中國之間作出抉擇,俄羅斯畢竟要衡量短期經濟利益和整體戰略利益的得失。筆者認為,對普京最後選擇的方向有一個觀察指標,那就是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的談判,最新消息說,普京有可能放棄其中兩個島。若真是這樣,對中國不是好消息。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1 15: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11-1 15:14 編輯

五,中國提出敘利亞問題新倡議 就停火過渡提出建議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我希望中國可以在解決敘利亞問題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問題聯合特別代表卜拉希米昨天對中國外長楊潔篪說的這句「老話」,被西方媒體解讀為他對北京「新的督促」。

中方昨天就敘利亞問題提出的4點倡議中包括「組建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過渡管理機構,實施政治過渡」,西方分析家相信到北京尋求幫助的卜拉希米有所收穫,甚至猜測中國對巴沙爾政權的支持「出現了鬆動」。

10月31日,西方媒體轉引敘利亞當地電視台截屏顯示,大馬士革郊區遭轟炸后升起濃煙。

與此同時,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宣稱奧巴馬政府已對敘反對派「敘利亞全國委員會」失去耐心,將於下周另立山頭,建立新反對派政治機構。

「中東的命運正被敘利亞這桌地緣政治撲克拖入豪賭,」以色列《國土報》說。當牌桌上的賭客越來越焦躁,外界更難斷言敘利亞的未來究竟由誰做主。

【環球時報駐外記者  黃培昭 青木 陶短房 環球時報記者 劉暢 畢方圓 柳玉鵬 汪析】

六,美媒:稱美國挖好一個「陷阱」中國已經掉進去了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題:北京與德黑蘭即將分手。本月有鼓舞人心的跡象顯示,中國正在重新評估它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關係。

伊朗如果被美國石油禁運,中國也參與其中,那麼中國將損失慘重,這是直接的石油貿易問題,然而不能忽視的問題是,石油將是關係到伊朗前途命運的一個關鍵領域,中國到底會不會參與其中?是不是就像美國媒體所報道的那樣?接下來就會看出分曉。

第一,有沒有理由制裁伊朗,如果美國打敗伊朗,中國在中東將失去最後一個石油基地。那麼中國到底還有沒有能力維護正常的國內需要呢?眾多周知,中國除了沙特以外,伊朗是中國石油第二大進口國。每天有近百萬桶原油運往中國。對於伊朗來說,在西方制裁之下,中國已經成為救命稻草。長期以來,伊朗對中國發展關係,已經出讓了大量的石油利益,從日本手中以更低的價格轉讓給中國,這都是伊朗做出的努力。

第二,中國贊同西方對伊朗的制裁,將喪失國際道義。

中國這麼做有著一定的不道義成分,雖然說國際社會講究的是利益,但正義和公道自然存在人心。中國在國際的形象將因為對伊朗的制裁和打擊,讓中國的形象一落千丈,雖然我們天天講維護公平和正義,在國際自己都會讓一些國家感到不可思議。如果說利比亞讓中國有理由打擊卡扎菲,但伊朗有什麼理由呢?

第三,不管美國什麼時候打擊伊朗,對於中國來說都將喪失一個戰略選擇。因為一旦中國喪失了伊朗,那麼世界上正常的國際秩序將被美國為首的勢力所壟斷,比如沙特是中國石油進口最大的國家,難道跟中國從伊朗進口沒有關係?美國如果讓沙特製裁中國的石油出口貿易,那麼在沙特眼裡,就可以中國從伊朗進口石油為借口,制裁中國沒有多大意義。但如果沒有伊朗的存在,那麼中國的進口石油格局,將會受到重大打擊。不管美國和歐盟跟中國將的有多好,結果都是無濟於事。

最後,中國繼續考慮周到,對待伊朗不單單是贊同西方的制裁,損失石油利益那麼簡單。而從俄羅斯來看,中國也是會屈服西方壓力的。中國人說話也會出爾反爾。對於中俄政治互信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1 15:19 | 只看該作者
七,中國再添這一利器,用途廣泛可用於反隱身飛機

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在上海松江佘山正式落成啟動。這台高70米、重約2700噸、口徑65米的巨型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可排亞洲第一、世界第四

射電望遠鏡是指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設備,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向天線,放大射電信號的高靈敏度接收機,信息記錄﹑處理和顯示系統等。

射電望遠鏡的軍事意義

《法制文萃報》 專稿 作者:武居玄

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在上海松江佘山正式落成啟動。這台高70米、重約2700噸、口徑65米的巨型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可排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將參與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及其他深空探測任務。

對於射電望遠鏡,很多人認為它只是一種天文學研究的設施,殊不知,在冷戰期間,射電望遠鏡曾經被廣泛用于軍事用途。

射電望遠鏡 中國領先全球

與直接成像的光學天文望遠鏡不同,射電天文望遠鏡的原理是用外形像碟狀的天線,接收無線電波來確定航天器的位置和軌道。因此這個射電望遠鏡的口徑越大,它的探測範圍越遠,也就是「視力」越好,能接收遙遠天體發出的微弱電磁波信號。

據法新社報道,落戶上海松江佘山的這台射電望遠鏡的主反射面積為3780平方米,相當於9個標準籃球場,由14圈共1008塊高精度實面板拼裝成,每塊面板單元精度達到0.1毫米。

軍事用途不可小覷

可能有人會說射電望遠鏡對國家安全沒什麼作用。但是翻開射電望遠鏡的發展歷史,就會令人大吃一驚。目前還是世界最大的阿雷希波射電望遠鏡及其龐大的輔助系統始建於美蘇冷戰最激烈的1963年,這座射電望遠鏡直接由美國國防部投資建設。

據後來解密的軍事材料顯示,冷戰時期的美蘇雙方都在積極地發展更強悍的核武器和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美蘇雙方都能確保自己擁有足夠的核武器將對方摧毀數次,而誰能先探測到對方彈道導彈行動則成為「更為重要的能力」。在沒有先進的軍事間諜衛星和導彈預警衛星的情況下,高精度、大口徑射電望遠鏡擔負起了「彈道導彈預警」的重任。

這一時期,美國和前蘇聯分別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尋找重要的觀測地點,修建射電望遠鏡。據美國《軍事歷史》雜誌報道,波羅的海岸邊,拉脫維亞范特斯比爾斯市北部30公里處的一個森林裡有一座直徑為32米的射電望遠鏡。這個軍事基地其實包括3座射電望遠鏡。

當時基地內還有保證2000名以上科學人員、軍事官員和士兵及其家庭生活的所有必要設施。這一神秘基地曾經的秘密代碼是「小行星」。這三座射電望遠鏡都是由前蘇聯海軍方面在1960年底建設的。一位前蘇聯克格勃回憶稱,這三座射電望遠鏡扮演著「截取無線電信號,監聽北約國家電話交談」的角色。

范特斯比爾斯市國際射電天文學中心目前留有32米直徑(RT-32)和16米直徑(RT-16),兩座射電望遠鏡,而最小的8米直徑的射電望遠鏡在俄羅斯人撤離時被運走了。1994年,當俄羅斯軍隊必須從拉脫維亞撤離時,撤離部隊對這兩座射電望遠鏡的電機及主要系統部件都潑上了硫酸,並將電纜割斷,帶走了所有文件。

當時甚至有人提出,要將兩座帶不走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實施爆炸摧毀,幸運的是最後時刻在拉脫維亞天文學家的成功勸說下,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打來電話,爆炸行動最後被取消。

如今,在歐盟的幫助下,拉脫維亞對這兩座射電望遠鏡進行了修復,使其變成了民用科學設施。如今重達600噸的RT-32仍是北歐地區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能夠「看到聲音」,就像一隻蝙蝠,通過捕捉人眼無法看到的電波和射線,然後將其變為腦海中的一幅圖像。

可用於反隱形技術

隨著軍事科技的日新月異,到了21世紀的今天,由於衛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射電望遠鏡在監聽彈道導彈活動方面的作用似乎已經被人們淡忘。那麼射電望遠鏡就已難以發揮軍事用途了嗎?當然不是,一些西方軍事學者正在探討利用射電望遠鏡來進行反隱形飛機。

有軍事專家認為,偵察敵方任何戰鬥機以及隱形轟炸機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射電望遠鏡。因為它只接收無線電波,而不像雷達那樣發射無線電波。每個飛行器都會有發動機噪音信號,而且這種信號能夠用來區分不同類型的飛機,儘管一些戰鬥機在設計上對發動機噴氣口進行了掩蔽,或者用濾波器加以清除。

反隱形技術主要基於的目的是,一架隱形飛機對於探測雷達和紅外感測器來說仍然是不可見的,特別是在非常遠的距離範圍之外。因此,反隱形工作已經轉為搜索隱形飛機身後的背景環境。在探測背景環境時,由於隱形飛機採用了吸附雷達波的材料,必然會在環境中留下一個「黑影」或空白的形狀。這就像在日食的時候,能夠精確地指出月亮的運動軌跡,儘管人們此時根本就見不到月亮本身。

隱形飛機採用的都是可吸收雷達波的材料,或者在外形上採用銳角或平滑的設計方案,將雷達波反射到不同方向,遠離雷達裝備。根據紅外探測的基本原理,隱形飛機都會採取手段將發動機和其他發熱的部位的熱輻射最小化,從而達到隱形的目的。通過先進的紅外感測器和紅外探測技術,這一隱形技術完全有可能失效,因為紅外探測裝置可以搜索隱形飛機的背景環境,而不是隱形飛機本身。

目前,反隱形技術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是空基手段,主要是利用飛機搭載側視空基雷達和前視紅外裝備,探測敵方的隱形飛機;第二是衛星手段,主要由衛星配備下視感測器,利用地球表面作為背景,偵察敵方的隱形飛機;第三是地面手段,利用地面部署的雷達設施,例如高精度的射電望遠鏡就能夠擔負這一職責。

如今,星體發出的射電圖譜已經為各個國家所熟知,因此可以假定,如果任何星體沒有在探測屏幕或輸出裝置上被觀測到,那就是這個星體很可能被某個飛行器(沿著射電望遠鏡與該星體之間的視線飛行)所遮掩。如果採用更多的這種地面探測裝置,只要所有的友方或敵方飛行器飛經射電望遠鏡的可視區域,就能夠通過三角測量計算,對飛行器進行精確的三維定位,準確率非常之高。

不過,也有反對者指出,射電望遠鏡體積龐大,很容易被軍事間諜衛星觀察到,並不安全。但也有人反駁,從外表看,射電望遠鏡像一個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的接收器,不排除是當地電視台的設施,所以很難判斷它是否具有軍事用途。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8: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