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紐約時報:1975年薄熙來致李丹宇的情書

[複製鏈接]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10-30 22: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沒有放屁 於 2012-10-30 22:44 編輯

《紐約時報》北京分社 報道2012年10月08日 原文鏈接: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2/10/08/c08boletter/

  

  薄熙來和李丹宇早年的合影,日期不詳。他們在文化大革命末期(1975年)相戀。

  下面是倒台的中國官員及共產黨元老之子薄熙來寫給李丹宇的信和詩,長達11頁。李丹宇是一名軍醫,也是一位共產黨高官之女。信件的日期是1975年7月14日,以科舉考試的「八股文」形式寫成。1975年,文化大革命逐漸接近尾聲,薄熙來和李丹宇的愛情故事就是從那一年開始的。當時,他們兩人住在不同的城市。李丹宇說,他們每隔三天就會給對方寫信。兩人於1976年9月結婚,次年生下了一個兒子。四年後,他們在痛苦中分手,薄熙來又與將軍之女谷開來結婚。今年8月20日,谷開來因投毒殺害英國商人尼爾·海伍德(Neil Heywood)而被判處死緩。9月,共產黨宣布,薄熙來已被開除黨籍,並將面臨一系列刑事指控。李丹宇在採訪中說:「薄熙來曾是個勤奮的年輕人,想法很多,而且很有才華。他政治生涯結束的方式讓我感到非常惋惜。他已經上了年紀,我只希望他能安享晚年。」

  小矛【小矛是李丹宇的小名——編者注】:

  

  Courtesy of Li Danyu

  薄熙來和李丹宇早年的合影,日期不詳。

  

  Courtesy of Li Danyu

  薄熙來和李丹宇早年的合影,日期不詳。

  我首先應該向你聲明,此信這樣的字大行稀,並非為了偷懶或應付差使,只是因為我習慣了較大的字,寫起來舒服一些,只要看了我後面的篇幅,就可以證明我的勤勉了。

  今天給你寫信,大可以隨便一些,因為一年裡邊這樣的機會十分有限,所以我要盡情的利用它,時間是11:20,在這之前我一直在看你的信,並審視我的照片。這是我奉命在生日那天照的,光禿禿的一個大腦袋,真沒意思。但自慚形穢是不對的,不管他許多,還是給你寄去,由你恥笑吧。以下我想談談對幾個問題的看法,和你討論討論,就來篇八股文吧。

  形象問題

  從你的信中我覺察到,你挺愛琢磨人的形象,這倒十分象納賽爾,他就常常把別人的照片放在桌子上獃獃地看上半小時,據說憑著這個古怪的辦法就可以得出一個人的基本印象,「八九不離十」了。這並不是全無道理,而且十分有趣,你可能就受了他的影響。形象在實際中確是客觀存在的,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人們的內心世界,包括思想、品質、性格這些東西。雖然有人言行不一,很能剋制,「不行於色」,但偽善者演正派人物總是不大象的,偽裝終究是要剝去的,怪不得捷爾任斯基總愛用他那雙敏銳的眼睛去注視一個個的「形象」。在交往中,人們既注意觀察自己朋友的形象,也珍視自己留給朋友的形象,而且越親近的人就越重視這一點。人們總不希望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是無足輕重的,除非這個人我們本身就討厭他,希望他快些忘掉自己,省的被纏住。對於你的形象,有時我能心滿意足的回味,尤其是臨別前你從小妹家回來后說的一兩句話,我是非常動心的,連當時的表情、姿勢我都十分清楚;可有時也不免模糊,這是感情不夠好嗎?未必,因為我主觀上總是希望有一個你的清晰的形象。形象與感情有聯繫,但並不成正比;形象固然重要,但還以自然為妙。隨隨便便,自由自在,就是使人最舒服的形象。儘管我留給你的形象並不高大,也不穩重,甚至有些使你彆扭的地方,但保持了自然的本色,我也就滿足了。我深信在自然的發展中,能日益加深了解,樹立起一個真正的,而不是臆想的形象。如果把你的大腦比做一個劇院,現在也許已經「座無虛席」了,早被那些「冠心病」、「動脈硬化」、「膽固醇」、「心電圖」之類的醫學名詞佔滿了,我這個遲到者自然沒有座位。但只要有耐心,「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想雙方都會找到座位的。

  我們並不是單憑「形象」所激發起來的熱情而生活,更重要的是在理智的、精神與物質的互助中前進。畢竟,「形象」還只是入門的嚮導。

  謙虛與求實

  人們往往愛表現自己,而在言語上又故作謙虛,把自己說的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的。在朋友的接觸中這種情況更是經常。即使有人是真實地謙虛 ,於事也是無益的。因為朋友嘛,就是為了互相幫助,就是要互相了解。隱諱自己的長處既不能加深相互的了解,更不能促進對方前進,很多滿好的事就是被這種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毀了的。事物總有兩個方面,認識自己的缺點是必要的,看到自己的長處,由此鼓起勇氣也是必要的。向別人講述坦白自己的弱點是誠懇的,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優點也是自然而坦率的。謙虛固然是人之美德,實事求是確是我更為珍視的。我們即不應有庸人對一得之功的沾沾自喜,也不應有那種故意表現謙虛風度的做作。既然是朋友,了解就應該是完全徹底。在這裡,不必顧慮一般人所說的「面子」,表揚自己又何嘗不可呢?說心裡話,當我看到你講自己在呼嘯的北風中長跑,在學習睏倦時咬指,只在黑夜裡聽憑吟吟淚水的流淌,我是很感動的,而且也極喜歡你這樣對我講述自己的情況。這絲毫沒有炫耀的意思,你是真情實感的表達。希望今後也是如此,哪怕你講自己如何「棒」,如何做出成績,我也只會把這當作你促進我前進的意思來理解的。當然,我也在同樣要求自己。

  「多愁善感」

  上次給你的信中給你戴上多愁善感的帽子,請不要生氣,那裡50%是在開玩笑,並不是我對你的定見。「多愁善感」要一分為二,我不喜歡「多愁」,但喜歡「善感」。象你信中所描寫的「輕風戲動的樹葉,如血殘陽的餘輝,敲打窗子的雨聲,及那靜夜星空……」 這樣「善感」我是喜歡的。一個人不應該思想呆板,沉溺於老套,除了學習業務以外就沒有其他。生活浪漫一些好,思想活躍一些好,感情深沉一些好。許多革命的躍進,【此處字跡難以辨認】的成績,都是帶有一些浪漫色彩的。總按常規走路是不行的。而回想那些革命的大師們,工作中思想中常是嚴謹與浪漫二者同時存在。所以「觸景生情,遇事善感」,我認為還是一種美德。至於「多愁」,我就不喜歡了。而坦白地講,我最擔心的也就是你不要染上那種知識分子的通病——遇事多愁。當然,以你目前的處境和經歷過的事情是有理由多愁的。但多愁必定傷身而且無補於事,愁是愁不出辦法來的。而正因為我和你的經歷極相近,所以更不願總是發愁,而希望有一個樂觀的、堅定的、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和我在一起。我從正面與側面都了解到你是具備這些品質的,因而我十分快慰。只願你今後遇到不愉快的事,想到傷心的地方,多往開闊處想。「天空任鳥飛,海闊從魚躍」。馬克思講「反晦過去,莫如發憤未來」,我們應引以為共勉。

  嚴格與寬解

  這是我對朋友的原則,希望你也能這樣。我接受了第一次的教訓,我以為對朋友一定要「嚴格」,就是說,看到有什麼缺點,一定及時提出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沒什麼可保留的,有了矛盾就讓它在萌芽時解決,不要一味遷就。同時鼓勵對方去努力奮鬥,監督對方去實行自己的計劃。我遠不是一個意志堅定、一絲不苟的人,所以還特別需要這種「鞭策」。而且不管你怎麼要求,則這種好意【原文「好意」下方用小圓圈強調——編者注】我都是能夠理解的。(比如車的事)

  另一方面,也應該有諒解對方缺點、錯誤的心胸和氣量。俗話說:「人無十全,瓜無滾圓」。每個人都有他的弱點,要求沒有缺點的朋友等於沒有朋友。道理很簡單,但遇到具體的事情就容易糊塗。尤其是相愛的人,他把對方想的是碧玉無暇、完美絕倫,因而一旦發現什麼缺點就大驚小怪耿耿於懷,結果反把事情弄糟。世界上的事情沒有純粹的,任何人都要有不足之處,連馬克思也愛引用「人所具有的(缺點)我都具有」這句格言。所以,我們只有真正領會了辯證的思想,才會有真正容人的胸懷。我們已經看到了那麼多,誰有點問題有什麼可大驚小怪呢?我有改造自己的決心,我有不斷前進的勇氣,但遠不是一個完美的人,這點必須提請你的注意。我希望你能毫不含糊地批評我任何一個缺點(甚至涉及本質),但我也希望你不要象一般的知識分子那樣過於細膩、敏感。(我現在並不覺的你是這樣,只是預防)很多事都要想的開,不要過於拘謹,不要按一般的風氣、見解來要求。我們各自的經歷決定了我們採取的方法和思路。我指僅這些在今後是可以彼此了解和互有啟發的,而且基本點是一致的。

  積累材料

  前幾天我抄完了那些你所需要的「格言」之類。我很高興,因為你需要的,也是我格外喜歡的,使我不由的想起古人說的「英雄所見略同」。我曾反覆回味過主席的那些話。

  「聰明的人往往出在地位低、被人看不起、受過侮辱而且年輕的人中。社會主義社會也不例外。」真是有道理啊!

  我現在就有這個習慣,看到好東西就想摘錄下來,否則日後就找不到了。日積月累,這些東西都是極為寶貴的。過了幾個月後再翻一次,實在又有新鮮的感覺,「如見故人」。今後有機會我也挺想看看你摘錄的本子。

  原來我是不大愛寫日記的,現在亦如此。但生活中許多大事、感想,丟掉又十分可惜。最近我想出一個好辦法,就是我訂期給你寫的信,望你保存起來。今後合到一塊,就是一本完整的日記,省的我再另開篇幅了。這些既是思想,又是生活,既是經驗的總結,又是行動的考慮。反正是啥都有了,積累起來是有益的。當然我也會給你的信同等待遇的。我很喜愛你抄來的那些格言:一個人如果沒有堅韌性、果斷性、向目的銳進的志向和毅力,那麼,他的勞動就不可能是有成效的。「銳進」二字極好。

  問題就寫到這裡吧,也許你已經煩透了,但只要你不給我扣上「爛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這歇後語就行了。無論如何,我是寫的「肺腑之言、真實感受」,且這麼晚,我也困的有些迷糊了。

  還忘了告你,為了對你有個「全面了解」,我專門去小航那裡採訪了一下你的「好人好事」,收穫不小。她也是準備好了一、二、三、四地給我講,從工作、學習到生活、鍛煉,倒是都講到了,就是實例還不多,未能滿足我的要求。但這也大有補益,比如說我工作能夠有機會早回家的時候,就想起你是怎樣向雷鋒叔叔學習、主動值班的情景,於是堅持到下班,還受到師傅的好評。自然我也憂心忡忡地問到她你是否愛生氣?回答是滿意的。

  這次托她帶給你的三件「禮物」,都是傻乎乎的小東西,你可別以為我是在取笑你。它們各有一個函義:小鐵盒上的小朋友代表純潔,帽娃娃代表健康,而那小熊貓抱著球若有所思的樣子,就讓它代表深沉吧。另外買了打信封,小鴨、小象的怪好玩,就請它們經常鼓勵你快樂點兒吧!

  至於此信,是我最費勁的,可也許我一本正經地說了半天,你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卻一再搖頭,認為是謬論連篇。那也不要緊,寫信批判好了,我向來是很有興趣辯論的。你說的對我就服輸,有幾件事我不是已經向你「投降」了么?你的邏輯性還是較為嚴密,並能說出一些令人信服的道理的。不過社會經驗也不怎麼樣,比我強不了多少,所以你對周圍的人與事還是沒下一番功夫的,否則有一天你的心跳也會從40多/分下,追上我的。

  買到了《簡明心電圖》,只有精裝一種,平裝有價而無書,所以買了。但我還是有「節儉」的意識的。

  最後「正告」你一句,今後寫信千萬不要太費時間了,從6點寫到1點,儘管斷斷續續,也太影響工作了。久而久之,是要毀身體的。咱們又不是搞「接力賽」,不必過於緊張,「頻率」大可以放慢一點。雖然我是在故作寬宏大量地「違心」地勸告你,但還是應關心關心你,確實要自重身體!「懲病克壽,矜壯死暴」,你可別自恃強壯而一意孤行啊。

  我也把筆記本上的第一句話抄給你:

  頑強地學習,

  耐心地學習,

  深刻地學習!

  言長紙短,難以盡述;友人之心,如在吾廬;

  香山恨低,何懼險路;來日方長,志上征途。

  友上

  75.7.14

  沁園春-向前

  五岺威嚴,

  三山雄峙,

  緬懷心堅。

  悼英烈背驅,

  血化紅泉。

  國而忘家,

  輕揮憂患。

  太行蒼松,

  延河勁草,

  凜然正氣傲中原。

  閱青史,問中華兒女,

  誰來接班?

  於今兩霸爭雄,

  鼓四海黑風惡浪掀。

  莫辜負青春,

  如火熾然;

  人民熱望,

  勇負雙肩。

  摯友同德,

  心熱如焰,

  白首不熄永相戀。

  擎戰旗,

  更笑望丹宇,

  奮力向前。

按: 紐約時報不遺餘力的宣傳薄熙來,為什麼?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6: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